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上按手印”有法律效力嗎?

借條,可以視為一個簡易的借貸合同,是追討債務的重要憑證,但由於書寫不規範等原因,民間借貸產生的糾紛居高不下。這次我們來聊聊“借條上按手印”這件事。要知道,中國用指紋破案的記錄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至今,“按手印”依然是老百姓慎之又慎的舉動,那麼我國法律認不認同“按手印”的法律效力呢?

“借條上按手印”有法律效力嗎?

借條上只有手印沒有簽名,借條有效嗎?

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的,其合同成立時間為雙方簽字或蓋章之際,並不是按下手印時成立,所以按手印並不是借條必要的。即使沒有按手印,也不影響借條的成立和效力,但由於手指紋的唯一性,加上手印會起到增加效力的作用。

可如果沒有簽名,僅有手印呢?畢竟有可能出現當事人不會寫自己名字的情況。

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五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在合同書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借條上沒有簽字但是按了手印的,同樣能夠證明借條的法律效力。值得提出來的是,如果借條上註明“簽字並按手印”的,而借款人僅有簽字沒按手印,那麼借條未必證明真實的債務存在。

簽字是假,手印是真,怎麼處理?

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 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因此,如果書寫借條的人是被逼的,遭到了對方的欺詐、脅迫,違背了當事人的真實願意,借條無效。當然,債務人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

“按手印”的正確操作

1. “手指”是有優先級的:以右手的食指、拇指、中指為依次順序,如果因右手手指特殊情況,指紋捺印不能滿足要求時,可用左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依次代替。當出現這些特殊情況時,應當在指印旁註明是哪根手指的指印。

2. 使用專用的印泥或印油。在沒有印泥的情況下,也有人會用紅色的紙張浸溼後抵作印泥,或用其它物品抵作印泥的情況,但這些抵用的物品一般不易於保存,還可能造成手印的不清晰、不規範。

3. 按手印時,將手指平放在要捺印的有關材料或文件上,從左至右用手指滾動捺印,同時用力均勻,這樣指紋的紋路才會清晰地留在材料或文件上。

最後,我們附上一個比較規範的借條書寫模板,供大家參考。正確、規範的借條不僅能有效保障合同雙方的合法權益,還能將訴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不可不重視。

“借條上按手印”有法律效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