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凡是以词人或是“文艺青年”来看待李后主的,都是不懂李后主的人。

所谓“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只是郭磨在千年之后的恕道,是对历史应有的温情与敬意,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至于说李后主本不想登上九五之尊,一切只是命运的捉弄云云就更是无稽之谈。

一、金铺鸳甃早黄昏

抛开后世对李后主的无限同情和怜悯,在历史上,这位曾经生为大唐国主、江南国主、违命侯、陇西郡公,死为太师吴王的亡国之主和其他大多数同命运的君王一样: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是却绝对不能说不“适合”当皇帝或者说不“想”当皇帝。

李后主本名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前,本来有着自己的叔父齐王李景遂和长兄文献太子李弘冀两人候补者未来的帝王之位。

但是就像三百年前的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鹬蚌之争最后却被唐高宗李治渔翁得利一样,本来超然于事外的李从嘉很偶然地成为了这次宫廷斗争中最大的赢家。

南唐宫中夺嫡之战的惨烈和心机丝毫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本来,作为嫡长子的文献太子是毫无悬念的接班人。正如在给这个孩子取名字时,作为君父的南唐中主便依照当时的谶语“有一真人在冀川,开口张弓向左边”,将儿子取为名弘冀。但是为了让南唐江山变成绝对的李家天下。中主在登上帝位之后便立刻“封景遂齐王、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景达为燕王、副元帅”甚至还“盟于昪(南唐烈祖)柩前,约兄弟世世继立”。

十五年后,靠着近臣冯延巳等人的运作,皇太弟李景遂才辞去了储贰之位;而已是齐王的李景达也因出征“奔溃南归”而被问责。从此李弘冀被立为太子。此后,李景达与李弘冀叔侄二人便成了对手——或者说是权力天平的两端。作为君王和父兄的中主时而将砝码放到儿子一边,时而再放到兄弟一边。直到有一次,因为太子平日里与北朝往来过密且“怒其不遵法度”,引发了雷霆之怒,种种积怨一并爆发中主,抄起马球杖打了自己的太子,并且威胁说:

“吾行召景遂矣!”

被吓得魂飞魄散的李弘冀于是孤注一掷的毒死了叔父。根据《南唐书》记载,因为鸩杀叔父,所以太子被冤魂索命,据说“数见景遂为厉”,在两个月后也就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鉴于中主此前的五个儿子都已经不在人寰,所以第六子李从嘉就被毫无悬念地立为太子,并在父皇归天后登上了帝位,改名李煜,是为南唐后主。

李后主接手的南唐,实乃一个烂摊子。内政外交经济无不是千疮百孔。尤其是南唐的经济衰退,始终像幽灵一样徘徊在三千里山河的上空。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关于残唐五代的影视剧,佳作少之又少,胡金诠导演的《天下第一》算是一部。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任剑辉的粤剧电影《李后主》——归降后的李后主与小周后。


二、细雪霏霏落院门

残唐五代之际,十国君臣多铸造铅钱、铁钱,以求藏富于国。如南楚就因为地处湖南,是自古以来的荒蛮之地,故而公私匮乏,入不敷出。所以开国之君马殷割据三湘被封为楚王后,就想尽一切方法将本地的茶叶销往北方,以换取绢帛和战马。

但饶是如此,南楚每年的岁入也不过区区数十万钱,根本不够这个处在列强夹缝中的蕞尔小国在乱世中维系下去。于是马殷便罢免关市税收,以吸引商贸往来,而四方商贾也在宽松的投资环境下纷纷入楚。然但是,马殷又在境内使用铅钱、铁钱,所以商人在外地无法使用,只能就换成楚地土物带回家乡货卖,时人称这一作法是“以本土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于是两蜀、南汉、闽等邦国也都群起效尤——行用铅钱、铁钱。

而南唐在攻灭楚、闽之后更是因循旧制,继续以铁为钱,甚至变本加厉的发行大面额铁钱。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五代十国地图。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南楚铁钱“乾封通宝”。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南汉铅钱“开元通宝”。

至后周显德五年(958AD),也就是南唐中兴元年,南唐君臣更是开始铸造大钱。这是因为攻闽伐楚之后,连年的“虽远必诛”早就把库藏多年的积蓄耗尽;而满目疮痍的楚闽之地非但没有给南唐小朝廷增加赋税收入,反而连花出去的军费开支都收不回成本。随后又是天灾人祸相踵,周世宗则趁机大举南侵,夺取了南唐江淮十州之地。内外交困的中主只与后周划长江为界,同时自去帝号,改称国主,并用后周显德年号,从此沦为后周的外藩。

为了挽回已经破产的南唐经济,不惜饮鸩止渴的南唐中主采用礼部侍郎钟谟的建议:

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

也就是铸造一种有“当十”字样的新币——注意,这一个钱的面值就等于过去的十个钱。

这么干的结果肯定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因为大钱的铸行实际上就等于公开掠夺民间的财富,是故意制造物价高涨。所以民间便匿币而不出,甚至用销钱铸器的方法来保值。随后钟谟获罪,永通大钱宣布作废。而新上任的户部侍郎兼铸钱使韩熙载却换汤不换药的建议:

“铸铁‘永通泉货’钱,以一当二”。

仍旧与小钱并行······

这个政策在当时谁都看得出来是又坏又蠢,纯属给经济危机雪上加霜,结果就是造成南唐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史称当时:

“······南唐废永通大钱,更用韩熙载之议,铸当二铁钱。熙载由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宰相严续数言铁钱不便,熙载争于朝堂,声色俱厉。是月,始用铁铸,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出境,辄以铁钱十易铜钱一,官不能禁,因从其便。官吏皆增俸,而以铁钱兼之,由是物价益贵”。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原本一度财大气粗的南唐很快就沦落到外汇黑市猖獗,人们纷纷兑换北方铜钱的境地。而韩熙载在发现“家无盈日之厨,野乏百金之产”的社会现实之后也陷入了自责和悔恨之中。

对这段历史,

《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二”用简洁准确的雅言记叙道:

“唐主李璟既失江北,困於用兵,锺谟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谟得罪而大钱废,韩熙载又铸铁钱,以一当二”。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不用说李后主时代,早在中主末年,南唐的半壁江山就已经是民穷财尽,国将不国了。

经济上步履维艰,政治上也是危机四伏。当时南唐朝中可谓是山头林立——尤其是文臣中韩熙载、徐铉和潘佑、李平之间的门户之争尤其明显。自古以来,大臣党争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君王的暗中操控,所有看似摇摆不定的君王,其实都是在做卞庄子刺虎的打算。韩熙载乃三朝元老、徐铉出身江东望族,都不是能让李后主这个新君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人物。所以,李后主便大力提拔狂生潘佑、李平。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油腻而风雅的大叔韩熙载。

三、从兹明月无顔色

李平原名杨讷本,是嵩山道士出身,曾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幕府中做从事,之后又出仕南唐;潘佑则是一个来自于幽州冒险家,最初还是靠着韩熙载的提拔才挤进了南唐的权力中心。但是也许是不甘寂寞,或是更常见的“兄弟难当”,不久潘佑和李平就被李后主撮合结成了一党,站到了韩熙载、徐铉的对立面,并在李后主的支持下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因为靠着铸行铁钱那种“明火执杖”的方法来“为国理财”已经宣告失败,所以李后主便从土地和农民身上打起了主意:以恢复井田制为名增加赋税。

但是三代之际井田能够存在的基础是宗周朝廷实行的国、野、乡、遂、三周、五邑等封建制度。而在编户齐民、利出一孔的专制帝国,就根本就没有井田存在的理由——即使有,也是王莽改制时的那种伪井田。所以这次土地改革的结果就是彻底的把百姓逼上绝路。

史书上这样记载那次土地改革的始末:

"佑既获用,请复井田法,深抑豪民,有买贫户田者,使即还之,又依《周礼》,造民籍,复造牛籍,旷土尽令种桑,荐平判司农寺以督之。命行于下,急如星火,州县吏胥因以为奸,百姓大扰,聚而为乱"。

也就是说,这次由潘佑策划、李平主持的土地改革不仅没有给朝廷建立一个稳定的财源,反而成了一场祸国殃民的大劫难。

不久之后,韩熙载、徐铉也跟潘佑、李平彻底闹翻。两派彻底决裂的原因仍然是向李后主争宠——当时大周后新亡,李后主决定迎娶小周后,而君王大婚这在南唐历史上是头一遭。所以朝中重臣都被请去制定仪轨。此时徐铉主张依先王旧制,万事从简;而潘佑则主张大操大办。

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南唐义祖之孙、对李后主有拥立之功的“皇叔”徐游出来给潘佑站队。最终,在宋太祖开宝元年(968AD)十一月,李后主与小周后举行了挥霍无度婚礼,而斗败的韩熙载和徐铉则作诗讥讽,双方闹得势同水火。
但是春风得意的潘佑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实属侥幸,反而自鸣得意的说:南唐要想不亡国,就要拜大贤为相(暗指自己)。并向李后主推荐了一批人才——但是,无论是那一条建议,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怒不可遏的潘佑认为是有人捣鬼,于是便上书请诛司空殷崇义等公卿数十人。并且就此罢工不再上朝,还对李后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毫不留情面的斥责:

“陛下既不能强,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万助收河东,因率官朝觐,此亦保国家之良策也”。

并请求致仕,说自己要进山中隐居避难,言外之意就是——“我看这大唐(江南)要完”!

至开宝六年(973AD)四月,宋太祖以翰林学士卢多逊为江南国生辰信使出使江南,回朝时,卢多逊又从李后主手中骗走了一份详尽的江南地图。于是江南十九州的地形、屯戍、户口皆在大宋朝廷掌握之中······

一向以聪明自居的李后主竟然干出如此荒谬愚蠢之事,着实把潘佑给气得不轻,于是又上书破口大骂,说李后主比夏桀、商纣和吴孙皓还不如——现在要想活命,赶紧好好重用下我和李平!

一看李后主被如此泼脏水,徐铉等人便开始对潘佑等人“翻箱倒柜揭老底”的反击:

“由是群议纷纷,以为坏法殃民,皆由平始”。

不久,作为潘佑的“同党”,李平被逮捕,旋即缢死狱中。虽然李后主自称内心斗争了十多天也没下决心杀了潘佑,但是对方却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在家中自尽。

此时韩熙载、潘佑、李平等人已死,朝中只剩下了墙头草一样的徐铉和素来听话的“皇叔”徐游。在江南国中掌握了绝对权力的李后主便借机设立了以君王顾问机构领政的澄心堂,并设立学士、承旨等职务,用来抗衡强势独大的枢密院。

四、澄心堂里皂罗㕑

而能够进入澄心堂的,都是被李后主所信任的“自己人”——比如那个皇叔徐游、内廷文学之士张洎,这两人同时也兼任枢密副使。而作为枢密使的托孤老臣,门下侍郎陈乔几乎被彻底架空。从实际权力而言,澄心堂承旨已经相当于大清朝的军机大臣,是实际上的宰相,而且也和军机大臣一样,这些亲贵们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都在宫中。

如此一来,李后主所有的诏令皆由澄心堂向外颁布,而中书、枢密院却“形同散地”,沦为一个执行机构。但由于澄心堂始终是个非正式的“衙门”,所以在需要问责时,作为澄心堂最高领导者的李后主又可以把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外朝的大臣们,让自己永远的不会犯错。

也就是说,在李后主向大宋朝的赵官家们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同时,他也通过澄心堂把南唐或是江南的“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便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在他统治的最后几年,这个曾自号"钟隐居士"的男子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樱花落尽阶前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一代词帝”李后主

新加坡电视剧《绝代双雄》,以戏说的方式讲述了宋太祖和李后主之间的传奇。

五、秦淮宫殿浸虚无

但是,权力救不了南唐的半壁江山,也救不了李后主。开宝七年(978AD)九月,宋太祖以“不入朝”为理由,拜曹彬为帅发兵攻打江南,至次年十一月,宋军将金陵城围住。自知大势已去的李后主自书降表,准备投降。而对南唐忠心耿耿的枢密使陈乔则表示,他愿意替李后主再做一次恶人:

"臣死之,即陛下保无恙。但归咎于臣,为陛下建不朝之谋,斯计之上也"。

于是一代忠臣便在枢密院的大堂上自缢殉国。

而李后主则纱帽白衫,率徐游、徐铉等人开城投降。割据江左三十八年的南唐小朝廷从此灭亡。

五年后,“一代词帝”李后主于薨于汴京。

九百年后,晚清诗人诸可宝写下了一篇古风

《澄心堂歌》,概括了李后主一朝的兴亡旧事:

青华镂笔红丝砚,澄心堂纸白于练。宫中保仪女掌书,江山如笑排鸾燕。

姊妹承恩侍李皇,提鞋刬袜事荒唐。通天一帖题昭后,初月双趺创窅娘。

烧槽琵琶暖玉柱,君王小令歌行路。别翻曲子念家山,弹绝冰弦愁日暮。

瓦官阁下黄花波,啼鸟声声帝奈何。最笑仓皇辞庙日,听来犹有教坊歌。

君不见官家恨不作词史,金粉南朝悉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