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就業“通行證”走脫貧致富“快車道”

<table> 拿就業“通行證”走脫貧致富“快車道”

今鄧神超已成為一名持證上崗的電工。

/<table>

3月17日一早,連江口鎮電工鄧神超來到英德大樟沙灘度假村,開始檢查維修景區內的水電設施,“景區預計下個月開門營業,要做好安全準備”。

鄧神超原本是一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2018年,他通過碧桂園集團提供的就業培訓,成為一名持證上崗的電工,有了穩定的收入。穩定就業後,鄧神超家庭收入一年超10萬元,成為連江口鎮第一批脫貧的貧困戶。

因病致貧 生活窘迫

35歲的鄧神超是連江口鎮城樟社區的一位居民,他中專(職校)畢業,雖然讀的是電工專業,但卻沒有走上電工崗位,而是在清遠一家陶瓷廠當倉庫主管,收入穩定,家庭幾乎無負擔。

然而,好景不長。2012年,他的兒子早產,需要更多的開支和精力來照顧,與此同時,父親又患上尿毒症,每週需要到醫院進行透析。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讓鄧神超不得不辭去工作回去照顧家庭。

兒子的調養費用和父親的治療費成為一座大山,壓在鄧神超的肩膀上,多年攢下的30萬元很快就用完,而且還欠上了20多萬元債務,這個曾經幸福美滿家庭變得支離破碎,鄧神超一家五口人成為了貧困戶。

為了償還債務,有著電工基礎的鄧神超和親戚在連江口鎮做電工,雖然有一定技術,但沒有電工證的他卻時常“碰壁”。“很多電工工程都要提供相關的證件,我缺少資質,只能偶爾做下散工,勉強維持日常的生活開支。”

債務如何償還?鄧神超心裡也沒有底,他想去考電工證,但又苦於沒有門路和時間,這讓他進退兩難。

努力拼搏 成當地首批脫貧戶

經過五年時間的治療,鄧神超的父親還是因病去世,他悲痛萬分。“回想起這幾年來,也有不少機會接下水電裝修等工程,但由於沒有電工證,缺少資質,不得不放棄這些機會。”

2018年,碧桂園在當地舉行精準扶貧就業培訓班,知道這個消息後,鄧神超看到了希望。在社區的幫助下,他一邊在當地的景區打工,一邊通過培訓班提升自我,併成功考取了電工證。

“碧桂園的幫扶計劃,讓我係統地去學習電工專業知識,成為一名有資質的電工,可以堂堂正正地接水電工程。”鄧神超感慨道,有了資質的他“含金量”立馬提高,如今他與附近的度假村簽訂合同做電工,有了穩定的收入。與此同時,他還組建了一個工程隊,接下不少水電安裝和裝修工程,成為一名“小老闆”。“現在妻子在玻璃廠上班,一年能掙3萬多元,加上我的,家裡一年收入近15萬元。”鄧神超說,穩定的收入讓他在去年還清了所有債務,而且再次有了積蓄。去年年底,他還將家裡的腐朽的木門窗換成了不鏽鋼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2019年,鄧神超成為了連江口鎮第一批簽字脫貧的貧困戶,這也讓他很自豪。“感謝碧桂園的幫扶計劃,為我打開了人生另一道門。”鄧神超清楚地認識到,別人的幫扶只是提供一個機會,要真正實現改變,關鍵的還是要靠自己。“思想和行動都要拼搏進取,這樣才能不負別人的幫助,不負家庭的希望。”鄧神超說。

通訊員 嚴雪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