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增城,是廣東省設置較早的縣之一,建縣至今已有 1800 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於人口不斷繁衍,建制相應擴大,東漢獻帝建安六年(公元 201 年),劃番禺、博羅兩縣部分地區建立增城縣。當時南海郡轄下只有六個縣,因增多一縣,故名“增城”。

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唐《元和郡縣誌》雲:“昆倉山上有闐風、增城,蓋取美名也。”增城有美好地方之意。

增城地處北迴歸線附近,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自古就以盛產荔枝而著稱,被譽為“荔城”,“荔鄉”。增城荔枝栽培歷史悠久,面積廣,品種多,品質優,很早就有文獻記載。特別是培育出“增城掛綠”可謂“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除了這儼如仙果的荔枝,這裡還有著不少讓人流連的美食。

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水庫魚頭

鎮龍以水庫魚揚名還得拜鎮內的金坑水庫所賜,水庫裡豐富的水產資源吸引了一眾嚐鮮食客慕名而來。在水庫旁最老牌的食肆“田基美食”。

老闆巧妙地引來了水庫水在塘中放養各式魚類多達十數種,有鯰魚、生魚、桂魚、官魚、邊魚等,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重達20斤的大頭魚。而且店家還精心打造全魚宴,將一尾大頭魚從魚頭到魚骨都按不同方法炮製,讓食客嚐盡了魚滋味。

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新塘魚包

魚包稱為東江魚包,為白雲區的蘿崗、黃埔區的南崗、增城市的新塘一帶最為盛行的美食。新塘魚包的製作方法是選秋後的鯪魚,開肚除骨,用刀輕輕把魚肉中最幼滑的部分一層層刮下來,經過反覆搓打至韌透明,富於彈性,再均勻地用力壓成紙一樣的薄片,就成了魚包皮。

餡料則用瘦豬肉、臘腸、臘鴨腎、冬菇、雞蛋等拌和打碎而成。製成魚包後用甲魚上湯或其他料湯煮熟即吃。入口香甜爽滑,風味獨特,餐後餘味無窮。

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冬瓜宴

小樓盛產黑皮冬瓜,並且用冬瓜做成的菜餚也十分豐富,例如:冬瓜幹蒸魚頭,魚肉中有冬瓜的清香,十分鮮甜;冬瓜盅,清甜消暑,常見做法是將冬瓜的瓜瓤挖去,盛進各種濃湯,至於是豬肉湯抑或是魚翅湯,就任君選擇了。

山水釀豆腐

派潭的豆腐特別嫩滑,緣于山水好的關係,做成客家風味的煎釀豆腐效果一流。派潭山水釀豆腐在派潭隨處都可以吃到,價錢也十分便宜。

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三江全牛宴

三江鎮的“全牛宴”晚餐,是增城的一絕。一頭牛,身上除了牛毛、牛齒不能吃之外,其他的東西全都能做成菜,名曰“全牛宴”。全桌十二個菜,都與牛牛關係密切,有牛鞭湯、秘製牛腳、胡椒浸牛柏葉、精炒牛生腸、胡椒炒牛歡喜、牛腦煎蛋、生煲牛肉飯等。

增城除了以上的美食,妙趣橫生的民俗也是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

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做景

“做景”一詞是從增城本地話中音譯出來的,增城農村“做景”的熱鬧程度堪比北方的廟會。 增城的“做景”就是由各村自選農曆吉日,家家戶戶邀請親朋戚友到家中相聚,大擺宴席,見面交流,增進友誼。“做景”的風俗在增城不同的鄉鎮有不同的叫法,如南部的鎮叫“做會”或“做棚”,中部的鎮叫“做景”或做會,北部的鎮叫“做景”。而且各村會自覺地和臨近的村莊錯開“做景”的時間,不過撞期也是經常有的。

增城“做景”這一風俗的來歷是和增城古代時父母對外嫁女的牽掛和想念有關。另一說法是說村裡曾經發生過大事(基本上都是不好的事情或災難),為了辟邪增加人氣,旺一旺村子,所以就定某個日子約親朋好友上門吃飯聚會,熱鬧一番。

增城美食與妙趣橫生的“麻車火狗”

增城麻車火狗

又稱“麻車夜色”或“舞火狗”,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火狗”的道具包括龍、鳳子、麒麟、鹿、犀牛、蟾蜍、寶鴨、錦鯉等九種動物的模型,粵方言“九”與“狗”同音,群眾習慣稱為“舞火狗”。表演從晚9時點火至11止,“舞火狗”時點燃這些道具身上的香火,意在避瘟疫。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