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年少成名,张居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首辅位置的?

导语

自朱元璋撤立丞相制度后,明朝的文官最高官职便成为了首辅。这是明代无数官员梦寐以求的官职。要成为首辅,才华和际遇缺一不可。时间拨回到明朝中期,这个时代出现了明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首辅,张居正。那么张居正是如何从一位普通人成为只位居皇帝之下的首辅的?就让我们走进张居正,了解他的传奇经历。

天才少年,年少成名,张居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首辅位置的?

家世背景

张居正生于嘉靖四年,也就是1525年,这一年的五月初三,他出生在荆州府的江陵县。他的家世并不显赫甚至有些普通,张居正的七世祖张关保曾经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后被封为千户,但是这个荣耀只持续到四代就结束了。到了他的曾祖父张诚这代,张诚一心培养他的三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都不够优秀。他的二儿子张镇也就是张居正的祖父为人豪爽,有侠之风范,张居正从政后深得其真传。到了他的父亲张文明这代,张文明屡次科举却从未高中,就把心思放到培养张居正的事上,辛苦没有白费,张居正果真光耀门楣。

天才少年,年少成名,张居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首辅位置的?

天才少年

张居正的出生极为不凡,据史料记载,张居正的母亲怀胎十二个月生下了他,他的祖父张镇还做了十分奇怪的梦。他梦到家里突然出现了很多水,便问下人水从哪里来,下人回答道:"水是从张少保那里来"。值得一提的是少保是太子少保的简称,和宰相同等地位。曾祖父还梦到院内水缸有特别大的白乌龟,这很稀有,是祥兆。张居正起初叫张白圭,他从小就开始识字,五岁开始读书写诗,七岁知晓六经,十岁就会写诗,十二岁就考中秀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天才。

天才少年,年少成名,张居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首辅位置的?

意外落榜

十三岁的张居正参加乡试也就是今天的省考,本以为板上钉钉能中举人却意外落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主持考试的人顾巡抚早已知道张居正的大名,他看到张居正的考卷对他的文章十分满意。但是他怕张居正过早中举不利于他以后的仕途,怕他的宰相才华被过早耗尽,于是让他落榜。张居正知道后心情平静,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一举中第,并亲自去感谢顾巡抚。

天才少年,年少成名,张居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首辅位置的?

初登官场

中了举人的张居正二十岁去参加会试却意外没有登榜,原来这几年他一直在看关于军国大事的文章,反而忽略了四书五经的阅读,而这却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于是他重新捡起四书五经,三年后终于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一个预备官职,三年后会被任命为编修正式踏入官场。在这几年中,张居正见识到了夏言和严嵩的明争暗斗,也见识到了朝廷的阴暗,更见识到国家的腐败,他心里极为不满,心灰意冷,在任职为编修五年后借口有病辞官回乡。

天才少年,年少成名,张居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首辅位置的?

于跌跌撞撞中青云直上

辞官三年的张居正又返回到翰林院供职,这个时候朝廷由严嵩把控,乌烟瘴气,风气不佳。但是此时的张居正已经不是那个意气用事的年轻人,他变得成熟,隐忍。他深知在官场中要学会察言观色,不能天真。他的为官领路人也是他的恩师徐阶帮助了他很多。徐阶一方面教他为官之道,另一方面又帮他仕途铺路。当时严嵩势力很大,徐阶利用嘉靖皇帝的猜疑心扳倒了严嵩,自己也成为首辅,并安排张居正做裕王的老师,这是很重要的位子。顺便提下,裕王是后来的隆庆皇帝。此后张居正青云直上,做到了首辅。

结语

张居正年少成名,有天才的美誉。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几经挫折。面对官海沉浮,面对尔虞我诈的朝廷,张居正没有轻言放弃,放弃自己的报国梦。他的首辅之路有几个贵人,无论是顾巡抚还是徐阶,他们都对张居正的首辅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影响了他的成长和心态,一个教会了他做事的道理和准则,没有这两个人,或许他的人生会不一样。成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张居正的首辅之路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时是指新皇登基有机遇,地利指深处权力核心有人帮,人和指自己有才华,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这才铸就了独一无二的明朝首辅张居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