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最近總是聽朋友說,網上哪哪又在販賣焦慮,但仔細思考,焦慮為什麼會被販賣呢?其實有些時候,是我們真的焦慮。

焦慮的是什麼呢?

比如一把年紀了,要怎麼養家,怎麼教育孩子,怎麼升職加薪,怎麼保養,怎麼讓自己更快樂,怎麼兼顧工作與生活,等等。一羅列,才發現自己要焦慮的點好多。而要解決上面那些問題,時間又少的可憐,幾乎難以平衡,心裡便更加焦慮。

當面對焦慮情緒時,很多人會選擇“無聊”地處理方法,比如刷劇、刷抖音、刷朋友圈等等,即使時間已經很晚,依然會不停地各種刷。等過了那個時間段,發現焦慮情緒依然存在。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好像會陷入無限循環,怎麼也出不來,刷手機刷到空虛無聊,甚至懷疑人生,內心依然感覺很焦慮,甚至更焦慮。


面對上面諸多的問題,我學到一個辦法,做了嘗試,發現自己竟然沒有那麼焦慮了,內心變得很平靜。

首先,是要明白什麼是習慣性焦慮,什麼是無聊,又怎麼去區分它們?

其次,未處理好無聊和習慣性焦慮會帶來哪些問題

其次,當面對無聊和焦慮時,該怎樣來面對和針對性處理。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一、什麼是無聊,什麼是習慣性焦慮?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1、關於無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聊是一種注意力傾注的對象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時的心理體驗。這句話看起來很深奧,簡單舉個例子,對於喜歡車不喜歡手工的人來說,你讓他看各種車,或者是跟車有關的比賽,他就會內心升起極大的樂趣,覺得自己過得很豐盈美好。你若讓他去做手工,他肯定會覺得無聊,甚至難受。

王朔在一篇文章說到:

人之所以為人,就因為無聊。動物也許會痛苦,但絕對不會無聊。你是個人,所以你感到無聊就對了,說明你是個很正常的人。否則你就是個禽獸!如果你連痛苦也沒有,那你就禽獸不如!

也就是說,無聊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狀態,我們不用去迴避、逃避,或者掩蓋,正面它或許會有一些新的收穫。比如疫情發生的這段時間,大多數人都在家度過每分每秒,有很多人發現了自己新的才能和興趣,這也是基於“無聊”。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2、關於習慣性焦慮

焦慮是因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而習慣性焦慮就是內心總會習慣性地產生焦慮情緒。比如,很多人看到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心裡就會非常焦慮。其實研究表示,所有的父母對孩子講的道理,孩子基本上都不會聽。從這個可以看出,焦慮主要是影響自己的一種情緒。

網上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送命式熬夜,間接性焦慮,又習慣性治癒。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有時自己真的感覺非常非常努力了,但似乎工作、生活依然毫無起色。從而內心倍感壓力,然後感到焦慮。這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自己內在的因素。

焦慮本身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映,但是過度的焦慮或過弱的焦慮就會形成情感性或生理性疾病。

有時候,我們會將無聊與焦慮混同起來,但其實這當中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很多人工作一天,回家還要帶孩子,到半夜才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然後一刻不停地刷手機,即便很困了也不睡覺,覺得那樣的自己感到放鬆,既緩解了一天的疲憊,又擺脫了焦慮帶來的情緒。但一停下手機,不久又感到了焦慮。

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未能很好地處理焦慮情緒,未能正視無聊。

當下,也有些人在開車時,當遇到堵車或較長時間的紅燈,會習慣性刷手機,總覺得心裡空空的,要做點什麼才對得起自己那點閒暇時間,這其實就是沒有正視“無聊”。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二、未處理好無聊和習慣性焦慮會帶來哪些問題

1、使我們的視野更侷限

無論我們感到無聊還是焦慮時,通常都會使用電子產品來緩解情緒。但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我們所看到的很多信息、內容其實都是經過篩選後送到我們眼前的。簡單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很多時候就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世界。

比如你在網上購物,當你每逛一次產品,系統便會自動篩選,將同類型產品送到你眼前。雖然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減少了千挑萬選的煩惱,但系統的選擇性記憶卻同時為你關上了很多扇窗戶。

在我們的身邊,但凡你使用電子產品,無論購物還是瀏覽資訊信息,全都是經過篩選後送來的。我們所看的世界由此而侷限。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2、被習慣控制

我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手機放在那兒,什麼響動也沒有,自己仍會不自覺地拿起、點開。有時候在外面等車、排隊時仍會不自覺地拿出手機。相信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歷,自己明明沒有什麼事,卻總是忍不住要點開手機看看。

其實,當你一遍遍刷手機,並習慣性刷手機時,你已經被習慣控制,從而很難從自己那個小世界裡走出來。

某大學在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每天平均要看34次手機。然而,業內人士給出的相關數據卻高得多:將近150次。

在《掌控習慣》這本書中,講到習慣本身並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是習慣帶來的結果。

我們時常刷手機,很大的原因是看有沒有人給我們朋友圈點贊,或者有沒有誰來找自己,以獲得心理上的認可,這是一種對自我的不肯定。

明白習慣背後的邏輯比明白習慣本身更有指導意義。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3、形成“心智殘疾”

在《深度工作》這本書中,提高一個詞“心智殘疾”,也就是說當你面對生活中的無聊時光時,總會用瀏覽智能手機等來打發,沉迷於手機的打擾之中,時不時的看郵件、微信等,你的大腦就會生病,即“心智殘疾”。

如果我們長期進行對認知要求不高的浮淺工作,即使受到各種干擾,這些工作也能開展,那麼逐漸的大腦裡的髓磷脂就會漸漸下降,大腦的鏈接力也會下降,我們便會感到腦子越來不好使。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二、記住這3條法則,改變自我狀態

其實前面提到的不能很好地處理和麵對無聊,以及長期的習慣性焦慮,大多都是一種習慣的養成。並且是不好的習慣。

習慣會讓我們的身心進入舒適區,但打破舒適區卻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毅力,並且當我們離開舒適區時,內心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所以我們的大腦會傾向於不去做出改變,即使那是壞習慣也不願意改正。但是當我們的大腦感受到主人身心感受及能力達不到期望時,便會認為沒有獎勵,也就會採取不行動,從而產生“習得性無助”。

關於壞習慣和好習慣,我們是能夠很好加以辨別的,但是改變壞習慣卻很難。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實用的方法,既能改變壞習慣,還能緩解焦慮,讓自己感受愉悅充實。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1、較少使用電子產品,多讓大腦思考

以前聽有位朋友講起,老師總說她家孩子上課不認真,容易走神,問是不是經常給孩子看手機、電視。她很納悶,不知這兩者有何關係。細問才知,原來科技產品的使用會減少活動時間,造成孩子發展遲緩,同時,電子產品帶來的高速內容還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

由於電子產品大多方便實用,即使是一條條信息呈現眼前,我們的大腦也會懶惰,懶得去思考,懶得去形成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大腦就會逐漸的遲鈍。

對此,我們應該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而以看書、聽音樂等較慢的方式,通過讓自己安靜下來思考,讓我們的大腦重新動起來。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2、一點點地用好習慣去代替壞習慣

在《掌控習慣》這本書中,提到了幾個小方法,可以逐漸讓壞習慣“變”成好習慣。

(1)從改變環境開始

《掌控習慣》這本書講到了改變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但是從方法論來看,我是從另一本書得來的結論。

當我看到《近藤氏心動整理法》這本書時,就很好奇,不知其到底有怎樣的魔力,會讓長期不愛整理的人變得習慣整理。後來當我按照書中的方法一點點去嘗試,我家的衣櫃也從最開始的煩亂不堪變得井井有條,並且從此家裡也比以前更有秩序,我才發現環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那麼不經意,並且影響深遠。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2)從細微處著手,一點點地去養成好習慣

從細微處著手,也就是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比如當你想要拿起手機時,可以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去做20個俯臥撐再來拿手機。對於想要減肥的朋友,當你想要吃一頓美食時,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先行走5-10分鐘再來吃東西,然後一點點地養成習慣,並逐漸加量。當一個壞習慣變得較難達到,失去其原本的吸引力時,你就會發現那個壞習慣正在逐漸被戒掉。

同時,對於新習慣的養成,要從簡單處著手,不要定一個宏偉的計劃和目標,而是一點點的來。比如有人想要學習寫作,可以嘗試先寫50個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如果一來就要寫三五千字,那大腦就會感受到困難,產生牴觸。

我有時很長一段時間不跑步,當再次開始跑時,就會感受到阻力,所以就給自己定簡單的目標,比如今天跑400米,明天跑450米,逐漸加量,身體和心理上都能逐漸接受,並喜歡上這個過程。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3、擁抱無聊,增強“心智力量”,學會深度工作

在《深度工作》一書中,提到提升專注力和增強“心智力量”的重要性,以及擁抱無聊對提升專注力的重要作用。對於提升專注力,他提出了實用的方法:從專注中規劃偶爾的分心,而非從偶爾的分心中拿部分時間來專注。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技能。也就是說,當你在做一件工作或事情時,就要屏蔽網絡,將需要處理的工作或事情放在同一個時間段去處理,這樣工作效率會提升很多倍,並且能讓自己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反覆練習這樣的習慣,最終也會收穫一份獲益良多的好習慣。

不僅僅是面對工作,對待任何一件我們想要去做的事情,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去訓練、提升。這也是緩解焦慮的有效途徑。

關於前面所說的,當我們面對排隊、等車時產生的“無聊”,會習慣性使用智能手機,這也可以通過轉變角度的方式來看待,將我們生活中的所有“無聊”時光都好好地利用起來。那麼,怎樣做才是更好地休息方式?只要是能讓自己放鬆、愉悅、平靜,或從中獲得啟示的休息方式,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在“無聊”時間裡,不要讓智能手機或網絡牽著自己往前走,而是用深度冥想或放鬆身體的方式,讓自己去把控習慣,獲得身心的舒適。

擁抱無聊、戒掉智能手機,讓身心迴歸自然狀態,你不但能收穫內心的平靜,沒有了焦慮,還能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培養更多好的習慣與興趣。

如何從習慣性焦慮中走出來,“享受”無聊,這三點法則請記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