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文|飛魚說史

張作霖不死,日本不敢大規模侵佔東北。

這句話有毛病嗎,其實沒有,相反還很在理,民國時期的張作霖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手下士兵有二三十萬之多,而當時日本在東北的關東軍也不過數萬而已。

單單就兵力而言,張作霖那是絕對可以在東北橫行的,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民國時期的東北張作霖是說一不二的人物,就連當時極其張狂的日本,也不得不看張作霖的臉色。

本來張作霖是靠著日本當局的支持起家的,但是他崛起之後,反而不再聽從日本當局的指揮,這讓日本人很是氣憤,不過張作霖勢大,日本人為了再度控制他,只好軟硬兼施。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可是,張作霖對於賣國條約,那是橫豎不肯簽訂,後來北伐軍把張作霖逼出了北京,日本當局立即以可以擋住北伐軍的進攻誘惑張作霖,但張作霖還是嚴詞拒絕了,最終選擇了退出北京,乘火車重回奉天,待到時機後,再度東山再起。

張作霖此舉無疑是惹怒了日本當局,於是就選擇了一條極其猖狂但卻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刺殺張作霖。

於是乎,日本當局通過內鬼獲悉了張作霖的具體行程和乘坐的車廂,在張作霖返回奉天的路上,埋下了炸藥,最終把這位不可一世的梟雄給炸死了。

不過張作霖死後並沒有立即被安葬,而是拖了9年,那麼問題就來了,東北軍閥張作霖,為何死後9年才被埋葬,他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此事,我們還得從張作霖的死說起。

張作霖的突然死亡。

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死,對於所有人來說是很意外的,張作霖死時只有53歲,正是由於張作霖的突然死亡,以至於他的陵墓並沒有被修好,甚至還沒有選好地址。

說到這不少人就會說了,隨便找塊地埋了不就行了,當然不行,因為張作霖生前那可是極其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這樣草草下葬,那是極其不符合張大帥生前地位的。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張作霖死前,留下了遺言,那就是讓自己的小六子(指張學良)接班,而事實上張學良也確實接了老爹的班,張學良返回奉天接了班之後,對安葬自己的父親,那也是相當重視的。

為了能夠讓張大帥風風光光地下葬,張學良千挑萬挑為張作霖選了一塊墓地,這個墓地在遼寧撫順,並且要花重金修建元帥林,以此來告慰張作霖的在天之靈。

但是修建陵墓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等到修建好之後,才能安葬,這樣才符合情理,所以張作霖死後,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停留在奉天的元帥府裡。

元帥林未能修建完成。

張作霖死後,最為開心的是無疑是日本當局,在張作霖死後,他們立即加緊了對東北三省的侵略,在1931年9月18日,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隨後日本當局控制了東北三省,而正在修建的元帥林,也只能停工。

這也就是說,日本控制東三省的時候,張作霖依然還沒有被下葬,但是隨著戰爭的爆發,張學良退出了東北,而張作霖的靈柩並沒有被張學良帶走,一直被留在了大帥府裡。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所以,張作霖的靈柩也就落在了日本人的手裡,顯然,日本人不會繼續修建元帥林,為了逼迫張學良向日本當局妥協,取得更多的利益,日本還以張作霖的靈柩作為交換條件。

不過張學良並沒有因此妥協,或許張學良一直記得自己父親生前那是絕不會向日本妥協的,那麼死後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的遺體而被人所不恥吧,在交談無果的情況下,張作霖的靈柩被日本人放置在了珠林寺內,這一放就是數年。

張作霖的拜把兄弟張景惠。

張作霖可以從土匪做到大元帥,並不是偶然,而是實力的體現,不過他的功成名就,離不開背後有一群支持過或者給予過他幫助的人,張作霖生前曾和七個人拜了把子,這些人的結局也各有不同,不過張作霖得以被安葬,還得感謝自己拜把兄弟裡的,一個叫張景惠的人。

此人在歷史上的評價很低,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張作霖死後,日本當局在東北建立了偽政權,而張景惠變節投靠了日本當局。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張景惠做了很多錯事,但是對於張作霖,他還是很敬重的,當張景惠看到了自己的兄弟死後一直無法下葬也於心不忍,於是就和日本當局協商,要安葬了張作霖。

日本當局也覺得總放在珠林寺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就同意了這個建議,可是接下來,讓日本當局就後怕了,為何怕呢?

因為張作霖死後依然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當日本當局同意安葬張作霖之後,張作霖的老家的鄉紳就聯名上書,希望能把張大帥安葬在海城,而張作霖原先的老部下也趁機出頭,希望張作霖能被安置在為他修建的元帥林裡。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日本當局這下就發毛了,心想著張作霖都死了那麼多年了依然還有影響力,這不得不妨,於是就想改主意,不願意安葬張作霖了。

張作霖最終被安葬在錦縣驛馬坊。

張景惠聽到了日本當局不願意安葬張作霖的消息後,那也是相當慌,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的兄弟卻無法入土為安,於是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張作霖安葬在錦縣驛馬坊。

此地有什麼特殊呢,其實有三點好處:

  • 一是這地原本埋葬著張作霖的母親和髮妻張氏,所以也算是張家的墓地。
  • 二是此地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沒有元帥林那麼扎眼,也不像海城離奉天那麼近。
  • 三是把張作霖安葬在此處,基本隔絕了張作霖舊部下的勢力範圍圈,同時也對東北的百姓有所交代。

就是因為有這些好處,張景惠的把張作霖安葬在驛馬坊這一建議,很快得到了日本當局的准許,不過葬禮該怎麼辦,又成了一個問題,最後在日本當局的授意下,張景惠為張作霖安排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葬禮,算是告慰了張大帥的在天之靈,這一年是張作霖死後的第九年,即1937年。

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所以,東北軍閥張作霖,死後9年才被埋葬,是因為戰亂導致的,但好在最終還是得以下葬,也能稱得上入土為安了。

不過這裡需要重點說下,張作霖生前最為器重的兒子張學良,在自己父親下葬時並沒能參加,連該他這個兒子為父親打幡這事,他都沒能做到,而是由張作霖的外甥來做的。

說到這,不少人就會說了,張學良去哪了呢,為何不去參加父親的下葬儀式呢,很簡單,因為他被囚禁了,不過到了後來張學良重新獲得自由之後,由於種種原因,直到後來去世也沒能去自己父親的墓前祭拜。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民國卷》、《十大軍閥》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