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化寻觅,党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

西夏王国的由来

在古代中国的西北部,有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在强权中求生存,在危难中求独立,他们,就是党项族。在中原文明源源发展的历史中,四边的少数民族不一不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与冲击,而与之不同的是,他们可以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结束后,中原王朝迎来了新的统一,宋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原文明再一次集结中原大地,宋王朝继续采取招抚的策论,以拉拢周边割据势力的归附。在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的崛起,给了宋王朝很大的压力,宋朝竭力寻求众多力量的支持,就在辽和宋之间,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国家悄然崛起,这就是西夏国。

西夏文化寻觅,党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

西夏国究竟会归顺于哪一方?这就成为了辽和宋对垒的砝码。假如西夏归附宋王朝,在辽国大军南下时,西夏和宋就可以左右夹击,大败辽军,又或者西夏归附辽,宋王朝就会受到来自西北的威胁,西夏就会成为辽军南下的马前卒。所以,在宋王朝刚刚建立时,宋朝大量开赴边疆贸易,进口西夏的毛皮、青盐,在京城,为西夏商贩提供大量帮助,以获得西夏的归附。那么,这么一个辽宋竭力拉拢的国家,他又是怎么样成立崛起的呢?

对于西夏的历史,让我们不妨把时钟拨回到唐朝建立初年。党项族,与羌族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隋书记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

《旧唐书》记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墙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后,党项始强。"

西夏文化寻觅,党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

党项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交流

在青藏高原地区,吐蕃的强大经常让党项族感受到了威胁,无奈,他只好向中原强盛的唐王朝求援,唐王朝随即将他们迁移到夏州和银州,对于给予帮助的党项族而言,唐王朝似乎让他们更有归属与安全感,所以,唐王朝把他们封为夏州节度使,守卫边疆。在黄巢起义爆发后,党项族的拓跋氏立即援助唐王朝,唐王朝给党项族记了大功一件,给拓跋氏封为夏国公,姓氏也改变成国姓李。自此,党项族拥有了中原王朝的庇护,实力大大发展。

动荡中的和平,走向破裂的宋夏关系

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赵光义决定削藩,此时,强大的党项族因不满这种行为,在李继迁的带领下,脱离了中原王朝的依赖,转而,寻求宋王朝的敌人辽国的庇护。自此以后,宋夏战争在边境频繁爆发,宋王朝屡次主动进攻,都一一被夏军粉碎,大败而归。夏景宗李元昊继位后,称帝建国,彻底脱离了与宋的关系,宋朝大怒,举兵进攻,夏军采取立即防御,大败宋军,而后趁着宋辽战争的影响,西夏军队主动进攻,吞并了宋王朝大片领土,西夏王朝日渐强盛。

西夏文化寻觅,党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

依附辽国,契丹文化的交流融汇

在辽国被金兵摧毁后,西夏王朝转而依附于金国,依强攻弱是西夏国寻求生存的唯一法宝。远在漠北的蒙古崛起后,在蒙古军队的大举进攻中,西夏军队大败转而投靠蒙古军队,攻击金国,在公元1227年时,被蒙古军队灭国。西夏王朝在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是一部与中原,与西域,与吐蕃的交融史,在西夏王朝的衰落史中,内患无疑不是摧毁强大西夏国的力量,母党专权,外敌入侵,正在考验着这个风雨漂泊当中的西夏王朝。

西夏文化寻觅,党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

政治文化:汉文化融入西夏,儒学的盛行与汉番结合的政治制度

西夏的政治方面大多数借鉴宋王朝的制度,中原王朝先进的政治体制有一部分西夏王朝照搬过来,还有一部分,西夏国结合自身的影响,采取了一些番礼制度,让西夏政治体现出一丝独立性和特色性。另外,西夏王朝的国家统治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西历代国君都无不忘记吸取儒学文化的精华,修建孔庙,拜孔子,中原文明在西夏国无不受着影响,官文和中原王朝大体一致,比如设立的文武两班,行政机构,军事机构,监察机构,还有财政机构分别受着中书、枢密等司及监察机构和管理的三司,其职能和中原王朝的职能相符,在一些地方,夏景宗结合西夏的独有特点,创造了新的模式,比如改的十六司。

朝堂上,西夏改革更为具有独特性,番礼、番服是一大亮点,对于中原王斌各自机构的服饰,党项族采取民族文化特色,与汉文化结合,创造了新的礼仪。

西夏文化寻觅,党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

军事:独树一帜,西夏强大的国防力量

西夏在鼎盛时期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这一切,与西夏王国独特的兵役制度与精良的兵器与制造技术是分不开的。在原有的党项部落制度中,西夏国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改进,借鉴中原王朝的制度特点,设立一个最高军事统帅机构,这就是枢密院,下辖许多司职,中央有专门的军队,另外,配备有精良的"勤生军",还有一个地方军队,他们共同组成了西夏国的国防力量,以国都兴庆府为主要防御地点,向外三角防御力量,以此防御。

西夏国有着高超的兵器锻造技术,西夏国所造的剑,被苏轼大为赞赏,宋朝称为为"天下第一剑",另外,西夏所造的兵甲有着坚硬的防御力。

经济:经济交流,西夏经济的繁荣

经济上,西夏国采取与辽宋两国积极贸易的方法,西夏国所产的青盐,味道美味而且价格便宜,深受中原喜爱,即使宋王朝的皇帝经常在战事吃紧时严令禁止边境贸易,仍然阻挡不住西夏的青盐的输入。西夏的手工业也很发达,贵族们经常乐此不疲。

史家戴锡章《西夏记》记载:"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西夏文化寻觅,党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

结语

西夏文化留给后人丰富的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以及儒学佛学的大力发展,使得西夏的文明程度高度发达,西夏的文化果实令后人景仰。西夏的汉番结合,大力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周边民族的输送与结合,音乐、雕塑和民族舞蹈,随处可见中原的影子,却又有党项族文化的特色,西夏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着后人。西夏文化,以他独特的魅力,深深植入了中华历史的发展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