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康復驛站

溫暖的,康復驛站

3月8日上午11時,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麗楓酒店康復驛站,71歲的康復者陸爹爹向照顧他的醫生護士表達感謝。

温暖的,康复驿站

3月9日下午4時,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麗楓酒店康復驛站,64歲的康復者王芳(化名)在房間內跳起舞。

温暖的,康复驿站

3月11日晚7時,武漢市洪山區委黨校康復驛站,近80名康復者在各自房間裡接受隔離觀察,窗外華燈初上,馬路上空無一人。

温暖的,康复驿站

3月18日上午,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康復驛站,來自省中醫院的劉芙蓉帶領康復者學習“八段錦”,運用中醫特色幫助康復者改善身心狀況。

温暖的,康复驿站

3月9日下午4時,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麗楓酒店康復驛站,護士王佳佳為生活不能自理的康復者、86歲的曹婆婆餵食麥片。

温暖的,康复驿站

3月8日上午10時,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麗楓酒店康復驛站,一名康復者情緒不穩定,護士姜莉莉主動拉住她的手。

温暖的,康复驿站

3月15日下午5時,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麗楓酒店康復驛站,結束了查房的護士呂淑麗在窗邊眺望珞珈山。這是她第一次來武漢,忙碌了一個多月,卻沒有機會去近在咫尺的武漢大學賞櫻花。

“喻婆婆,我們來查房了。您開開門,慢點,莫著急。”

推開門,69歲的康復者喻婆婆激動不已,緊緊握住醫生張小紅的手,不停地念叨“你們對我就像我的親閨女一樣”。

3月15日14時30分,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麗楓酒店康復驛站,醫生張小紅和護士呂淑麗、姜莉莉開始為在此隔離的51名康復者查房。喻婆婆是她們今天查房的第一站,“體溫36.3℃,指脈氧98,血壓130/86,一切正常,婆婆您好著呢。”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喻婆婆感到身體不適,撥通值班醫生的電話,張小紅和姜莉莉立馬趕來給她做了基本檢查,各項數值都正常,可喻婆婆仍眉頭緊鎖、焦躁不安。張小紅分析,喻婆婆孤身一人在康復驛站住了這麼多天,她又不太會用手機,一定是感到孤獨,想家了。

張小紅端來一杯熱水,坐到喻婆婆身邊,和她拉起家常。起初,喻婆婆一口黃岡話讓來自遼寧葫蘆島的張小紅似懂非懂,聊著聊著,語言已不是問題,歡笑聲不時從房間傳出。第二天清早下夜班前,張小紅再次去喻婆婆房間,把自己的一部智能手機借給喻婆婆用,並教會她用微信和遠在黃岡的家人視頻聊天。喻婆婆的心情一天天好起來,她連連感慨,是“閨女”治好了她的心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聽到查房的敲門聲,71歲的康復者陸爹爹唱著兒歌把門打開。在陸爹爹眼裡,這群“白衣天使”就是他的“燕子小姐姐”,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的康復十分順利。“雖然我看不到你們的臉,但你們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

3月2日晚上的一幕,讓護士王佳佳永生難忘。當天下午康復驛站來了第一批康復者,其中86歲的曹婆婆,患有極高危的高血壓和老年痴呆性譫妄,生活幾乎不能自理。晚飯送到了床邊,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多次阻止值班醫生陳媛圓、護士王佳佳給她餵飯。兩人奇怪地問:“奶奶,您為什麼不吃啊?現在身體還沒完全恢復,需要多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您一定要多吃點。”老人眼含熱淚,雙手緩緩合十,衝著兩個姑娘一直作揖:“謝謝你們,我不能多吃,吃多了要上廁所,又要給你們添麻煩。”聽罷,淚水瞬間模糊了兩人護目鏡,兩人一起安慰老人:“奶奶,別擔心,我們給您帶了紙尿褲,一會兒幫您穿上,晚上可以放心地睡覺。”飯後,陳媛圓和王佳佳配合著幫老人穿紙尿褲。老人常年臥床,肢體十分僵硬,兩個“90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幫老人把紙尿褲穿上。

查完房,來自南京的護士呂淑麗小心翼翼地卸下身上的“鎧甲”,護目鏡和口罩的勒痕深深印在臉上。第一次來武漢的呂淑麗已經在康復驛站連續戰鬥了近一個月。當天,她在朋友圈寫道:沒看到武大的櫻花,沒吃上熱乾麵,也沒時間去一睹武漢長江大橋的風采,雖有些遺憾,但收穫了太多的感動和喜悅。春天來了,勝利就在前方。

(圖/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 記者手記 ——

康復驛站,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後進行為期14天隔離觀察的康復場所。目前武漢市共有300多個康復驛站入住了近2萬人。

3月7日至1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先後6次進入康復驛站,近距離感受康復者的隔離生活和醫護人員的仁心大愛。採訪中,從康復者口中聽到最多的詞是“謝謝”,而醫護人員說得最多的是“感動”。康復驛站,更像是一個心靈的驛站,像一個溫暖溫馨的家,醫護人員和康復者親如一家人。

在麗楓酒店康復驛站心願牆上,貼滿了祝福和感謝的話語。其中一句寫道:我們原本素不相識、非親非故,你們卻要冒著危險,不遠千里逆行,承受這樣的生命之託。向你們鞠躬,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