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的藩镇们,为何不学三国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古今之变


诚邀!这里是 我来回答。

唐末的蕃镇们的确没想过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主要是因为挟持了也没用!

首先,我们都知道“节度使制度”是唐朝早期为了巩固边防而设立的。节度使是边防部队的最好首领,但是仅限于军队,地方上仍有观察使、刺史(太守)等主政。

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央皇权衰弱,而蕃镇节度使的权利则日益增长。唐玄宗以后的帝王更迭又多被权臣宦官左右。公元875年爆发了唐朝末年规模最大的黄巢起义,三年后王仙芝阵亡黄巢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号称“冲天大将军”,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均地”思想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军迅速壮大。公元878年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遁逃四川。虽然四年后义军被剿灭,但是对朝廷的打击确是深远的:①为剿灭起义军,不得不赋予节度使更多权利,从此节度使执掌地方军政大权②形成了身兼数州节度使之职的大割据自治势力③中央朝廷无法掌控招降的起义军降将,为后来朱温篡唐称帝埋下隐患。

唐朝末年,蕃镇势力们相互攻伐,朝廷无能为力,蕃镇们亦不把朝廷当回事。

唐昭宗乾宁二年,西川节度使王建攻打东川节度使,唐昭宗两次派人前去劝解,王建不听,直到王建攻取东川占有两川之地后,朝廷无可奈何,只得承认王建的管辖权甚至封其蜀王,以为安抚。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唐灭亡后各地蕃镇军阀纷纷效仿称王称帝,各霸一方,军阀混战的五代十国开始了。

个人谬论,如有不足还望,不吝赐教,评论斧正一二~~


杂谈会客室


汉朝末年的大乱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开始的,一直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三国相继建立,中间的战乱不过才30多年,汉朝天子的余威还在,对诸侯还有震慑力。而且汉末诸侯们也基本上就是汉朝天子的臣子,食汉朝天子的俸禄。

而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平定(公元763年),到唐朝灭亡(公元907年),中间藩镇割据一共有140多年。藩镇这么多年的割据早就对天子基本没有感情了,尤其是安史系的藩镇基本上已经把唐朝当作敌国,形同独立。

另外河北藩镇们多为胡人,本来就不是和唐朝一路的,只是受形势所迫选择了招安。他们对唐朝基本上没有什么认同感,治下的百姓也受其影响,逐渐胡化。


百胜军节度使


导致这一情况的最真实的原因就是唐末的节度使制度,当时的节度使拥有募兵,铸钱等权利,已经是无冕之王了,谁都不希望自己头上在多出一个皇帝来节制自己,节度使在那个时候已经不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了,而东汉末年大家都需要皇帝这样一块遮羞布的存在,实际上在东汉末年,三国的势力范围确定以后,皇帝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别乱发脾气


唐朝末年虽然藩镇割据,但是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整体势力相对平衡。没有出现某个藩镇具有压倒性优势。而且唐朝中央政府常年掌握十五万神策军。对各个藩镇也是一种震慑压制。所以从各方面讲,缺乏某个藩镇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客观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