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被称为战神 三——秦帝国的崩乱

上篇说到,始皇帝驾车巡游于会稽郡,刚刚完成冠礼两年并被叔父赐字“羽”的少年向着远处站在江边远眺,霸气逼人的嬴政说道:“秦王不过如此,取而代之,何难之有!”项梁闻言大惊失色,赶忙捂住项羽的嘴并道:“毋妄言,小心被族诛!”虽如此说,项梁心中却暗自惊喜,直觉告诉项梁,自己这个侄子将来绝不是泛泛之辈。

项羽为何被称为战神 三——秦帝国的崩乱

秦始皇嬴政为了“示疆威,服海内”,先后五次巡游天下。此时巡游会稽郡的嬴政不知道,自己的第五次巡游竟然也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巡游,他更没想到的是他希望子子孙孙万代相传的秦帝国竟然在自己死后就行将崩溃。秦始皇离开会稽郡行至齐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时,突然病重,没过多久便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邢台附近)。回望嬴政一生,横扫六合,并吞八方,居功甚伟,但是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暴政,其中“焚书坑儒”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项羽为何被称为战神 三——秦帝国的崩乱


仔细仔细翻读史书记载,我们会发现,“焚书”确有其事,历史上嬴政为了统一思想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而正是出于“焚书”这件事,公子扶苏与李斯有了过节,因为这个过节,让日后害怕政治清算的李斯选择听从宦官赵高的建议:发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并立胡亥为皇帝。当然这是日后的事情了,回到“坑儒”,对于“坑儒”这件事,很大一成分是汉代的儒生为了彰显儒家的大义(秦国以法家治国,先秦则是百家争鸣,直到汉武帝时代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强加给嬴政的帽子,翻开《史记》,我们会发现,司马迁所描写的“儒生”是“诸生”,而实际上发生在始皇帝35年的坑杀事件,与其说是“诸生”更不如说是“方士”,起因是因为一个给嬴政炼制不死神药叫侯生的方士,但是他又做不出来,虽如此他还是给嬴政进献了几方丹药,嬴政吃后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旧时的丹药成分大多是重金属一类,对神经有极大的损伤,这可能也是很多帝王晚年性情大变的缘由之一),加之先前很多人都骗过嬴政,对嬴政提出很多要求,嬴政都照做了,却还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此时的嬴政有点发怒了,方士侯生一得知始皇帝发怒了,吓得赶紧就跑了,他虽跑了,但是咸阳城还有他的一大帮弟子,嬴政就把这些人都抓了起来,秦国的监狱刑罚极重(秦朝包括之前都设有肉刑,动辄削足断臂,直到汉文帝时代,才废除肉刑这一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刑罚),这些人受不了严刑拷打,同时为了减免罪罚,就互相揭发诬告,最终一份大名单呈给了嬴政,嬴政心想:自己是始皇帝,谁还敢骗他?于是亲自勾划名册,命令处决了460多人,实际上这些人全是骗子,放在今天可能骗子不会受到这么重的刑苛,但是要知道开国初期的“流氓罪”就连当众轻吻别人都是要处死的。

项羽为何被称为战神 三——秦帝国的崩乱


司马迁的《史记》之前存在很多的典籍,都没有说嬴政坑杀的是儒生,包括汉文帝时代对秦始皇暴政有专门的论述的贾谊,同样也没有写到过嬴政有“坑儒”这一件事情;淮南王刘安编写的 《淮南子》以及由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编写的《春秋繁露》中都没有提到过“坑儒”这件事,所以说很大一个可能,这是汉代的儒生为了批判始皇帝所编撰出来的一个谎言。

虽然秦始皇可能没做过“坑儒”这件事,但他仍旧是一个暴虐的君王,他不仅严刑苛税,而且穷奢极欲,每灭一国,他必然要求工匠仿照所灭之国宫殿,原比例复刻入咸阳;也正是秦始皇的暴虐与穷奢极欲使得刚刚统一的秦帝国摇摇欲坠,旧六国贵族蠢蠢欲动,至于贫苦百姓唯一的愿想,就是希望仁善的公子扶苏能够及早继承帝位。不成想始皇帝临终移交遗诏的李斯与赵高都与长公子扶苏有过节(李斯因为焚书事件,赵高好逢迎献媚素来与扶苏不和),最终扶苏与蒙恬被逼自杀,胡亥继位。而事件的另一主角李斯在胡亥手下最后也三族被夷(三族为父族、母族以及自己一族,基本有血缘关系的都被杀了)。


项羽为何被称为战神 三——秦帝国的崩乱


胡亥与赵高在始皇帝的基础上,继续加重刑罚,并强征役夫修建阿房宫,公元前209年7月,随着几道惊雷划破大泽乡处的天际,暴雨倾泻而下。不就洪水泛滥,道路悉数被毁,这是扎营在大泽乡旷野的九百多名役夫陷入了绝望,秦朝法律严苛,如果不能在固定时间内赶到目的地,等待他们的将是问斩处决,这群人中的两个小头目不甘心就这样被处死,又因为此为楚地,两人便搬出项燕大将军的名号,召集民众,开始发起对秦帝国的第一次反击,很快陈胜和吴广就召集了数万民众,并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到了项梁耳朵里之后,项梁大喜道:“这一天终于被我等到了!”遂与项羽二人前往郡守府,手起刀落,斩杀郡守,而后召集兵马,得精兵八千余人,准备起事。

项羽为何被称为战神 三——秦帝国的崩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