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時期的文學

生命有多久,疾病就有多久,每當疾病大流行給人類造成重擊時,文學便開始發光,記錄和展示了疾病和人性。

十日談 喬萬尼·薄伽丘(意大利)


瘟疫時期的文學

十日談描述場景

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瘟疫可能要屬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這場黑死病全方位地影響了歐洲的歷史,它不僅帶走了歐洲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喬萬尼·薄伽丘是佛羅倫薩的貴公子,也是歐洲中世紀那場大瘟疫的親歷者。而十日談就是在黑死病的背景下創作產生的,作者所在地是全歐洲黑死病最嚴重的佛羅倫薩,全城80%死於瘟疫。

該作講述1348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瘟疫流行,《十日談》開篇便提到了這場可怕的瘟疫“美麗的佛羅倫薩,發生了一場可怖的瘟疫,瘟疫恐怖到“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屍體運到全市的教堂去”。瘟疫之下,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裡避難。他們終日遊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住了10天講了百個故事,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會,嘲笑教會傳授黑暗和罪惡,讚美愛情是才華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譴責禁慾主義,無情暴露和鞭撻封建貴族的墮落和腐敗。

《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鉅著 ,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意大利近代評論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談》與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

鼠疫 阿爾貝·加繆(法國)

瘟疫時期的文學

加繆和他的作品

鼠疫(La Peste)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這幾乎是世界上關於瘟疫最有名的書籍,該書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阿赫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後以主人公里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那些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絕望不頹喪,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自由人道主義精神。

《鼠疫》創作思想開始醞釀的時期,是在1940年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以後。此時距離黑死病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幾百年。與其說其真實刻畫了一場瘟疫,不如說加繆當時已打算用寓言的形式,刻畫出法西斯像鼠疫病菌那樣吞噬著千萬人生命的“恐怖時代”。

在《鼠疫》中加繆借“老鼠”影射法西斯和一切邪惡的勢力,鼠疫的災禍象徵“戰禍”,用“鼠疫恐怖”象徵“戰爭恐怖”,用人們在抗擊瘟疫中的表現和感受,反映人們在戰爭中的表現和感受。他在小說中寫道: “世上有過鼠疫的次數和發生戰爭的次數不相上下,而在鼠疫和戰爭面前,人們總是同樣的不知所措”。“毫無疑問,戰爭確是太愚蠢了,但卻也不會因此而很快結束

霍亂時期的愛情 (哥倫比亞)

瘟疫時期的文學

霍亂時期的愛情電影海報

相較於前兩部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瘟疫顯然並不佔據主要地位。正如題目所表現的,霍亂時期只是愛情發生的背景。說所描述的時代背景是加勒比海城市的世俗風貌——危及哥倫比亞的三大災難:戰爭、霍亂、人為的破壞。

這段故事設定在19世紀的80年代到20世紀的30年代之間,當時哥倫比亞發生的最為重要的事件不是霍亂,而是名為“千日戰爭”的內戰,但是在小說中,瘟疫卻貫穿了整個作品。不過,它並沒有帶來群體性的恐慌,而是成為了愛情的紐帶,在這裡,霍亂更像是一種隱喻。

報務員阿里薩和少女費爾米納相愛於青春年少,卻因為門第關係,被女方父親拆散。後來,因為瘟疫的緣由,費爾米納結識了醫生烏爾比諾,開始步入人生的“正軌”,與他攜手走進婚姻。為了一份穩定而體面的生活,就像烏爾比諾所言“愛情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在動盪之中,有些人選擇遠離霍亂,有些人卻身陷其中。

但阿里薩始終沒有忘記費爾米納,雖然有過622個情人,卻始終堅信費爾米納是自己唯一的所愛。直到烏爾比諾離世,在與費爾米納分別了53年7個月11天后,兩位老人重新走到了一起。

馬爾克斯這部探討愛情的作品一直飽受爭議,有人感動,有人不屑,小說中描繪的愛情,有深情,也有濫交;有初戀,也有婚外情,更有各種禁忌之戀,讓許多人感到困惑,而這也是霍亂的隱喻所在。在瘟疫的年代,像瘟疫一樣的愛情,讓阿里薩陷入到了自我製造的病毒中。然而就像病毒一樣,在人類的諸多感情中,愛情最為讓人失控。

用瘟疫釋讀愛情,馬爾克斯寫盡了愛情的百態,遠離了理智和道德,有時候,有的愛情真的就像一場瘟疫。

瘟疫年紀事 丹尼爾 笛福(英國)


瘟疫時期的文學

作品的作者是笛福,沒錯,就是我們熟知的那個《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而在牛津版《英國文學史》中,他被排在首位的作品卻是《瘟疫年紀事》。這是他六十多歲時的作品,也是笛福寫得最用力的作品。

它寫的是1665年的倫敦鼠疫大流行,那時笛福五歲,正好趕上大瘟疫,倫敦死了一半人,笛福無數次聽父母談起當年的災禍,他叔叔留下的記錄本也一直被笛福保存。這都成為他寫作《瘟疫年紀事》的素材。在這本書裡,作為作家兼生意人,笛福細緻地描述倫敦的社區、街道,甚至哪間房屋因瘟疫死過人,並提供了傷亡數字表、消費支出單,其間還摻雜了許多軼事。這部小說已成為英國研究瘟疫史的重要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