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家们发狠做起直播,李佳琦们会害怕么

当企业家们发狠做起直播,李佳琦们会害怕么


01 疫情期间,创业者上演直播潮


最近,被几家电商创始人的直播刷屏了。

因为直播,医学界里有了网红张文宏,另一边,电商界也诞生了不少新晋网红。

比如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就成为这段时间最有名的“创始人主播”,有数据显示,直播2个小时带货40万元,销量达到了同期的145%。

此外还有珠宝品牌、水果品牌等,纷纷通过创始人直播继续营业,还可以结合直播的一些玩法,比如企业家之间相互连麦互动,直接在线上互相打气。

当然,企业家自己亲自上阵,背后还是各种算盘。一方面是为了拯救业绩停滞的线下生意,一方面亲自挂帅,也是给员工展现共度难关的态度,体现老板的责任感。

毕竟,因为疫情影响,企业如果不转型线上,更容易受到全面牵连。比如林清轩有75%的业绩来自于线下实体店,原本是销售黄金期的春节期间,157家门店歇业,业绩暴跌90%。

所以与其说是直播,不如说是被逼上阵,估计连创业者都没想到,很多品牌的直播效果还是不错的。

如今,抖音快手上还出现了“县长直播”,一些县长如果实在不懂直播,怕冷场,还有平台的网红帮着解围,在解除尴尬的同时,介绍产品、上链接、抽奖发福利,样样不落。

其实企业家带头作为企业的IP甚至是PR已不鲜见,早有董小姐的格力手机屏保,还有更多知名企业家的发言、精神渗透则也成为企业的意义代表。

再进一步,如果企业家由于性格原因,更喜欢抛头露面,也容易在公众面前成为企业的代表,那么他也适合直播。

而且企业家亲自为企业代言的好处在于,由于人们天生会对“人”更敏感,所以,一想到企业总会反射性想到企业家,也会对企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劣势也有,一旦企业家犯了错,人们也会更容易联想到企业,产生连带效应,最终对企业进行反噬。

所以,作为企业家,谨慎选择代言企业,直播时谨慎说话也很重要。如今完全不同于电视、纸媒时代,企业家、创业者面对公众的方式,代表公司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越来越多元。

其中,直播无疑是最适合的形式。


当企业家们发狠做起直播,李佳琦们会害怕么

02 企业家做主播,容易么?


说回直播,其实从2016年的直播元年开始,对于大众而言,直播几乎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内容形态了。毕竟,都2020年了,谁还没看过一场直播呢?

据QuestMobile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33亿,渗透率达50.7%,换言之,一半的互联网用户都是直播用户。

主播也是唯一一个看起来门槛极低的工作。面对镜头,很多话术、表情都可以练习,但实际上,对于一个主播来说,检验其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主播的标准,已经不再是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货卖出去了,毕竟,任何一个几万粉丝的主播,也能顺利销售。

重点在于,在卖货的过程中,到底能展示多少“嘴技”,换言之,也就是信息量。

目前的直播来看,单拿口才这一点,东北主播更有优势,东北人天然的幽默感,也自带热场效果,虽然口吐莲花倒不至于,但说是一级段子手绝对是有的,再加以时日练习,很多人的嘴技,甚至也不输李佳琦。

对于企业家而言,语言表达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平时在各种行业论坛、内部企业大会上说得一套一套等演讲能力,同样可以复制到直播上。

此外,企业家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对产品的了解,研发背后的故事、团队经历等更为熟悉,这些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种具备新鲜感的内容,同时也更具信服力,是大部分主播无法具备的一种内容优势。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直播很容易。

直播作为一个密集传递产品信息、同时又密集接收用户反馈的渠道,好与坏的反馈,基本上是平行出现的。

一个正常非典型的主播总会遇到各种负面反馈,不是质疑颜值,就是在质疑话术,像讨价还价这种线下就常见的操作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若要直播,创业者们也要做好相关的心理建设。

实际上,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企业被迫转入线上,也有企业靠之前线上的积累,比如自建或入驻线上商城、利用第三方机构技术进行小程序导流等......靠各种线上转型的方法侥幸度过一劫。

那回过头来看,企业家到底有没有做直播的必要?

其实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认识到一个趋势,如果是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那么用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相比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更容易宣传出产品的痛点。

而且,直播的人情化、互动化的方式,也更有助于企业宣传。

另一方面,直播某种程度上也等于在一线市场,更直观的面对消费者,对反馈的接收也更直接,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更快地收集消费者反馈,比如对价格、对质量的态度,更好的完善公司产品。

毕竟,主播也是打工者,只在乎带货的提成,基本不会关心产品、用户反馈等问题,但创业者们不一样,他们会对用户的反馈更加敏感,也能从用户角度,有更大的话语权去改变产品甚至是行业上下游。

比如日本著名品牌松下电器就非常善于听从用户意见,在还没有网络直播的年代,他们贴近用户的方式是举办运动会,会邀请消费者参与,在整个过程中,公司也会收到很多消费者当面对公司的评论与反馈,一些松下产品在研发时的创新,都是从用户的反馈中得到的启发。


当企业家们发狠做起直播,李佳琦们会害怕么

03 万物可直播


在过去,直播在大家的印象里还停留在秀场,但如今的直播,随着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不断加入,也延伸出更多的泛意义。

你可以直播聊天、直播学习,甚至还可以直播睡觉,万物皆可直播。同时,不光是线下零售品牌等转向电商,还有更多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向直播延伸或深入业务。

比如B站近年来就发力直播,以去年签下冯提莫为标志,B站也在同时探索提升直播收入比例的可能性,知乎也在最近上线了直播功能,毕志飞与知乎大V王瑞恩进行直播辩论,在知乎上直接登上热榜。

不过一般的内容社区,直播要么是刚起步,要么是浅尝辄止,一直以来,在直播方面更为成熟,且体现出更强变现能力的,还要数快手。

快手的普惠原则,以及主播与粉丝平等交流的气氛,都能让卖货主播能够进一步的展示空间,也是快手80%的营收都在于直播的原因。

现如今,快手更是开始了直播卖车风潮,虽然会有人质疑是否为昙花一现,但对于平台而言,也是多了一个内容直播的新赛道。

毕竟,对于内容社区来说,直播是重要的内容展现形态,而且直播也能带有明显的平台烙印,比如B站的弹幕,快手的人情,知乎的专业,微博的媒体化,相应的直播也具有不同的风格。

但要注意的是,以上我们所谈的任何直播场景,一旦离开商业变现能力都变得无意义,毕竟,一场直播再小,也需要时间、人力以及设备等成本。纵观看来,基本上两种直播内容最具变现潜力:

一种是内容极为新颖,一种则是直奔卖货主题。

前者能够勾起大众好奇心,满足新鲜感,容易引起用户打赏,为“人”变现;后者则更加开门见山,以商品展示为主,直接刺激用户消费下单,为“货”变现。

但总而言之,也不必过分夸大直播的价值,短视频、直播必然能够填补线上转型的某些问题,但不代表就能够完全替代其他的表达形式。

此外,也有很多企业家自己承认,主播这个帽子不会戴很久,毕竟,企业家们都很忙,还是要去做更专业的事。

但这次的疫情,或许会给更多企业带来新思路,也许将来会有更多创业者会更加主动的去尝试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

据笔者了解,目前就有不少中小企业创始人甚至在内部表示,将会开发一个新的线上部门,专门负责产品的直播业务。很多过去不重视直播的人,因为这次疫情,思想也都逐渐改变。直播或将成为新一个流量战地。

可以预见的是,这背后,又会为一些视频平台增加更多流量和日活。

毕竟,在商业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跟得上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