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1951年,美國作家塞林格正式發表《麥田裡的守望者》這部小說,直到現在為止,它都給讀者戴來了強有力的影響,這部小說也躋身於世界經典名。起初合作的出版社並不願意發行這本小說,沒想到當這本小說上市後,卻取得了巨大成功,銷量也一路攀升,塞林格一下子就成為火熱的作者。即使當時沒有發達的網絡,但塞林格睛已成為眾人的偶像。可以說,《麥田的守望者》成就了賽格林。

其實這部小說只有簡短的十幾萬字,它描寫的故事非常普通,主人公是一位出生在資產階級的少年,年少的主人公希望掙脫家人的束縛,因此獨自來在來來到紐約闖蕩。文章用特定的敘事角度以及內容,為我們描述出一位熱血少年的行為。然而很多美國小學校認為這部小說會影響青少年,因此《麥田裡的守望者》曾經被禁。直到今天在世界文學當中,《麥田的守望者》都是一部不可替代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寫作手法帶給人們,帶給讀者很多思考。今日我們一起來解讀下,這部《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一)戰爭給人們蒙上陰影,《麥田裡的守望者》反映人們的無助

外界對於這部《麥田裡的守望者》可謂是譭譽參半,有人認為這部作品影響巨大,它反映出叛逆的青少年心中有哪些逆反的想法,以及在二戰之後,美國社會當中的一些醜。與此同時,小說中有很多粗俗的髒話會影響青少年的發育,因此有些讀者認為這部小說並不值得推薦。人們對於這部小說的兩極分化,源於當時的歷史背景。

在美國發動二戰之時,賽格琳只有二十二歲,他的年紀符合入伍條件 。年少的他還沒有好好感受一下美好的家園,就已經被巨大的戰爭所影響。無奈的他只能藉助小說中的主人公去譴責這場戰爭,並且告訴長輩們:不要將犧牲當成光榮向孩子炫耀,因為戰爭本身非常可恥並且盲目。

1945年當二戰結束後,一切又恢復到和平狀態,賽格林的文字功底很好,因此他也被派去做收集情報工作。在這期間,他又再次見證了戰爭帶給人們的影響:集中營、火燒活人等這一切慘絕人寰的事情充斥在空氣當中,讓賽格林受到巨大影響;另一邊美國在恢復和平之後,經濟急速的發展,產生大批量的中產階級積累在快速積累財富,與戰爭留下來的傷痛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人們開始思考為何要發生戰爭以及反思戰爭給大家帶來的影響。

當了解這段苦難的戰爭之後,賽格林也感受到無助與彷徨,因此我們在《麥田裡的守望者》看到霍爾頓內心十分的無助,他希望能夠尋求安寧,並且為之不斷的探索。正是因為這一段特殊的歷史條件,也為整個小說蒙帶來整體基調,即使全文中有很多髒話與不屑,但卻是十分沉重的一部作品。

《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二)“少年侃”成小說中的特色,沒有華麗辭藻卻更加真實

“少年侃”是《麥田裡的守望者》最大的特色,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用極其生動並且不可複製的方式,為我們描述出整個作品。小說中每一個細節,都能夠成為被大家研究的文化註腳,因此這篇小說所表現出來的情節非常真實而深刻。

其中有這樣一個細節,霍爾頓一直不喜歡自己就讀的潘西中學,儘管這間學校是專門為中產階級定製的富家學校,但主人公卻並不滿意 在這座豪華的學校。潘西中學學生們依舊會經常丟東西,因此霍爾頓發出這樣的感慨:“越是收費高的學校,裡面的小偷就越多。” 霍爾頓曾甚至因為自己的大衣被偷,“凍得連屁股都快掉了”,可見這樣優越的環境,並不能帶給學生們安全和幸福感。

在霍爾頓心中,認為人們所謂的出人頭地,不過是將來能買一輛混賬的凱迪拉克。他甚至逃學去用一大天時間研究鯨魚,也不願意去讀書。霍爾頓的語言常常也很犀利,充滿粗俗的語言,但卻能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美國社會真實的情境。霍爾頓不願意去讀書,他寧可在麥田裡當一個守望者。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整篇作品用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沒有任何的華麗詞藻卻讓讀者們感受到真實,這也是小說中最為人樂道的地方,大家也這種敘事方式稱為“少年侃”。

《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三)主人公霍爾頓的兩個世界:戰爭後的醜陋,期盼和平的寧靜

這部小說最令人深刻的地方在於,作者將人物內心描繪得十分生動,將一些細緻入微的小事也寫到小說中,為我們飽滿地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的精神狀態。

霍爾頓出生在一個優越的家庭,金錢不是問題,但他內心卻十分孤獨。德國學者漢斯曾經這樣剖析霍爾頓的世界:霍爾頓一共有兩個內心,一個內心是由阿克萊等人組成的醜陋世界;另一個內心則是由弟弟妹妹,修女等人組成的美好世界。其實不只是主人公霍爾頓擁有兩個世界,當時的美國社會很多青少年都面臨兩個世界:戰爭後的悲傷,讓一些青少年沉浸在虛偽又暴力的世界當中;美國人又很期待戰爭後能有個和平世界,因此他們心中又有一個安寧美好的世界。

賽格林的小說之所以影響至今,源於這兩個世界同樣是我們現在人所擁有的。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定、物資富足的年代中,我們看似每天活得幸福快樂,但是在人們不曾觸及的地方,依舊會有很多血腥與暴力,我們內心也有無助彷徨。面對生活時候的壓力以及面對瑣事時候的煩惱,讓每個人都在嚮往著純潔,美好的世界便是我們所有人一直在追求的。賽格林把人們心中所期盼的兩大世界描繪的淋漓盡致,直到至今依舊影響著讀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四)《守望者的麥田》因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這本小說處處可以看到霍爾頓想要體現的對峙狀態,主人公就連穿搭都與他人格格不入,他喜歡將鴨舌帽反帶著,證明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然而,當這本小說一經發售就掀起一段浪潮,很多青年讀者也經常模仿著霍爾頓的樣子,開始反帶鴨舌帽,直到現在這種穿搭方式也很普遍。塞林格所傳遞的這種態度,在當時人們的眼中被喻為“離經叛道並且不可理解”,甚至有人稱塞林格以及很多模仿霍爾頓的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

塞林格描述的這種穿搭方式,卻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潮流打扮。不僅如此,在詩壇當中也出現自白派,戲劇中出現荒誕派,這一切都源於《守望者的麥田》颳起的反叛浪潮。這篇小說一經發出之後,更多的文學作者、藝術家們也開始從關注時代背景到關注人們個體,藝術家們更願意揣摩人性內在的體驗,並將作品的矛頭直指家庭人際關係以及當時社會中呈現的虛偽和病態。二戰之後美國人的思想非常貧乏,感情冷淡,因此《守望者的麥田》被很多人追捧,讓年輕人為之傾倒 。很多作者也開始模仿塞林格的風格,這個時代也被稱為“塞林格時代”。

《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五)主人公霍爾頓:自述方式為讀者揭開少年成長中的困惱

作者十分注重對人物的塑造,通過對霍爾頓的精神世界描寫,為我們詮釋出一個青少年的心理變化,作者筆下的霍爾頓是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1、第一人稱自述,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在這本小說當中,主人公用自述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他不敢回到家裡,只能一個人來到美國遊蕩,從而發生了一段荒唐經歷。在一個小酒店當中,霍爾頓氾濫的交友、酗酒,這些都是一個不良少年的標配,公霍爾頓在這兩天將這一切少年都做遍了。然而霍爾頓卻沒有因此而繼續消沉、陷入到渾渾噩噩的生活中,他並不是沒有人格和追求,在遊蕩的過程中,始終透露出霍爾頓心中的焦慮。

霍爾頓的行為與思考,既包括了霍爾頓對自身行為的剖析和質疑,也包括他對整個世界的看法。因此他的剖析和看法中蘊含著自己成長中的人生苦悶,作者也希望借霍爾頓的形象,讓人們引起人們的深思,其背後蘊含的深刻思想遠比人們看到的複雜的多。當然,用自述的方式也更能夠讓人們看到霍爾頓身上的焦慮,讓讀者深深陷入到小說當中,就像自己身臨其境到所有故事中一樣,容易讓讀讀者產生共鳴。

《麥田裡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開啟“塞林格時代”

2、主人公揭示了青春過程中的成長與苦悶

“越長大越孤單”,成長意味著對於現實生活中的妥協,以及對殘缺的容忍。然而不論是當時的年代,還是現今社會中,人們的內在以及成長之間都要有一個尖銳的矛盾,霍爾頓身上的這些矛盾也能體現出青春與成長中的苦澀。

少年的霍爾頓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仇視,他討厭生命中出現的大多數人,對每一件事他都覺得煩躁不已,他總是在評論別人,並且用著極其尖酸刻薄的語言來對他人和其他的事做出自己的評判 。

由此可見,霍爾頓這個形象也能夠為我們詮釋出青春的殘酷以及人生的苦悶,這種苦悶和殘酷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的現象,並不會因為當時所處的環境以及不同的國度發生的變化。因此當時霍爾頓的這個形象具有全人類的意義,也是對於所有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苦悶和憂愁的最佳解讀,能為我們揭示出人類在一定特定時期所應有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