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每一塊土地都有她深刻的人文記憶,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精神傳承。運城作為古中國文化發祥地之一,數千年來積澱了無數寶貴的文化遺存,展現著河東兒女的文化風采。

1.鑼鼓雜戲

鑼鼓雜戲,也稱“鐃鼓雜戲”、“龍巖雜戲”,是山西省、河南省的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據唐代貞元二年的臨猗縣龍巖寺石碑記載,有龍巖寺即有雜戲,按照舊俗,每逢正月,臨猗縣的龍巖寺都要演出鑼鼓雜戲以敬神祀佛,故鑼鼓雜戲又有“龍巖雜戲”之稱。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鑼鼓雜戲的唱腔音樂體制為吟誦體,以吟為主,間以散文唸白。鑼鼓雜戲的伴奏樂器沒有絃樂,而以大鑼大鼓為主。鑼鼓雜戲在表演上有許多固定的程式動作,如武戲中的槍挑盔纓、刀削馬蹄、搭弓射箭、交戰突圍之類,多源於武術而適當虛化。

2006年5月,鑼鼓雜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類,編號Ⅳ-88。

傳承人物:

張軍,男,漢族,1937年9月生,山西省臨猗縣人。2012年12月,張軍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臨猗縣申報。

李正勤,男,漢族,1930年生,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人。鑼鼓雜戲表演藝術家。2009年6月,李正勤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臨猗縣申報。

項目類別:傳統戲劇

項目名稱:鑼鼓雜戲

保護單位:臨猗縣文化館

2.高蹺走獸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高蹺走獸藝術是山西省稷山縣清河鎮陽城村廟會文化活動的一種傳統舞蹈形式。它盛行於清朝雍正初年,出現在規模盛大的廟會活動中,經久不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由兩人表演的連體高蹺,將人與獸巧妙組合,精心裝扮,演繹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以其獨特的形式而聞名四方。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高蹺走獸由獸頭、獸身和表演人員組成,表演時二人足踩高蹺同演騎獸狀,演員負重荷,按曲牌節拍行走,腳下高蹺必須同步行走並步調一致,難度極大。人及獸造型奇特,在鼓樂聲中列陣行進,氣勢宏偉,十分壯觀。走獸包括:獨角獸、貅狼、麒麟、鰲、黑狸虎、梅花鹿、貘等。這種罕見的傳統表演藝術僅存於運城稷山縣。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2006年5月20日,高蹺走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類別:傳統舞蹈

項目名稱:高蹺(高蹺走獸)

保護單位:稷山縣人民文化館

3.絳州鼓樂

絳州鼓樂又稱絳州大鼓,泛指山西省新絳縣地方民間流行的鑼鼓樂和吹打樂。新絳縣有三大區域:汾北片、汾南片、河槽片,汾北片以穿箱鑼鼓、汾南片以車鼓、河槽片以花敲鼓著稱。絳州鼓樂產生於歷史文化名城新絳縣。新絳位於山西西南,運城北部,呂梁山南端,為晉、陝、豫三省區交匯之地,歷來在政治、文化、經濟方面居於重要地位。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代表曲目有《秦王點兵》《廈坡滾核桃》《老鼠娶親》等。絳州鼓樂以花敲幹打為主要表現形式,伴以板、鑼等樂器,其演奏方法歸納起來有擊鼓心、敲鼓邊、頂鼓幫、磨鼓釘、搓鼓槌、碰鼓槌、磕鼓環、蹭鼓皮、滾鼓槌和打鼓架等十多種。演奏起來渾厚博大,氣勢磅礴恢宏,聲韻鏗鏘,粗獷豪放而富有力度,素有“地動山搖”“聞聲十里”之譽。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2006年5月20日,絳州鼓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類別:傳統音樂

項目名稱:絳州鼓樂

保護單位: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

4.蒲州梆子

蒲州梆子,因發源於古蒲州而得名。晉中和晉北稱之為“南路梆子”或“南路戲”,上黨稱“西府戲”,河南稱“西戲”,在陝西省、甘肅省西北一帶稱“晉腔”、“蒲戲”、“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形成於明末清初的蒲州(今永濟市境內),是我國古老梆子腔劇種之一,被譽為“梆子腔”的鼻祖。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蒲州梆子是板腔體戲曲劇種。梆子腔屬板腔體,有7種基本板式,另有嗩吶曲牌和絲絃曲牌計300多支。蒲州梆子的聲腔特徵是腔高板急,慷慨激越,富有激情,表演火爆奔放,寬大有力,注重做工。尤其擅用特技表現人物,僅特技絕活就有30餘種,其帽翅、髯口、翎子、梢子、扇子、鞭子、蹺功等絕技聞名全國。

2006年5月,蒲州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編號Ⅳ-19。

傳承人物: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王秀蘭,女,漢族,1932年生,山西朔州人。2008年6月,王秀蘭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運城市市申報。

武俊英,女,漢族,1956年生,山西新絳人,2008年6月,武俊英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運城市市申報。

郭澤民,男,漢族,1960年生,山西堯都人。2008年6月,郭澤民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臨汾市市申報。

任跟心,女,漢族,1963年生,山西襄汾人。2008年6月,任跟心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臨汾市市申報。

項目類別:傳統戲劇

項目名稱:蒲州梆子

保護單位:運城市蒲劇團

大美河東!盤點一下運城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