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一句话太刺眼,网友:看似软弱却很硬气

《西游记》当中,唐僧历经十四年,徒行十万八千里,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取到了真经,而在这14年当中,唐僧每走过一城都要出示“通关文牒”,而“通关文牒”就是大唐时期的出国护照。

清末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一句话太刺眼,网友:看似软弱却很硬气

历朝历代,对于护照也有不同的叫法,符、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通关文牒、安全证书、通行证等,春秋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为防止间谍,都在边关设立哨卡,出行的人都需要出示凭证。

清末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一句话太刺眼,网友:看似软弱却很硬气

而广泛开始使用护照是在中世纪之后,随着15世纪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港口贸易变得频繁,一些外来人口必须出示当地官员颁发的准许贸易文书,但这只是普通的贸易,真正开始将持有者外貌特征印在护照上是在1845年,随着殖民扩张,清朝在西方的影响下也弄起了护照。

清末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一句话太刺眼,网友:看似软弱却很硬气

自从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跟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领土完整性遭到了破坏,自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西方列强相继强迫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5年,英国在上海又设立的第一块租界,到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之后,前后共设立了27块租界,而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之后,外国开放了通商口岸,外出闯荡的华人劳工是越来越多,个人护照也就变得十分重要。

清末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一句话太刺眼,网友:看似软弱却很硬气

在各国租界的要求下,清政府开始发放个人护照,但由于技术有限,护照只是一张盖了公章的纸,连个照片都没有,算是相当的朴素,清朝的官员只能通过护照上的文字描述来辨别此人的外貌特征。

虽然清政府发放了护照,可是当时清朝在国际的地位来看,多数的国家都是不承认中国护照的,甚至拒绝放行,一些外出闯荡的劳工也是被蔑称为“猪仔”,不过大清从未丢掉气节。

清末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一句话太刺眼,网友:看似软弱却很硬气

清政府在护照最后面加上了一句:“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查验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虽说清政府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开的沉痛历史,但依旧在极力维护国家公民,1912年,清朝覆灭。

1929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护照条例》和办理华侨登记,护照这才做到全国统一,在此基础上,民国又推出了三种护照,“外交护照”“官员护照”“普通护照”,相当的繁琐,而现在我国的护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光是“中国护照”这4个字就已经足以让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这是一种国家强大的体现,很多人无法体现到国家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但“也门撤侨”时,我国的海舰是第一进入也门港口,而美国遭到了拒绝。

清末中国护照曝光,上面的一句话太刺眼,网友:看似软弱却很硬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