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的參數越來越“變態”了,到底能有多少人真正需要這樣的性能?感覺手機發展陷入了怪圈?

代廣寒


你不需要,可是別人需要啊。要不造那麼多旗艦機賣給誰啊?極致性能帶來的是極致的體驗,有需求就有市場。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手機當然也要不斷更新迭代往前走啦。作為消費者你可以選擇適合你自己的就好。手機廠商出那麼多品牌,那麼多系列,就是為了區分不同的消費者,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祺藝學書


智能手機“性能過剩一說”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每一年的手機處理器都要更新換代,從驍龍855換到驍龍865,每一次都能帶來25%左右的性能提升,那麼到底我們需不需要這麼高的性能呢?下面是我的個人理解。

手機性能過剩了嗎?

手機性能雖然每年都在增長,但消費者的需求也在逐年升級,硬件的發展和使用需求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不管性能多麼強大,總會有相應的應用來填補空缺。比如說,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的提高、手機APP的加載、相機拍照的速度等等,這些體驗的提升最終都要落實到處理器性能上,性能越強大,我們的使用體驗才會越來越好,所以對整個行業來說,性能永遠沒有過剩的時候,人們總會找到新的需求來適應越來越強的性能。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款中端手機也能夠滿足使用需求,很多人也是這麼想的,但個人認為這只是慾望不高或者是錢包不鼓,比如中老年人使用手機,只要能看新聞、視頻聊天就可以了,對手機的使用慾望並不大,性能過剩論可以在這類人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而青年男女們卻不一樣,手機幾乎成為了身體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會希望自己的手機運行更快、功能更多、玩遊戲更爽,而不是隻停留在能用的階段,尤其是喜歡玩遊戲的朋友,手機性能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總的來說,手機性能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並沒有過剩的時候,總會有新的應用來佔據更多的硬件性能,但是對於使用手機的人,確實存在著性能過剩的情況,一般中端處理器就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使用需求了,如果想要更快更穩,當然是性能越高越好


電子維修


作為一個玩機達人,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思考性。手機參數一年更比一年強,價格也在相對逐漸遞增,曾經大家一度追求的性價比,如今更看重的是體驗。



手機性能過剩在近幾年就有跡象,現狀是怎樣的?

追求CPU要驍龍系列第八代以後,要麒麟第9代以上,追求顯卡燃燒想要更好的遊戲體驗,追求攝像頭,一個攝像頭不夠三個來湊(或許這就是量變產生質變),追求運行內存要大從不到1GB到10GB甚至以上,存儲空間從曾經的1GB到如今的256GB(再多點就相當於一臺電腦的普通機械硬盤了)。

還記得自己擁有的第一款智能手機是個充話費聯想手機,運行內存差不多1GB,機身存儲空間大概在2GB以下(那時候還可以加儲存卡),還真沒有抱怨過存儲空間不夠,也不會說卡的想換手機。如今手握著64GB的魅族16,經常要清清系統垃圾才能擠出僅僅剩餘的10GB,手機還會時不時提醒你,您的手機存儲空間不足。

為何會如此今非昔比呢?其實這些很正常,科技在發展,手機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代表產品,隨著移動端硬件軟件的蓬勃發展,各大APP相比曾經的只佔用幾兆到佔用幾百兆甚至更多,手機存儲空間也隨之被需要擴大。



移動端軟件的發展確實是推動手機發展的重要因素。安卓系統蘋果系統這些都屬於系統層面的軟件,相比幾年前,那肯定在優化上今非昔比,也同樣的需要硬件去支撐,所以CPU要跟上節奏,CPU跟上了,內存可不能落後,CPU主導計算能力,內存主導計算儲存性輔助CPU,這時候其他硬件都會隨之被強制“進步”。

性能過剩終究有瓶頸期,廠商怎麼突破?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配置快到瓶頸的如今,手機廠商開始另闢蹊徑,前兩年在搞外觀,搞屏幕,比如全面屏,曲面屏,劉海屏等陸續誕生,這也是是手機發展方向的改革,蘋果公司經常帶節奏,之前出個三攝的“浴霸”手機或許也在轉移配置過剩的注意力。說明手機廠商也心知肚明配置的提升已到瓶頸期。



還有一點很重要,核心技術5G順應而生,這將刺激手機對配置搭載更加追求精緻,別來個網速比手機運行速度快就令人尷尬(開個玩笑)。畢竟5G的主戰場不在移動端,這裡不做過多詮釋,但是會刺激手機發展,因為硬件級別的技術提升才是這個世界科技進步的源動力。

我是“極客宇文氏”,關注我瞭解更多有料有趣的科技那些事

極客宇文氏


關於芯片,有個著名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個定律揭示了集成電路科發展的一個速度,可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高科技的手機嗎,答案是需要。

蒸汽時代,你覺得一輛蒸汽機頂幾十個工人的勞動力,當時的人們不會想到,電氣時代,一臺電動機頂十幾臺蒸汽機,當科技進步後,人類可以藉此發揮更大的創造力。

黑白屏諾基亞手機時代,手機只能接打電話,發發短信,玩遊戲只能是粗糙的像素遊戲貪吃蛇。進入彩屏手機時代,我們可以聽歌,發彩信,可以上3g網絡,可以聊qq,進入智能手機時代,我們有了4k屏,4g網絡和5g網絡,我們有了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強大的手機性能可以讓手遊媲美pc端遊戲。

只要技術允許,手機作為集高科技於一身的產品,完全可以儘可能的提高手機性能,只要能造出更高性能的手機,就不用發愁沒有使用的場景,我們還有全息投影沒有實現,我們還有真正意義的萬物互聯沒有實現。

我是阿笠翁,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阿笠翁


新一代性能過剩的“硬件”,總會被新一代“軟件”吃個乾淨。

記得win 95時代,8M的內存就可以跑的起來,win98的時候24M,win2000的時候64M,現在的電腦內存動輒16G以上。

智能手機也是一樣,說了很多年的手機硬件性能過剩,但是現在呢,完全沒有性能過剩,性能可以說還遠遠不夠。

“性能過剩論”的鼻祖——比爾蓋茨

80年代,比爾蓋茨曾說過“個人電腦的內存只有640KB就足夠了”,這句話被當做“性能過剩論”的鼻祖廣為流傳,雖然後來比爾蓋茨闢謠說並非本意。

單說個人電腦的內存,從640KB,到MB,再到如今的16GB、32GB,中間翻了50000倍。但是,性能足夠了嗎?對個人電腦而言,最強的電腦也未必能夠達到“過剩”的程度。


手機性能過剩嗎?

大家使用的安卓手機,通常有一個“保質期”,兩三年之後就會卡頓,影響體驗,不得不更換手機。很多時候,是因為軟件升級導致的,手機實現的功能越來越豐富,APP越來越大,應用越來越豐富,手機硬件無法滿足需求,不得不更換手機。

即便搭載驍龍865處理器的手機,在處理複雜應用時,仍然會出現運算能力不足,手機處理性能無法跟上龐大的數據交換,出現卡頓或者反應慢的問題。

高端遊戲“吃性能”

隨著手機處理器性能越來越強,我們玩的手機遊戲也一路升級,從最初的《水果忍者》《憤怒小鳥》,到現在的《王者榮耀》,《崩壞3》,遊戲畫面不斷進化,越來越精細,遊戲內容越來越豐富,對手機硬件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可以說遊戲是檢驗性能的唯一標準。

再說說屏幕,有很多“2K屏幕,120Hz刷新率無用論”,對於日常刷網頁、看視頻而言,1080P的屏幕也許足夠了,但是嘗試一些新潮的科技,比如VR,那麼2K屏幕也僅僅是剛剛夠而已。


總之,別再相信“性能過剩”了,目前手機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電池不足、內存不足、存儲不足,信號不夠好、音質不太好等等,正是因為有了需求,才會推動發展,不斷滿足我們需求。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謝謝您的問題。手機性能過剩這個問題應該從廠商和用戶兩個角度,辯證看待。

性能就是競爭力。對於廠商來說,華為麒麟990 5G是7nm EUV,聯發科天璣1000是7nm DUV,高通驍龍865是7nm+,在7nm之下,沒有顯著差別,無非是優化和升級。下一步推出5nm芯片的手機才是競爭力,這也倒逼著臺積電等研發5nm製程工藝,據悉將生產出A14處理器,用於iPhone12和iPad Pro。蘋果公司將形成新的競爭力,並將載入歷史發展史。手機供應鏈對技術的換代升級是永遠不會放棄的,因為未來需求是無法想象。


手機性能過剩是暫時的。從用戶角度,不能用現在的手機需求去想象未來的手機需求,當用大哥大的時候,也不會想到現在能用視頻聊天、遠程辦公。還是以芯片為例,今後軟件和遊戲應用體積更大,功能更多,對手機性能的要求更高,特別是玩一些大型遊戲,必須要求芯片、系統優化、散熱、電池、快充、高幀屏幕等技術同步推進。電池越做越大,主板體積就會壓縮,硬件之間的博弈和制衡,也會倒逼硬件技術提升,比如屏下攝像系統、雙重散熱等。


手機性能過剩是營銷策略。手機供應鏈企業在不斷追求性能的同時,也不排斥性能過剩這個說法,主要是為了營銷大量的中低端機型、消化相關庫存。手機廠商說手機芯片性能過剩,言下之意就是低端芯片就能滿足我們需求,這就是性價比,於是為高價低配找足藉口、方便營銷。華為、小米、OV大廠都曾用過低端麒麟、驍龍芯片,打造了一些線下衝量、消除庫存的機型。所以當手機廠商說性能過剩,我們不必在意。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問題:現在手機的參數越來越“變態”了,到底能有多少人真正需要這樣的性能?感覺手機發展陷入了怪圈?

回答:因為實際上創新的餘地已經不多了。


實際上創新的餘地已經不多了

很多人比較奇怪,為什麼說,可以創新的餘地已經不多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自從iPhone出來之後,就奠定了智能手機的基本的形態和功能。

除了這幾年的摺疊手機可以說是巨大的創新之外,還有其他地方可以被稱為巨大的創新嗎?

這幾年的變化不就是:屏幕大了,屏幕清晰了、性能強大了、APP多了、攝像頭清晰了、拍照更好看了、價格更貴了。

在前幾年,大家用不同的技術或者是有不同的發展方向的時候,大家沒有擦覺到這個事情。

但是這幾年,智能手機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了,新的技術依然在瓶頸沒有突破,那就意味著大家的技術越來越雷同了。

所以看到越來越企業都在跟產業鏈共同研發新的技術,就是為了不一樣。不過產業鏈最好的企業來來去去這那麼幾家,所以,很多廠家只能拼比參數,因為確實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創新了。參數反而是最容易被用戶感知的參數啊。

參數越來越強,並不是變態

智能手機真的需要這麼強的參數!

很多人一天對著智能手機要好幾小時的,佔據了你一天時間的八分之一。

越強的處理器,速度越快,尤其是玩遊戲的時候,幀率更高;

屏幕更強,也意味著大家看得更好的視覺效果;

更強的電池,意味著大家增加續航時間;

更快的充電技術,意味著大家充電功率更強。

大家都在追求更快更強,以前比爾蓋茨還說“640K內存對於任何人來說都足夠了“。現現在的電腦8GB的內存還只是起步階段而已。

所以說,手機性能越來越強,是因為大家追求更好的,這是正常的。


太平洋電腦網


跑分60萬+,拍照像素一個億,前後6攝,3K屏幕,144Hz屏幕刷新率,5000毫安時大電池……手機的參數真的越來越變態了!手機的發展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參數越來越大,人們的體驗是不是更好了?參數越來越“變態”是方向錯了?是感知不強?還是人們真的需要?

(一)旗艦手機跑分都超過60萬了?中端手機也都30多萬分了,性能過剩嗎?

在前些年,就有人提出“手機性能過剩了”!後來這種說法就逐漸銷聲匿跡了,再沒有人提起。

的確,現在手機的性能是越來越強,但是對應的軟件體積也越來越大,對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沒有足夠的性能,手機用不了多久就會卡頓……就比如遊戲方面,各種大型遊戲紛紛出現,和平精英、崩壞三、方舟進化等遊戲十分吃配置,沒有一顆超強的處理器根本帶不動啊。再者,如今高刷流行,更增加了處理器的負擔,手機的性能遠遠沒有達到極限,也遠遠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下圖是和平精英的幀率變化情況,採用旗艦處理器驍龍865的小米10Pro波動較小,而採用中端處理器驍龍765G的紅米K30 5G頻繁掉幀】

(二)拍照大像素方向錯了嗎?

我們要明確一點,大像素方面沒錯,只是最近的跨越有點大。今年6400萬像素已經非常普遍,華為也新定製了一顆相機模組,像素在之前的4000萬基礎上提高到5000萬。

大像素能帶來更高的解析力,大底能帶來更大的進光面積,這些的確能夠提高拍照水平,也能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這裡舉兩個例子:

1、華為連登DXO第一 在手機拍照方面,國內廠商都屬於後起之秀。蘋果和三星多年積累的算法優勢非常大,以至於使用1200萬像素鏡頭都能有這不弱於其他手機的表現。不過在華為P20Pro之後,華為定製了一顆大底大像素的相機IMX600y(4000萬像素,1/1.73英寸),華為憑藉這顆鏡頭多次登頂DXO,華為手機的拍照水平也正式超過iPhone!

2、小米CC9Pro拍照體驗不好 小米CC9Pro憑藉一顆一億像素的相機登頂DXO榜單,但是由於處理器性能的限制,在選擇108MP拍照模式時,成像總要等待3-5秒,這對用戶的體驗並不好。

(三)高刷新率徒增功耗嗎?

在高刷新率剛推出的那段時間,很多人用“徒增功耗”來形容高刷。但是隨著高刷新率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大的人認可更高的刷新率,旗艦不是高刷真的難稱旗艦,最近推出的IQOO 3就因為不支持高刷而被許多用戶“唱衰”……

90Hz和120Hz是目前比較認可的兩種屏幕刷新率,一加的劉作虎用“旦用難回”四字來形容高刷,其實很貼切。相對於普通手機的60Hz,更高的刷新率可以帶來肉眼可見的流暢,不提遊戲的更高幀率模式,在瀏覽網頁,刷視頻(MEMC插幀)時就能感受到很大不同。

當然只是為了高刷而高刷,不去進行相關的適配,即使支持144Hz也真的是徒增功耗!

總結

目前手機的參數越來越高,其中大部分對於大勢所趨!當一款手機採用時,其他廠商就會紛紛跟進,比如高刷新率,比如LPDDR5。此外,手機更高的跑分,更高的像素也是在如今手機市場逐漸同質化的背景下,廠商們不得不追求的賣點。


極速說天下


我們可以看一款手機的參數:

4G+64G,麒麟960處理器,這是2016年11月的華為mate 9。

12+256G,驍龍865處理器,這是2020年3月份的Realme X50 pro。

你覺得這兩款手機有區別嗎?我必須要說的是我目前使用的華為mate 9,雖然已經經歷過了三年的時間,但是,這款的流暢度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

而Realme X50 Pro這款手機的性能強勁,處理器更是令我們感覺到驚豔,當然在流暢性方面也是不容置疑的。這同樣,是一款表現非常出色的機型!

如果我們進行比較的話,你會發現兩款手機確實有很大的差異性,硬件方面後者比前者更強,你可能會說,我們並不需要這樣的硬件配置,但主要告訴你,手機廠商上出現硬件配件提升的原因是什麼?

  1. 一方面是告訴大家技術在發展,消費者對於硬件確實有很大的需求。
  2. 另一方面告訴大家技術在不斷髮展的同時,其實價格方面也是在不斷的下降,因此同樣的價格在過去,你可以買到華為mate 9,這樣的手機,而現在的價格可以買到Realme這樣的手機。這說明技術的進步,讓處理器和運存變得越來越大。

而且隨著我們使用軟件的不斷增多,不同軟件的大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適用於不同的手機。確實硬件可能已經不是衡量一款手機的絕對標準,對於我來說最主要的還是在系統方面的優化,手機廠商在不斷提升硬件的同時,其實也是間接的說明了。

在系統優化方面,國產手機還有一定的路要走,這就是為什麼蘋果在發展過程中,它的運存始終提升非常慢的原因所在,因為它在系統方面的優勢,確實達到了很多國產手機安卓機器沒有達到的地步。


LeoGo科技


現在一部手機相當於一部照相機,遊戲機,小型電腦。玩遊戲,購物,支付,nfc、應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玩個抖音,老年人都在直播,所以大部分手機用戶經濟實力允許,都需要一部性能卓越的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