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更多國畫技法、視頻內容可查閱墨尖族網站!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於湖南湘潭。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一生作畫不輟,留下大量詩、書、畫、印作品。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

作品賞析

葫蘆圖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這裡題寫為:“人笑我,我也笑人”。葫蘆有“悶葫蘆”不說話的意思,很難與笑聯繫起來,不說話只是笑,估計也是冷笑,表現出對世俗的不滿。這幅葫蘆圖中,葫蘆、葉子色塊渲染豐富鮮活。

九蟲圖稿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為了便於對草蟲的觀察與寫生,齊白石家裡一直養著紡織娘、蟋蟀、蝴蝶等草蟲。他畫草蟲極為傳神,能將毛茸茸的質感畫出來。繪畫,也不是越工細越好,若工而傷韻,也會陷入呆板。齊白石在工筆與寫意的結合上恰到好處。在歷代畫家的筆下,草蟲僅是花草的點綴,而在齊白石畫中,卻成為真正的主角。

借山圖

《借山圖》之四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二十世紀初,齊白石的好友夏午貽邀請他赴西安擔任其如夫人的家庭教師,這開啟了他八年的“六出六歸”。遠遊之前,齊白石的山水主要以《芥子園畫譜》和“四王”山水風格為主,尚沒有形成自己的山水畫風格。他一路遠遊,一路作畫,積累了不少的山水畫稿,山水畫創作也由此發生了轉變。這幅《洞庭看日圖》上煙波浩渺的水面,如同青螺的島嶼,扁舟一葉,天際紅日初升,寥寥幾筆構成一幅空靈的圖畫。

《借山圖》之十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這幅畫上,一座多孔長橋,幾株蕭瑟垂柳,數間小屋瓦愣皆白,似有霜雪,不禁使人想到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齊白石遠遊“六出六歸”,回家後把遊歷得來的山水畫稿重新畫了—遍,編成《借山圖卷》,共有五十二幅,北京畫院現存二十二幅。

《借山圖》之十二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雙松斜臥穿插在近景與中景之間,近坡與一遠山的赭色遙相呼應,松葉與另一遠山略作呼應。齊白石似乎是用畫花鳥的方法來畫山水畫,不用層層點染,大筆一揮而就,用白石老人自己的說法就是“卅年刪盡雷同法”。

壽桃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桃樹有長壽之意,在神話傳說中,有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一說。齊白石此幅壽桃,用洋紅輔以藤黃,採用沒骨法畫出碩大飽滿的桃實,葉子濃墨勾勒葉筋,粗獷樸拙,色彩鮮豔亮麗。畫面題寫著:“花實各三千年。”

發財圖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這幅發財圖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天,65歲的白石老人家中來了一位求畫的客人。這位客人求白石老人從未畫過的《發財圖》。

齊白石說道:“這發財門路太多,到底您要畫哪一種財路呢?”

客人答道:“麻煩先生說幾路聽聽。”

白石問:“要不要財神爺趙公元帥圖?”客人搖頭。

白石又問:“要不要官印、官袍之類?”客人又是搖頭。

白石再問:“那就畫張能夠獵取不義之財的刀槍、繩索之類?”客人還是搖頭。

客人見齊白石實在無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和盤托出自己的心思:“就畫一隻算盤,如何?”白石老人聞言連連稱妙:“太好了!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乃仁具耳!”於是一揮而就,畫了一幅算盤圖,取名為《發財圖》。在空白處題字時,白石老人回想剛才與客人的對話,覺得非常有趣,於是以紀實的風格將這些對話題寫在畫面上。客人攜畫滿意而歸。

客人離去後,齊白石仍然未能從剛才的對話和話趣中拔出,越琢磨越覺得回味無窮。於是展開宣紙,按原樣再畫一幅《發財圖》作為家藏,這便是北京畫院所藏的《發財圖》。

芳草遊豬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齊白石許多繪畫題材都來自早年的農村生活。這幅畫上,他寫著:曾牧星塘屋後。這也是畫家對農村生活的追憶。齊白石的星塘老屋,如同潘天壽的雷婆頭峰。王夢白曾應梁啟超之囑畫過《夕陽芳草見遊豬》,這幅畫或許受其啟發。如下圖: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潘天壽的雷婆頭峰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王夢白《夕陽芳草見遊豬》

蝦圖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齊白石的蝦正如徐悲鴻的馬一樣,乃畫壇一絕。畫中四隻蝦形態各異,有離合有重疊,個個栩栩如生,神韻充盈。老人用淡墨繪成蝦體,使之有晶瑩剔透之感,再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一筆是頭部聚存食料的地方,然後以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並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功力。

老當益壯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齊白石晚年作品,尤其是人物畫作品,極富幽默感,這種幽默感來自老人豐富的人生閱歷。此畫中中老人挺腰舉杖,一副不認輸、不服老的神態,令人忍俊不禁。此幅《老當益壯》,也可以看作是齊白石的自畫像。

讀書圖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齊白石晚年有段時間人物畫創作頗豐,特別是自喻式的人物,稚拙而淳樸。這幅《讀書圖》,他說“相君之形,百事無能”,表達了畫家對讀書人的同情,或者也有顧影自憐的意思。

蟹簍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蝦蟹,是齊白石眾多繪畫題材當中最常表現的題材之一。鮮活的螃蟹,白石老人可以畫出甲殼與蟹鉗上絨毛的不同質感。這幅畫,蟹簍的墨色變化極其豐富,打開的蟹簍,出簍的螃蟹,一幅率真質樸的水墨畫卷呈現在觀者面前。

人罵我我也罵人

他的畫作,意境樸實、雅俗共賞,體現了他的趣味人生

此幅畫作《人罵我,我也罵人》,現存於北京畫院。大家都知道白石老人木匠出身,因其聲名鵲起,畫壇保守勢力對他的畫“俗氣燻人”、“不登大雅之堂”等詬罵便隨之而來,畫中齊白石繪一老者冷眼側目,唯以右手伸出,兩指直點所罵之人。此幅頗具有幽默色彩的作品體現出老頭無所畏懼的直率性格。


注:墨尖族感謝您的收藏和轉發,如果喜歡儘可在評論區中暢所欲言!內容首發墨尖族頭條號,轉發請保留此段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