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西安北郊井上村新莽墓出土回首玉龍佩


“遊絲毛雕”與“漢八刀”一樣是玉雕中非常古老的技法之一,它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戰漢時期,經唐、宋、元、明、清一直流傳沿用至今。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西安北郊棗園漢墓出土雙身獸面紋玉璧


西漢早期雙身獸面紋玉璧:1977年陝西西安市北郊棗園南嶺漢墓M1出土,主紋區分區雕琢雙身獸面紋、鳳鳥紋和谷紋並以細密束絲紋圈帶界隔。構圖中屬於“遊絲毛雕”刻飾的部分有:

⑴ 內孔緣部、外周緣部陰刻極細的變體幾何雲紋;

⑵ 雙身獸面紋、鳳鳥紋的軀體部及頭部的冠、額、眼、鼻、唇上分別加飾的極細雙弧線、單弧線、繁密網紋等;

⑶ 側面陰刻極細的篆書文字“六百六十一”;

⑷ 用於分隔主紋區的束絲紋圈帶。

“遊絲毛雕”:此類細陰線形若遊絲,細如毫髮,逶迤婉轉,順暢遒勁,又被稱為“遊絲刻”或“跳刀”。


其特點正如明人高濂在《燕閒清賞箋》中所描述的:“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宛轉流動,細入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儼若遊絲白描,毫無滯跡。”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安徽巢湖北山頭漢墓出土雙首合體龍形玉璜

西漢早期雙首合體龍形玉璜:1997年安徽巢湖北山頭漢墓出土,兩端龍首以陰線刻、淺浮雕雕琢,龍身飾勾連谷紋。圖中屬於“遊絲毛雕”刻飾的部分有:

⑴ 龍首的眼、嘴、上下吻、臉頰、角、下頜部分的陰刻邊廓線;

⑵ 臉頰、鰓、下頜部束絲狀的綹毛。

根據已發表的考古資料,“遊絲毛雕”技法之雛形見於春秋晚期,但當時線紋之長度及連貫性尚不及戰漢者,主要用來構成矩形綯索紋、網格紋以填補每組單位浮雕圖案間的空白之處。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興平武帝茂陵園出土獸面形四神玉鋪首


西漢中期獸面形四神玉鋪首:1975年陝西省興平市漢武帝茂陵陵園出土,正面雕琢獸面五官輪廓及四神形構、雲氣紋等。背面以淺細線刻飾桃心形紋、流雲紋等。圖中屬於“遊絲毛雕”刻飾的部分有:

正面獸面紋中的眼眉鼻部位刻飾的淺細邊廓線、花枝紋、卷葉紋、網紋、雲氣紋細陰線;

龍、虎軀體部、尾部刻飾的細陰線,鳳鳥尾部刻飾的捲雲紋、羽狀紋細陰線;

背面刻飾的桃心形紋、流雲紋淺細陰線。

“遊絲毛雕”線紋之具體形態復可細分為兩式:


一式,較粗。


在放大到六十倍的情況下觀察:線槽邊沿規整,不見崩口,僅在彎轉之處偶見歧出線紋;為多條短凹槽連接而成的陰線痕跡,每道凹槽皆作兩頭尖淺。

中間寬深的棗核形,故同條長線紋的寬窄略有不同,槽底為既相連接又大致等長弧形磨砂痕跡,這是微觀見到的典型砣痕。

根據微痕推測,此式應由小型勾砣以溼砂為介質砣出,此處的勾砣是一種形制較小的鐵質砣輪,製作時先碾出多條短斷線,再於間隙處補砣,接短成長,從而形成了這般斷續相連,遒勁自然的形態。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北京豐臺大葆臺2號漢墓出土的玉舞人


二式,較細。


在放大到六十倍的情況下觀察:線槽邊緣有鋸齒狀崩口,且出現作不規則歧出的細毛刺;槽底深淺不一,有多道細絲狀劃痕。顯系由諸如良渚文化時期使用的金剛石、水晶和燧石等尖狀硬性刻具琢出後,再加以修磨而成。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湖南長沙鹹家湖陡壁山漢墓出土龍紋玉牌


說其“神秘”,是因為古今藏家玩玉、論者說玉,無不對漢玉“遊絲工”陰線刻技法的精微、奇巧、圓熟、唯美推崇備至。

然拘於早期文獻記載闕疑、傳世器與出土物中可比勘互校的典型器不多等原因,關於漢玉“遊絲工”技法的諸多認識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歧義。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河北定縣北陵頭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東漢玉座屏


東漢鏤雕玉座屏:河北省定縣中山穆王流暢墓出土,座屏由四塊鏤雕玉片插接而成,主題紋飾為透雕青龍、白虎,中間兩片透雕人物、禽獸,上片為西王母與玉女、鳳鳥、九尾狐、三足烏等,下片為東王公與侍者、熊、玄武等。構圖中屬於“遊絲毛雕”刻飾的部分:

⑴ 西王母、東王公、侍神面部五官輪廓線,髮式、服飾、肩部上卷的兩翼輪廓線;

⑵ 西王母、東王公座下懸圃輪廓線、中部裝飾的直線、三角狀網紋;

⑶ 九尾狐、鳳鳥尾部勾勒的卷弧形細陰線,三足烏軀體輪廓、羽翅輪廓等。


如界定漢代“遊絲工”的標準、“遊絲工”淵源流變及其治玉工具等,相關問題至今尚在隱約模糊之中而缺精準表述。

但是,在古代雕刻工具等相對匱乏的時代,這種微雕治玉工藝無疑是同時代治玉最高工藝成就的代表作,也處處體現著匠人們無可超越的智慧。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咸陽漢元帝渭陵建築遺址出土玉辟邪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安徽渦陽石弓山西漢崖墓出土玉人佩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山東長清西漢濟北王陵玉枕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西安北郊大白楊漢墓出土雙身獸面紋玉璧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上世紀80年代,為了滿足港澳臺市場對仿古玉雕的大量需求,各大玉雕廠還專門設立了仿古車間,用來專門仿製古玉。心靈手巧的玉雕藝人們,在仿製古玉器的同時還繼承了古玉器的琢玉技法(“漢八刀”、“遊絲毛雕”、“毛刀刻”、漢代的“鏤空技術”和“拉絲工”等),再經藝人們的融合與創新,形成了更具時代標誌的仿古玉雕的風格。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河北滿城漢墓出土鑲玉金鋪首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西安六村堡西漢建章宮遺址出土獸頭鐵芯玉帶鉤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河南輝縣固圍村M1祭祀坑出土戰國雲龍紋玉璜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寶雞金河磚廠東漢呂仁墓出土玉辟邪插座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西漢建章宮遺址出土玉帶鉤頭部放大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西漢建章宮遺址玉帶鉤頭部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西漢建章宮遺址玉帶鉤頭頸部


遊絲毛雕:漢代玉器的獨特技法!

陝西寶雞益門村春秋墓出土虎形玉佩


古人的玉雕智慧迄今都是為之讚歎的,其中所蘊含的深奧幽玄的立意、規章細緻的做工、震撼的視覺效果、及其人文思想的體現,至今是我們所敬畏的無法超越的,只有在此基礎上融入當下的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才能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仿古而不泥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