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在京劇中,有一場傳統著名的劇目叫《捉放曹》,而陳宮就是此劇的要角。劇中講述的是東漢末年,董卓專政。身為中牟縣縣令的陳宮,意外捕獲了行刺董卓未遂而出逃的曹操。因幕其殺賊的勇氣及救國的高義,決定放過曹操,並棄官隨之出逃。二人逃到曹操父親曹嵩故友呂伯奢的家中受到了熱情款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誤以為呂伯奢家人慾擒拿二人報官求賞,因此殺掉其家人。得知誤會後二人連夜離開呂家,竟在路上遇到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不想留下後患又殺了呂伯奢滅口。陳宮不恥與其為伍,可又念自己曾為大義放過曹操,因此不忍下殺手,所以二度放走曹操,也毅然離開了他。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京劇《捉放曹》

《捉放曹》畢竟是場後人所創的戲劇,自然是三分真七分假。根據《三國志》及裴注所記載,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並未行刺董卓,而是預感董卓必將覆敗,所以辭去官職,逃出洛陽。隨從數騎經過故人呂伯奢家時,呂伯奢不在,他的兒子及賓客想要搶劫曹操等人的馬匹跟物品,因此被曹操殺了。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後來曹操出虎牢關經過中牟縣時,確實有被捕獲,不過不是被縣令直接捕獲,而是被亭長所懷疑,然後被帶到縣令那去,恰巧中牟縣有人認識曹操,就好心為其解脫,因此曹操得以脫身。但是此次事件所提及的縣令、亭長和解救曹操的人在三國志中並沒有留下姓名,反倒是被羅貫中先生三合一,還把這層身份安在了陳宮身上,進而打造成一個為了大義前後兩次放過曹操的末年英雄。

實際上不是。

那麼歷史上的陳宮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陳宮,字公臺。

陳宮本身就是東郡人,是在討董結束後,曹操出任東郡太守時加入其陣營的。後兗州刺史劉岱在鎮壓青州黃巾賊時犧牲,兗州無主,陳宮通過外交手段促成曹操成為兗州刺史。但是不久之後,陳宮因‘自疑’而背叛曹操,勸說張邈張超兄弟接納呂布,在曹操東征陶謙時,顛覆州郡,一度讓曹操勢力僅剩甄城、範、東阿三縣之地。

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

陳壽的三國志並沒有給陳宮立傳,提及陳宮的字眼不過是夾雜在呂布傳中的幾句而已。倒是在這個《魚氏典略》中提及其前後人生一段完整的記錄:首先,它提及到了陳宮的性格:剛直烈壯。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因為陳宮剛直烈壯的性格,在他出仕曹操的期間,因為曹操做錯了一件事情,導致他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曹操

是什麼事情呢,在後來袁紹正式討伐曹操時,曾讓陳琳發佈了一篇討曹操檄文,此文中有提及這麼一句話:

魏氏春秋載紹檄州郡文曰: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縣之戮,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這裡所提到的九江太守邊讓就是陳宮與曹操翻臉的原因。邊讓是時下名士,年少就跟陳宮相識並且關係不錯。在曹操做了這兗州刺史之後,邊讓仗著自己的才氣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曹操是宦官之後),因此曹操就下令讓郡中官員就地將其誅殺。

自己的好友被自己的老闆殺了,就此在剛直壯烈的陳宮心中埋下了不可磨滅的怨恨。

於是陳宮就趁著曹操為報父仇東征陶謙的間隙,成功說服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兩兄弟接納呂布背叛曹操。並在呂布、曹操互相攻伐的過程中,為呂布出謀劃策,屢出奇計,漸漸贏得了呂布的賞識。可以說,陳宮是一個相當有謀略的人。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陳宮勸說張邈、張超叛迎呂布。

可是到了後期,呂布卻屢屢不從陳宮的計謀,從而導致兵敗下邳,命喪白門樓。為此,曹操抓住陳宮時,曾問道:

魚氏典略曰:太祖謂宮曰:"公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

陳宮說了,是因為呂布不聽他的話,才落得如此下場。那麼說來,呂布為何不聽陳宮的話呢?或者說,陳宮是從什麼時候失去了呂布的信任呢?根據記載,有三件事:

一、河內郝萌背叛事件。

建安元年,袁術為攻打劉備,書信呂布許諾送上二十萬斛大米,誘使其襲擊下邳。呂布實現了其對袁術的諾言,成功將劉備驅逐出徐州,反倒是袁術,卻是食言沒有將糧草送來。後劉備因為無處可去,向呂布求救,呂布因怨恨袁術,就讓劉備屯兵小沛。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袁術稱帝不成

袁術因呂布收留劉備,就慫恿呂布部將河內人郝萌趁夜叛變,率軍攻打呂布治所下邳。呂布不知背叛者是誰,帶領家眷就往高順營寨跑。後得知所喊叫的人都是河內人口音,高順一猜就知道是郝萌。後郝萌在曹性與高順的合擊下成功被斬殺,叛亂得以平定。接著高順就帶著郝萌的人頭跟受傷的曹性去拜見呂布,在呂布的質問下,曹性坦白郝萌是受袁術指使,並且同謀者還有陳宮。

英雄記曰: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閤外,同聲大呼攻閤,閤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

陳宮就在旁邊,但呂布卻以陳宮為大將,不再繼續追究。記錄此事的《英雄記》的作者是王粲,東漢末年人,是以‘英雄’的概念記載了建安十三年之前,漢末諸侯割據的情況,所以記錄尚可一信。只是讓人不明白的是,陳宮為何會參與對呂布的背叛呢?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因為曹性的誣衊,陳宮氣得臉色通紅。

一個細節,面赤,也就是臉紅了。人在正常情況下會臉紅無非就兩種情況:生氣或者害羞。很顯然,陳宮不是在害羞。所以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曹性在誣衊陳宮。

曹性為何誣衊陳宮?曹性跟陳宮有仇?不,前文有提及,受傷的曹性是由高順帶給呂布的,那麼會是高順慫恿曹性這麼說的呢?

是的。根據《英雄記》的記載,自郝萌背叛事件後,呂布更加疏遠高順,更是把陷陣營交給魏續來管理。

英雄記: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可是呂布不得不思量,就連高順這樣的人,即便是奪了兵權也無所恨意,為何偏偏跟陳宮過意不去呢?

二、促成呂布與袁術的聯盟婚姻。

建安二年,袁術打算於壽春稱帝。為此他想得到呂布的支援,就向呂布索求愛女與自己的兒子結為姻親聯盟,呂布答應了。袁術便派出袁胤向呂布正式轉達他將更換年號、登基稱帝的事情,同時請求接呂布的女兒與自己的兒子去完婚。沛相陳珪知道此事後,害怕呂布、袁術結盟成功,將是國之災難,便上門勸阻呂布,陳說厲害。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袁術為得呂布援助,希望跟呂布結為親家。

按道理來說,呂布刺殺董卓有功,是東漢王朝的大功臣。所以袁術只要稱帝,於漢家天下就是實名反賊,呂布與袁術要是結成姻親聯盟,就變成了反賊的親屬,同為造反,是要株連九族,為天下所不容的。

這個厲害關係,陳宮不會不知道,卻反倒極力慫恿呂布答應袁術。雖說陳珪勸說呂布有擔心其壯大的緣故,但這也是既定事實。呂袁聯盟,必然虎步淮泗。

可是呂布信了陳珪的話,立馬派人追回自己閨女,並將袁術特使韓胤斬殺於市。

呂布傳:術欲結布為援,乃為子索布女,布許之。術遣使韓胤以僣號議告布,並求迎婦。沛相陳珪恐術、布成婚,則徐、揚合從,將為國難,於是往說布曰;……布亦怨術初不己受也,女已在塗,追還絕婚,械送韓胤,梟首許市。

所以,在呂布看來,陳宮是在害自己啊。

三、枕邊人的話。

建安三年,呂布再次與袁術結為聯盟並且攻打劉備,劉備不敵,西歸曹操,引來曹操自率大軍討伐。這時,呂布派遣許汜、王楷求救袁術,可袁術卻要求呂布要將愛女送至壽春才答應出兵相助。這時的下邳已然被曹軍圍得如鐵桶一般,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呂布嘗試將愛女用紗布裹住,綁在馬上,趁夜色逃出,卻被射回。逼不得已之下,呂布打算命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己率兵劫斷曹軍糧道,逼曹軍退兵。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呂布的老婆

可是,呂布的老婆卻在這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

獻帝春秋曰: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願將軍諦計之,無為宮等所誤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

一婦道人家都知道陳宮、高順素來不和,更何況陣營其他將領。在這種情況之下,陳宮依然不遺餘力地出謀劃策:

魏氏春秋曰:陳宮謂布曰:"曹公遠來,勢不能久。若將軍以步騎出屯,為勢於外,宮將餘眾閉守於內,若向將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外。不過旬日,軍食必盡,擊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臺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將軍厚公臺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布乃止。

不得不說,呂布的老婆說的話真的是直擊人心,將呂布對陳宮最後的那點信任完全消殆至盡,也是壓倒他們倆之間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結語:性格不僅決定命運,也決定方向。

就這樣,高順、陳珪、呂布的老婆三人合力一步步將陳宮推出呂布的信任圈。高順是何人,原是呂布同僚,後不離不棄追隨呂布至徐州,甚至被奪了兵權也無所怨言。陳珪呢,以國之大義迷惑呂布從而使其疏遠了陳宮。至於呂布的老婆,畢竟是枕邊人,夜夜在呂布的耳邊吹風,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更何況是呂布、陳宮這等主臣關係。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陳宮從始至終都無法原諒曹操。

其實不難看出,至始至終,陳宮的目的很明確。在前面我們已經澄清了《捉放曹》裡的故事是三分真七分假,特別是關於陳宮的部分都是假的,並沒有所謂的捉放曹事件,也就沒有陳宮為了國之大義不忍殺曹。陳宮之所以背叛曹操,是因為他殺了自己的好友邊讓,為此接納呂布,對抗曹操,並且始終與曹操為敵。這行為跟臧洪其實很像,臧洪因為舊主張超被曹操所圍,強力要求袁紹出兵援助卻遭到拒絕。後張超被殺,臧洪因此怨恨袁紹,並且以城獨立抵抗袁紹,至死不休。

所以沒有國之大義的陳宮為何慫恿呂布與袁術結為聯盟就解釋得通了,呂布有勇,陳宮有謀,對於陳宮而言,呂布應該是很好控制的,只要呂布強大了,那麼接下來,對抗曹操自然就不在話下。何況曹操的能力如何,陳宮是很清楚的,唯有拋開一切大義,讓眼前的呂布強大起來,才能完成自己的目的。

獻帝春秋曰:及太祖軍攻之急,佈於白門樓上謂軍士曰:"卿曹無相困,我當自首明公。"陳宮曰:"逆賊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豈可得全也!"

只是陳宮執念太深了,哪怕是到了人生中的最後一刻,依然堅持抵抗曹操。也正因為如此,他忽略了一個人的本性,而且是呂布的本性:無謀而多猜忌。無謀的人最單純,單純的人最容易聽信別人的讒言。所以,因為高順,因為陳珪,因為自己的老婆,呂布至此不再聽從陳宮的計謀,從而錯失了逐鹿天下的資本,自取滅亡。

性格決定命運,不屈赴死的陳宮,其實目的很單純。

陳宮誓死不從

不過陳宮倒是在臨死前‘要挾’了一次曹操。

魚氏典略曰: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云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復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生前不顧大義,千方百計抵制曹操,死後卻拿孝治仁政將自己老母妻兒甩給了曹操,陳宮此舉真是矛盾啊。


資料出處:《三國志》、《魏書》、《世語》、《孫盛雜記》、《魚氏典略》、《魏氏春秋》、《英雄記》、《獻帝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