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題一聽就懂,一做就不會怎麼辦?

kbnol


這就說明沒聽懂,學東西一知半解,並且不求甚解,那怎麼辦呢?

首先你在聽課的時候,如果覺得聽懂了,馬上拿題來做,趁著這個知識點還在腦子中,拿題來驗證自己是否學會了,一做出來的話,那就再多練幾個同類題鞏固一下;如果做不出來,就說明沒學會,這時你就要考慮幾個方面了:1、知識點(公式)是否掌握;2、解題思路是否正確;3、不能提前看答案再做過程;4、你要知道做數學題就是記公式、多做題,找到解題思路,循序漸進、熟能成巧,慢慢的你的數學成績就上來了。


閒談文化


看到你這個標題,讓我想起了高中時候的我。

不怕大家笑話,我的數學,高考150分,我考了87分。但是就這個分也是我拼命幾個月自己拼搏來的。

2009年高一開始,我就特別偏科,英語150分經常考到140多,語文也是,就是數學每次都考40多分,我對自己都無語了,我承認我智商低,那也不至於丟100多分吧,而且上課的時候,我從來都是認真聽講,但是老師講的太快,他們說,高中老師講課只是顧及到了大部分同學,我算是明白了,我是那個墊底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高三,2012年過年放假前,開班會,班主任很疑惑的看著我說,你是怎麼回事,英語語文文綜都那麼平均,怎麼數學那麼差,你跟數學有仇嗎?全班同學笑噴了…我……

後來到高考之前這段時間,我發狠了,不管上什麼課都要求跟最後一排的同學換換座位,偷偷在後面學數學,即使是上數學課,我依然自己埋頭根據自己的節奏自己學。

有次被老師發現了,說,“你怎麼不抬頭看黑板,自己數學什麼樣自己沒數嗎?”

我:我看你講十個題還不如我自己研究一個題,可以舉一反三。

從那以後數學老師對我無語了,但是我的數學成績確實上來了,班主任還一直誇我們數學老師教得好,汗😓。當然我承認有數學老師的功勞,畢竟他給我打的數學基礎。

我想表達什麼呢,就是當你學習的時候,就算你聽懂了,也得多實踐,一個類型的題目多做幾個,一個問題多想想思路,思路這個東西可以互相套我的,實踐出真知,其實數學是一門科學,不管你學的怎麼樣,只要認真研究,總會有收穫。

加油吧,畢竟誰也不是天才,都需要慢慢在學習和實踐中成長。


戴維的宋


題主你好,從我個人經驗來看。自己不算學霸,高考成績也就211水平。我自己中學期間經歷也同你相似。自認為學得不錯了,公式都會了,還看了很多例題,為什麼做作業和考試總不理想。後來自己老師告訴我,光看是沒有用的,數學重點還得在於多做多練,才能提高。後來我自己聽從老師話後,買了很多數學試卷等,學習完更多精力花在做試題上,然後對照答案分析,反覆驗證提升。後來數學成績提升明顯。

我覺得數學作為考驗培養人邏輯思維的學科,跟語文,歷史有很大區別。文科類更多講究記憶,背誦理解。但數學,物理等更多需要思考變化,雖然基礎模型一樣,但從模型中演變內容很多,只有不斷去練習才能很好提高。希望有所幫助


新山城棒棒


我個人的數學學習歷程比較曲折,在大一的時候掛過數學分析。我本人是學力學的,所以我們大一的數學課跟數學系的課程幾乎是一致的。

大二的時候還掛過高等代數。

兩次考研,第一次考研沒考上,第二次考研成功了,我考上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專業,選擇了理想的導師,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錄取,包括專業課的成績也是第一名。

當然,數學學習的歷程比較曲折,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個人興趣的原因。在大學的時候,一進圖書館看到很多的學問,立刻就對各種各樣的學問都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所以精力比較分散,這是一方面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大學的數學一直沒有入門,大學的數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學分析還有概率統計等等這些課,跟高中的數學內容有很大的差別。我高中的數學成績一直是非常好的,考的學校也是非常好的學校,可是在大學,數學卻遲遲沒入門。可以這麼講,今天看來,直到我大學二年級,甚至大學三、四年級,我的數學都沒怎樣入門。


王者小Q俠


因此我建議你聽完例題或典型的數學題時,要趁熱打鐵,及時把這類題目的練習都做一遍,在做練習時及時發現哪裡的知識點比較薄弱,千萬不要懶惰。在聽完數學題這段時間對這類型的題目和知識點印象和理解是最深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聽是理解,做是鞏固。時間不要間隔太久,不然又會變得陌生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點點幫助,謝謝!


潮汕阿銳


"數學題一聽就懂,一做就不會"。這樣的"思維定勢"往往與對"知識點"的舉一返三,"精通運用"緊密結合。

一,數學題一聽就懂往往是隻聽了老師的例子或例題講解。看著簡單,聽著容易,其實不然,沒有進入"例題"的"舉例變換\

喜建國


一聽就懂,一做就不會說明你根本沒有徹底聽懂。

中國古代有個詞語叫做舉一反三。

如果你只是一聽就懂,一做就不會的話,那你只是停留在舉一的階段。

對於數學來說,老師在講某一個題型或者某一個公式的時候,也許你只是理解了它的字面意思,又或者你能完整的背下來公式。可也就僅僅止步於理解了表面的意思。

一方面,也許你不知道這個公式是怎麼來的,當它進行靈活的轉變的時候,你就無從下手。

另一方面,你接觸這類的題型不夠多,無法掌握其中的規律,所以才達不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我看來,你需要做的是,

首先有關的公式和概念你要一清二楚,

從最基本的題型開始練習,當你掌握最基本的規律之後,開始延伸,掌握這一知識點在不同情況,不同題型下的靈活應用,最後發現規律加以總結。

如果要學好數學,題型戰術是必不可少的。你不一定要刷很多很多的題。每一種有代表性的題型做幾道就好,不要重複做每一種類型的題,一種題型掌握之後立馬開始做下一種題型,但你需要見過每一個類型的題,對於同一種題型,填空題,選擇題,大題你要知道他們會怎樣出現在題目中。

這樣的話,即使你在考場上碰見這些題目,你也不會感到無從下手。

數學確實很複雜,希望你好好努力。




南風的夢


首先要明白你為什麼“一聽就懂,一做就不會”。

“一聽就懂”,你要問一下,你是真的聽懂了嗎?

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你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看著老師一步步解出答案。這樣很容易造成一個錯覺:你會這道題了。但其實,如果你沒有理解老師的思路,那麼這道題其實你還沒有學會。

怎麼辦才能避免這種情況?

1、在老師講題之前,你自己先嚐試做這道題。就算不會做,也按照常規解題方法,分析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條件,儘可能地用現有條件計算,直到你沒有思路未知。

你可能會想,我都不會做這道題,就等著老師講解呢,如何會自己做?

其實,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可以讓你清楚地瞭解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如果你擅長整理思路,說不定在這一步自己就把題目解出來了。如果不能,那麼在老師講解的時候,你會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

2、即使你經過努力已經解出題目,在老師講題目的時候,依然要認真聽講。

聽講的重點請放在:

(1)你和老師用的方法是否一樣。一樣的話,那麼說明你的解法方向是正確的,並注意歸納同類型題目,熟練之後,基本可以掌握這類題。

(2)不同的話,看哪種方法更簡便。如果老師的方法更簡便,那麼請思考老師用到的知識點和解題思路(具體一點:如何求各種中間量和最終值,求的是哪一個中間量)。這樣對比分析之後,你會漸漸的明白這種題目的解題思路。


(夥伴們,你需要的明白病因、對症下藥)


3、如果你對這個題目束手無策,那麼就安靜等老師講解吧。這個時候,在第一步的基礎上,你已經清晰知道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先跟老師的思路走,先保證聽明白老師是如何解題的。請注意:這不是最後一步。

最重要的是聽完講解之後:

(1)覆盤題目。分析自己解題失敗的原因:因為缺乏相關知識點、還是知識聯繫不緊密,是審題錯誤還是知識理解錯誤,是題型特點不熟悉還是答題方法沒掌握。把這些想明白了,基本也就知道這道題該怎麼做了。

(2)歸納題型。這道題會了,以後要注意歸納這一類的題目,總結題型特點、審題特點、答題要求,以後遇見新的題目,給它歸類,用對應的方法去解題吧!


用對了方法,就不怕難題啦!

(去吧,皮卡丘!)


大象學社


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這是明顯的眼高手低的症狀,動手能力太差,做題量太少,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需要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這樣才能把知識點掌握牢靠。

其次,對所學知識掌握的一知半解,自己做題時,怎麼都想不通,經人一點撥,馬上就開竅,往往能聽懂,但並不一定代表你真正的學會了掌握了,聽懂,只能說明你對知識掌握了一點皮毛,更深層次的理解,還需要你更加努力的刻苦學習。

最後,說明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不夠端正,自以為自己很聰明,往往自認為聰明的人都會害了自己。

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努力,認真聽講,認真做題。





鄉村琦媛


我作為一名教育者,給你分析下。小孩所謂的聽懂可能是一知半解,數學題它是需要理解的,一般聽完不能及時理解,需要課後及時做題鞏固,講解理論讓他記憶,後期還要舉一反三的去練習,這樣才能把這類型題目搞懂,數學不是背背公式,聽聽課就能學的很好的,這個需要多做題去理解鞏固。當然這是一般理論,每個小孩還會有不同差異,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你參考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