《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因何才闻名从而被引荐的?

笑非殇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汉朝施行的是举孝廉制,士族阶级也就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肯定是要经常往来的。他们在交往中必定讨论国家大事,谁说的什么观点肯定会在知识分子之间传播。即便是诸葛亮“隆中对”这段内容没有对他人说起过,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分析肯定也是一针见血的。他的这些对时局分析就是他才华的提现。

其次,诸葛亮家族也是一个大的士族,他的哥哥已经去了东吴效力,他的族弟诸葛诞投了曹魏。另外,他的岳父黄承彦也是名仕,这些人包括诸葛亮的那些朋友肯定都知道诸葛亮的才华。

总之,在农业经济时代所谓才华也就是《红楼梦》所说的仕途经济方面的能力,这个能力表现为政论。诸葛亮的政论最佳表现就是隆中对。


中原一条虫


司马徽,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遁法、兵学等,他为人淡雅,学识渊博,是个淡泊名利的名士,他曾经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的人,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为什么不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给刘备,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谋略家,自出生就聪明超于常人,是魏国重要的臣子,西晋奠基人。

就是这样一个谋略超于常人的人,还是司马徽的侄子,为何不被推荐是个未知数,但是司马懿确实是个更加合适的人选。刘备也是及其尊重水镜先生,水镜先生给他推荐的人选他都十分重视,他听了水镜先生的一句话,就去请了卧龙,卧龙凤雏是被司马徽认为得其一人得天下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异于常人,极其少有,诸葛亮作为卧龙,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请出。

为刘备出谋划策,为他夺取江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一场极其具有影响力的赤壁之战令诸葛亮名声大震,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诸葛亮的存在,有很多人动过挖走他的念头,尤其是手下败将曹操。而凤雏是庞统,这两个人都是水镜先生亲手推荐给刘备的,庞统是个人才,办事效率极高,更是为刘备的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他有自己非常大的性格缺陷,很嫉妒诸葛亮,总觉得自己的才华根本没有诸葛亮的用武之地。

他一直都因为骄傲自负,一时大意导致被斩杀,从此刘备的统一大业,也就宣告失败了。而虽然诸葛亮还在,但是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虽说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有时候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马懿是王侯将相,而司马徽善于外交,一生有很多好友,而他更是与诸葛亮和庞交好,深知他们的优秀之处。

所以推荐给刘备,而司马懿从来就和司马徽有过近距离接触,也不是一个交际圈的人,也并不知道司马懿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司马懿的背后是非常强大的身世,所以就算推荐给了刘备,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司马懿在世人眼里都是非常有能力,过于常人,刚开始刘备的处境非常窘迫,并不能给人才大展拳脚的机会,其实司马懿更适合他,只不过各种原因错过了。




影视娱乐游戏合集


准确来说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没有一点才名。诸葛亮能被如此重视,完全是铺垫的好。

下面从《三国演义》来看: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

这是第三次要去见诸葛亮时,张飞的话。张飞和关羽是一对比较有意思的人,关羽看不起文人,但爱护小兵,张飞恰恰相反,张飞是经常打小兵,但比较敬重文人。而张飞这次直呼诸葛亮为“村夫”,后面还说直接拿绳把诸葛亮给刘备绑过来,诸葛亮此时如果多少有点才名的话,敬重士人的张飞应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从后面对待庞统的事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201年——207年髀肉复生

201年刘备从官渡战场撤下了,跑到了刘表这里,然后被安排到新野,中间除了202年坑了夏侯惇、于禁一次(就是火烧博望坡),演义中把这个功劳安排到诸葛亮头上,而实际上这时21岁的诸葛亮还在种地,还没有见过刘备。然后就是闲下来跟刘表侃天说地的几年,感叹髀肉复生,直到207年,也就是刘备到新野6年后才去拜访的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有才名,刘备也不会在新野那么久都不知道吧?!


诸葛亮出场铺垫,层层叠加,一群人把刘备唬的一愣一愣的,但诸葛亮本身也真的是有实力,有水平的。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演义中是刘备马跃檀溪之后,迷迷糊糊碰到了司马徽,然后司马徽就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下面刘备再问就啥也不说了。专门吊胃口的。然后半夜又跟徐庶合伙演了一出戏,刘备就有点坐不住了,大半夜的没好意思起来问。这事就算悬在刘备心里了。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然后就是徐庶出马了,正史上只说刘备非常器重徐庶,并没有什么具体事迹,演义中就比较热闹了,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还轻松取下了樊城。在演义中,徐庶已经让刘备完全倾倒了,因为刘备之前完全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人才啊!结果被曹操这个大骗子给忽悠了,就在徐庶去而复还时给刘备再次举荐诸葛亮,其中最大的一句话就是上面这句“天下一人也

”。之前司马徽还把卧龙凤雏并列,这次直接把诸葛亮提到了天下第一,虽然还加了个大概也许,但那种渴望之情已经是盖不住的了。

下面就是“很好,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然后就是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隆中拜见。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是诸葛亮的最后一击,前面铺垫的太好了,现在只要不是一回头吓死一头牛的状态,基本问题就不大了,包装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把庞统放到这个时候恐怕就没有诸葛亮受重视,毕竟庞统因为外貌问题被孙权刘备嫌弃了多次了。也得肯定诸葛亮的外在形象也很高大,让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没有被坑,才让46岁的刘备拜倒在了26岁的诸葛亮的脚下。

在跟随刘备之前,诸葛亮的确没有什么才名,因为毕竟是在种地的“村夫”(非贬义),就是在跟随刘备后,有了这个平台诸葛才正式起飞的。


胡侃解密三国


这要从徐庶离开刘备说起。

话说,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任军事,此人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帮刘备策划过大大小小的战争,都获得了胜利。所以,刘备对徐庶特别偏爱,说实话,就是离不开这个称职的谋士。

天有不测风云,曹操的智囊之一程昱,以徐庶朋友的名义时不时问候徐庶的母亲,从她那里骗得了徐母的笔迹,模仿她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召他去许昌,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软禁,被逼无奈地离开了刘备。

在临别之际,徐庶看着泪眼婆娑的刘备,忽然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前主公,于是他推荐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早前和徐庶已是好友,还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他们五个人时常在一起谈天说地。

徐庶知道诸葛亮目前还没有出山的打算,主要原因是他比较孤傲。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一般人根本不能说服他出山。

其实,诸葛亮曾经去过益州,当他看到懦弱无能的益州牧刘璋时,就直接打道回府。诸葛瑾也曾派人来请他过去,被他拒绝了。

徐庶心里明白,诸葛亮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没有早点邀请他同自己一起为刘备做事,也是怕诸葛亮抢了他的风头,此时他要离开刘备了,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既帮了前主公,也成为推荐好友的伯乐。

尽管,后来诸葛亮专门跑去找徐庶问罪,说他把自己推进了火炕,但从诸葛亮内心来说,他是感激徐庶的。

刘备看着消失在树影间小路上的徐庶,愤然哭泣,口中飙出几个字:我要伐掉这些树!一旁的张飞很纳闷,“大哥,为什么呢?”刘备叹泣道:“它们挡住了我看徐庶的目光。”

忽然,徐庶想起了什么,折返回来。他向刘备引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之后就拉开了千古的经典桥段:三顾茅庐,也就是从这时起,刘备团队和诸葛亮的命运绑在了一起,而诸葛亮也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大放异彩,为刘备在三国鼎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云中飘舞


得到东汉末年著名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认可,并收他为徒,后来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是当时的形象代言人,博学多才,精通经学,社会上的一股清流。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推恩令,有才华的人可以通过大人物的推荐获得名声。

诸葛亮为了在司马徽哪里多学点东西,上课就在公鸡面前撒了一堆稻谷,鸡忙着吃稻谷,就没有报时,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当时用公鸡报时,鸡吃完了稻谷就会鸣叫,授课时间就结束了。这个也为诸葛亮加分,人家确实很努力。

还有诸葛亮人缘很好,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得到了许多豪强贵族的支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没见到诸葛亮,他的名声早就传开了。得到诸葛亮,就等同于得到了他整股势力的支持,别说刘备跑三回,就是跑三十回都愿意。



探寻生命的尽头


你好很高兴为大家回答此次问题:

  首先是司马徽,他在刘备跃马檀溪到他家避难时告诉他“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徐庶他是在母亲被骗至曹营才被迫离开刘备的,当时刘备正为军中缺乏人才而烦恼,于是他推荐了南阳的孔明先生。

 

诸葛亮的家族是在当地数一数二的,不过他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那么到后来之后,她只能跟着自己的叔叔去荆州投奔刘表,结果没想到后来的时候,诸葛亮的叔叔也是因为病情严重而去世了,他后来也就日子变得非常的舒坦,他从小的话也是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他虽然现在过的生活是在田园里种种地,没事喝喝酒,生活过得非常的得意,但是他也不喜欢自己就这样在田园间生活。

 

刘备之所以能够得到诸葛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当时刘备被曹操追杀的特别的严,刘备也是处于落魄的时期,他非常需要一个有人才的人帮助他成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的手下向他推荐了当时的诸葛亮。结果没想到他去拜见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还并不予理会,他还是三次拜访诸葛亮,才同意了与刘备的一个见面。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次诚意所打动,才会跟他见面,商谈国家大事,而且他给刘备讲的是自己心中的抱负,对天下当时的局面的理解。他是这样对刘备说的,他说刘璋,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手中资源很多,却不知道怎么去用。曹操现在很厉害,但是现在也非常的骄傲自大了,荆州的刘表现在虽然看起来特别的大,但是他又本性是个懦弱的人。

 

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先生出山是因为当时刘备正为军中缺乏人才而烦恼,所以才三次请诸葛亮。在后续的征战中诸葛亮也体现出了他惊人的智慧与才能。




华冠影视


我是小民学历史,我来回答

一个人的出名需要一些条件的

一 他人评判

诸葛亮显然自身能力没有问题的,能得到司马微,水镜先生的评判,卧龙与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是很高的评价

二 圈子文化

当时诸葛亮虽然隐居,但是选择隆中,是很有讲究的,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如果诸葛亮隐居神农架,那就麻烦了,有可能自己被野人吃了,隆中这个地方可以与荆州的文化圈经常交流,而且荆州文化圈的人,徐庶,崔州平,都是当地的翘楚,可以互相推荐,这就使得求贤之人很容易知道

三 背景

诸葛亮跟刘表都是亲戚,而且诸葛亮的祖上也都是士族出身,汉代是很看重出生的,要不然刘备也不会被说“屠猪贩狗之徒,织席贩履之辈”


小民学历史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刘备之所以要来请诸葛亮的原因。看过三国演义的我们都不难发现,刘备在遇见诸葛亮之前的状态是什么样子,有了诸葛亮之后的刘备是什么样子,对比一下,一目了然。没有遇见诸葛亮之前的刘备,事业简直是一事无成。刘备在公元184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事业,那个时候的刘备还只有24岁,那个时候刘备三兄弟才刚刚结义,靠着张飞砸锅卖铁得来的的钱财招募军队讨伐黄巾军。直到公元207年请诸葛亮的时候,这二十几年刘备得到了些什么,除了得到了一些仁义之名还有什么?没有,整天被打的到处跑。

比如说在公元194年的时候,曹操的父亲被陶谦的手下给杀了,曹操以给父亲报仇的名义来攻打徐州,陶谦是不想打的,可是曹操是一心想要攻下徐州,因为徐州对曹操很重要,有了徐州对曹操征战天下很有利。这个时候陶谦就向各路诸侯求援,想要让其他诸侯来徐州帮忙对付曹操,可是那些大诸侯们都不愿意前来救援陶谦,反而是想要在他们两个打仗的时候出来捡便宜。这个时候刘备来了,明明陶谦没有请他,他还是来了,就这样总算是挡住了曹操的攻势。恰巧在这个时候吕布有在曹操后方捣乱,曹操怕自己的老巢没了,不得已而退去了。

这个时候陶谦上表天子让刘备做了豫州刺史,并且把小沛让给了刘备,想着如果下次曹操再来的时候可以继续让刘备帮忙。过了一年,陶谦在重病之时,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刘备一开始还不答应,最后还是答应了。可是结果呢?刘备得到了诺大的徐州后,闯出什么名堂了吗?并没有,反而没过多久徐州就被吕给抢走了。后来刘备主动求和,吕布才放过他一马,这个时候刘备又只剩下小沛了。再后来刘备又是到处漂泊了很久,还是一事无成。知道他遇见了徐庶后,才有了一些转机。

那个时候,刘备是在荆州刘表的地盘,曹操大军南下,想要攻下荆州,于是分出三万士兵请攻打刘备。当时,曹操军队的兵力远胜于刘备,但是在刘备的谋士出谋划策下,刘备竟然奇迹般的赢了,刘备可是从来没有打过这么舒服的战役,这个谋士就是徐庶。在这时,刘备深深的知道了一个好的军师的重要性,他刘备之前之所以流连失所,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师。不过这种日子并没有过得长久,曹操知道手下大军战败后是非常的生气,这么多的人竟然没有拿下一个小小的新野。

当曹操知道是有高人在辅佐刘备时,派人查清楚徐庶的底细之后,求贤若渴的曹操就像把徐庶招到己方来,于是便把徐庶的老母亲给请到了许昌,然后又给徐庶写信,要把徐庶给骗过来。徐庶看到信之后也没有办法,老母亲在曹操的手里,他必须去,他也知道这一去就回不来了,刘备当然也是知道的,可是刘备也没有理由阻拦徐庶。刘备不由得黯然神伤,刚刚起色的事业又是陷入了低谷。不顾徐庶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了不得的任务,就是诸葛亮,他说诸葛亮之才能远胜自己十倍。刘备也曾在司马徽哪里听到过诸葛亮的名头,于是才生出了去请诸葛亮的念头。

最后,总结一下,刘备之所以要不辞辛苦的三次去请诸葛亮,正是是因为他知道了自家的短处,就是没有一个能出谋划策的军师。当他拥有徐庶的时候,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也让刘备尝到了甜头,再加上司马徽的推荐,他才会去请诸葛亮,哪怕前两次都没有见到正主,第三次他还是要去请。





柚子君电影剪辑


我们读《三国演义》可知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其中的卧龙就是题目中的诸葛亮,那么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是因何闻名而被引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诸葛亮自己本身的能力值得肯定,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



诸葛亮虽然在襄樊隆中务农,但他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管仲和乐毅是谁?管仲是齐国的丞相,有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成为诸侯的领袖,建立了天子之下的霸主地位;而乐毅乐毅是燕国杰出的军事家,燕国人,他统帅燕国和五个国家的联军攻打齐国,连着打下了70多座城池,创造的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所以你看这两个人,一个是政治家,另外一个是军事家,诸葛亮敢把自己和他们两个相提并论,说明他肯定也是有很高的学问和才能,尽管别人不相信,但是他的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第二,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刘备聊天说话时,为诸葛亮的吹捧扬名。



在《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隐士那就是司马徽,他以有知人之明着称于世,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当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他时,他对刘备说了这样一句话,原文如下: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前面我们说了水镜先生司马徽以知人之明于世,所以他说诸葛亮是俊杰也是在为诸葛亮吹捧扬名。不过,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他与诸葛亮是好友,知道他的诸葛亮的才华。

第三,如果说水镜先生只是替诸葛亮扬名,那么真正让诸葛亮出名的还是他的好友徐庶。



刘备投靠荆州刘表后,在新上任的军师徐庶的指挥下,刘备军马轻松的战败曹仁的三万大军,并且轻易的巩取了樊城。但是好景不长,曹操的手下施毒计囚禁了徐庶的母亲,重孝的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去救其母,在临别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如果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就能平定天下。于是,刘备就开始了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旅。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出名的原因无外乎一方面内因诸葛亮自己的才华能力确实强,另一方面外因以知人之名于世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吹捧,再加上刘备的第一任军师徐庶的临别举荐。


许家那个人


在一千多年以来,我们都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更把他当做神一样的存在,在近些年来,在戏曲的舞台上更是多次出现他羽扇纶巾的形象,充分表明了我们对他的敬仰,但他在历史上真实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说起他的身世,真的非常悲惨,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双离世,小小的诸葛亮就跟随他的叔父一起生活,那几年过得也算很滋润,后来因为叔父犯了一点事被贬职,所以,就又开始了流亡生活。在他17岁的时候,叔父病死,家里经济一下断掉,他又没有什么赚钱的好路子。于是他只好带着他的姐姐和弟弟,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这个山村离县城非常偏僻,所以经济压力也不是很大,他就一边种田一边读书,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选择向这个社会妥协,还是用自己的方法在努力的坚持着。

因为家里非常穷,买不起书,所以他就到处借书看,把人家的书借过来之后,因为要考虑及时还给人家,所以,他只能先把内容誊写一遍,在抄写的过程中,他就已经对书的内容大致了解一遍,后来才根据自己的笔记细细的推敲。他在读书的时候非常刻苦,可能是考虑到家里的环境,也有可能真的是自己对书的渴望,每天天不亮的时候,他就爬起来看书,等到天很晚了也不去休息,这样的日子,他一坚持就是十年。

在这十年期间他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而且值得表扬的是,就算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也没有产生自卑或者消极心理,他一直把自己比喻为名人,就像春秋时期的管仲,他也相信,自己的才华,总有一天会被人赏识。在与人交谈中,别人也没有不佩服他才华的,所以就送给他一个称号,卧龙。在古代的时候,只有皇帝才能被称为龙,被视为是真龙的化身,而诸葛亮此时就能担上一个龙字,可见他的学识,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信服。如果是金子,就算把它放在沙子里,总有一天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诸葛亮就是那粒金子。

后来刘备听说了他,在听完身边人的介绍后,他就仰天长叹,这真的是上天送给我的贵人。于是就放下身段,亲自跑到隆中这个小山村来邀请诸葛亮。但没想到一趟两趟都跑了空,直到第三次才见到了他本人,在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刘备认为他果然没有来错地方。而当时的诸葛亮才仅仅27岁,正是实施自己抱负的大好年华,又看刘备虽然比自己年长那么多,但却诚意满满,还一连这个破旧的小山村跑了三次,就冲这个诚意,他也应该辅佐他成就大业。于是诸葛亮正式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