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初創公司CEO該做點兒什麼

中關村教育投資、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投資總監李慶芳,從投資人角度針對當下情況為中小企業提供建議指導,就今年的投資趨勢和教育投資領域的特點提出了預測和教育企業應對方案。

疫情對創業企業的影響

1)疫情的週期預測

目前疫情頻現利好,雖然每個人都希望疫情快些結束,但是各位CEO還是要理性思考這次疫情的嚴重性以及長尾效應。非常有可能上半年大家會是在積極抗“疫”中度過的,所以各位心態上要有相應的準備。

2) 情緒的影響不容小覷

我個人認為疫情影響最大的,是情緒——社會的恐慌心理造成的損害要遠遠大於實質性的疫情損害。

所以我們還是要保持情緒的穩定、心態的平和,不信謠不傳謠,科學、安心、正確地抗疫。這當然也是作為創業者,作為企業的管理人,面對災難/危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要求。

3)疫情對業務開展的影響

我們面對的是一場災難。既然是一場災難,就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在教育領域,雖然在線教育短時看,迎來很多利好機會,業績也水漲船高,但是線下的教育還是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尤其是K12學科培訓、體育場館,還有研學、遊學、營地教育等業態。

丘吉爾說過一句話,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也許這個危機是你脫穎而出、跑贏市場的一個轉機。所以,創業者要把危機變成你的轉機。作為創業者/CEO,一定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靈活應變的能力;要能忍(莫等)、會熬,求變——堅持下來的就是贏家。

初創企業CEO該做些什麼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創業以及經濟的所謂“兩倍市場,四倍增長”之類的期待,似乎創業都是神話,今天還踟躕不前不明所以,明天就是創業明星,業績倍增,偶爾受到資本青睞就揚眉吐氣。這種都是一些個別現象或者創業的表面現象。其實,創業是一場異常艱難的馬拉松。

在創業這條路上,一夜暴富這種心態也是不可取的。我個人認為此次疫情恰好是對創業以及天使投資的一次正向修正的過程,很多不適合的項目和人會被加速淘汰,創業本身就是一場馬拉松,這種“創業的馬拉松常態”的迴歸才是更正常的。

現在創業者和CEO在過去的一個月應該已經基本接受了現狀,心態歸於平和,那麼咱就趕緊梳理一下——面對疫情,創業企業(尤其是教育創業企業)到底要做哪些調整:

(一)對人員的管理

首先CEO要對自己企業的員工有一個整體而清晰的瞭解和規劃,可以整體安排一下,電銷人員先復工,或者線上運維人員在家辦公,其他員工暫時休假或者先安排發放部分基礎工資,疫情後再補。所有行為要符合勞動法或者疫情期間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此時,有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可取,第一,直接給員工降薪不可取。疫情畢竟是災難,是一時的,這樣做不僅CEO沒有擔當,也會使得員工失去對公司的信任。可以在員工同意的基礎上協商發一個疫情期工資。第二,為了留住某些員工而匆忙送股份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這麼做可能也未必留得住這員工,另一方面疫情結束後,送出去的這些股份很有可能為企業未來發展造成障礙。

那CEO該怎麼做呢?

首先,企業文化在這裡要起到作用。CEO要將團隊擰成一股繩,公司員工要團結一致,大家要有抱團取暖、共克時艱的情懷和疫情一定會克服的信念。在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入駐的樂步教育,他們採取線上辦公期間員工曬中餐、曬每天目標、曬代碼、曬每日成果的方式,將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相互傳遞。這樣的方式或可參照。

第二,CEO要合理優化團隊成員。哪些員工是值得交付重任的,哪些是要階段性優化的,有些員工堅決不合作不同意的,那就快速取捨。不能合理優化員工也會影響員工士氣,團隊不在人多,而在於高效和團結。

第三,對外尋求幫助和機會。主動詢問自己的合作伙伴、供應鏈上下游,瞭解清楚大家各自的訴求和現階段的急需解決的問題,能線上處理的線上處理,能合作的先行合作,甚至同行,都會有握手合作的可能性,比如共同推出什麼樣的產品或者課程,比如資源端和供應鏈端的共享。當然,異業合作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式。

(二)對資金的管理

資金想必是大家更關心的一個話題。網上最近直播很多,大家也瞭解了不少開源節流的方法。我不贅述,宗旨就是現在對於企業而言,要用盡各種辦法保證現金流撐夠3個月;怎麼做到,我說三個關鍵點:

1、走出去,活下來

疫情對於大企業的影響有時候比初創企業的影響更大更致命。大家都站在災難之中,災難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有可能致命,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勇於改變。

五菱汽車、比亞迪都在生產口罩,中石化、中石油開始“賣菜”,999感冒靈開始賣方便麵。企業必須要有擔當,一方面讓員工有活兒幹有工資發,另一方面企業自己也要有現金流,他們也肩負著社會責任,雖然有時候他們的選擇會有些無奈,但是我還是讚歎他們的擔當和勇敢。企業活下去才是根本,這也是我們的首要目標。

2、 擁抱資本

兩個渠道擁抱資本,一是多接觸投資人,哪怕不能馬上完成融資,也請投資人多給你支招和介紹資源,投資圈的資源也好,業務圈的資源也罷,都或許可以給企業帶來新的機會。值得提醒注意的一點是,融資時一定不要太糾結估值,活下去比較重要。

另一個渠道就是貸款。現在銀行有很優厚的貸款政策,政府和銀行都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3、 儘量多地儲備現金流——作為初創企業,要學會儲備足夠的現金流應對危機。目前至少要保留3個月、最好6個月的現金流。過度的社會動員造成的資源消耗也非常大,大災大疫之後,整個社會經濟可能有衰退風險。所以,如果咱們自己的微觀努力能抵消很多宏觀影響。現金流健康是王道。

(三)對客戶的管理

客戶管理因客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還會有一些共性的方式可供參考。

首先要對客戶進行梳理,按類型將客戶進行分類,瞭解客戶的需求,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去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行動最關鍵——見不了面,打電話、微信、快遞,一切能用的方式都快些用起來。

對客戶進行分類後,老客戶要維護——尤其有些企業年前籤的訂單現在還沒交付的,那就要把關係維護穩定了,對方不能毀約不能退費是目標,更重要的當然也要想辦法儘快達成客戶的需求。

對於新客戶,不但不能停滯開發、更要快速開發,線上的請繼續,線下的可以部分轉線上,或者部分進行持續溝通與維護,同時還要拓展更多可以挖掘潛在客戶的渠道,隨時準備蓄勢待發。

其次,雖然企業的客戶有to B\\C\\G,客戶的管理各有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宣傳推廣。宣傳傳遞的不只是產品,還有傳遞給客戶信念。

再次,還可以找老股東/投資人想想辦法,解決一些客戶、營銷以及經營管理策略問題。請大家幫忙介紹渠道和客戶,或者就算是先解決一些內部團隊培訓的問題也是好的。

對未來的預測和判斷

1、關於教育業態——疫情的影響會加速湧現出新的業務形態,行業格局會發生更大變化,這也是創業過程中加速洗牌的過程。在洗牌過程中,同行企業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明顯。

2、關於線上線下——對於教育領域而言,個人認為目前火爆的在線教育不可能完全被用戶買單。疫情結束,會有“報復性反彈”的可能性。長久來看,線上線下還是會逐漸趨於平緩和融合,如同當年的電商。

3、關於創業者——創業者一定要具備極強的危機意識和隨機應變的能力。疫情也會反向倒逼創業者自我深度思考——是否適合創業,是否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如果創業堅決,那麼至少做好6個月公司無正向現金流的準備。

4、關於投資形勢——疫情對投資人的影響也很大,投資人在疫情期間(除非年前已基本盡調完成)出手的可能性極其小,甚至疫情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出手。各位CEO還是做好“春天前的準備”比較好。從團隊到管理到業績,這樣等春天來了的時候,第一個幸運兒才會是你。

寫在最後

最近幾年的創投形式越來越理性。疫情只是把“創業企業現金流很重要”這件事情以及“創業是一場坑坑窪窪的馬拉松”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作為創業者,我們要做的就是,跑贏同行、跑贏原來的自己,該收縮收縮,該裁撤裁撤,該抱團抱團,該走出去的走出去。活下來,是現階段的唯一目標。

總之,以樂觀的態度,做最壞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