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提起明治维新,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倒幕战争和维新运动,以及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中,如同星辰般耀眼的人杰们。这其中维新三杰最为著称,也就是: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以及出身萨摩的西乡隆盛。其中西乡隆盛无疑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曾经为幕府效力,其后又投身于倒幕运动,在明治维新中也有颇多的功绩。但也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离开了他所建立的明治政府,在其故乡鹿儿岛发起了被称之为“西南战争”的叛乱。那么到底西乡隆盛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一生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两度流放

1828年1月23日,西乡隆盛出生于日本的萨摩藩鹿儿岛城下的下加治屋町山之口马场,其父为御勘定方小头西乡九郎隆盛。至于为什么西乡隆盛的名字和他父亲一样, 这其实是个误会,长久以来西乡隆盛用过好几个名字比如“隆永”、“武雄”。可在倒幕战争后西乡被授予爵位时,他的朋友吉井友实错把其父之名写上了,所以西乡隆盛这个名字就因此广为人知。西乡本人也就将错就错,改名为西乡隆盛。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以下为了省事,皆写为西乡隆盛)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1841年行成人礼之后,西乡隆盛开始了他的仕途,并在1844年担任了“郡方书役官”,这个职务他干了十年。也是这个时期他在求学过程中,认识了同为萨摩藩出身的大久保利通。而在他担任官职期间,郡长因为荒年要求藩政府减免年贡未被批准而辞职,这件事让西乡隆盛感触良多。因为西乡隆盛长期担任下层官吏,本人也是落魄的下级武士家庭出身,那他自然是熟知百姓疾苦。也是因此他对幕府的昏庸腐朽感到失望至极,并立志要让日本做出改革,他本人也将此作为了一生的奋斗目标。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开明的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上台后,西乡隆盛组织的“诚忠组”上书建议减轻税赋,而得到了岛津齐彬的认可,西乡隆盛本人也得到了赏识,并在1854年成为了岛津齐彬的亲信,随其前往江户参与藩政(也就是现在的东京)。这个时期的西乡隆盛未免有些锋芒毕露,改革方式难免过于激进,所以说在岛津齐彬死后,改革就被迫停止。而他本人也因为“安政大狱”的兴起而被捕,差点没被处死。不过后来他很意外的是被萨摩藩流放去了奄美大岛,而没有交给幕府,这样他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后岛津齐彬的弟弟岛津久光上台,并继承亡兄岛津齐彬的遗志推行幕政改革。为了加强己方势力,岛津久光听从了大久保利通的建议,在1862年将西乡隆盛被萨摩藩召回到了鹿儿岛,并命其改名为“大岛三右卫门”,辅佐岛津久光去江户。按理说西乡隆盛应该在下关等待命令,然而因为激进派派志士谋划在京都起事,在形势危急之下,西乡隆盛不顾禁令前往面见岛津久光,希望能够平息此事。但此举却不幸激怒了岛津久光,结果就是西乡隆盛又一次被送去德之岛流放了,而他家的知行地也被没收,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苦之中,而终激进派志士也在寺田屋事件里损失惨重。

二、萨长同盟的缔造者

在西乡隆盛被流放到的日子里,日本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萨摩藩开始了以公武合体、幕政改革为目标,于1862年推动文久幕政改革,幕府权利因此有所回升。另一方面,以长州藩为首的激进攘夷派则不甘示弱的展开反击。

因为手头缺乏人才,所以岛津久光又在1864年召回了西乡隆盛,并被派往了京都掌握萨摩藩在这里的兵权。此时萨摩藩因为徳川庆喜、松平容保、松平定敬为首的一会桑政权主导了京都的政局,并对试图参与国政的藩国进行打压,所以萨摩藩与幕府和朝廷的关系产生间隙。也是这个时候西乡隆盛意识到,幕府已经是腐朽的存在,必须予以推翻。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过此时京都内的攘夷派蠢蠢欲动,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那么必然造成倒幕派彻底暴露。为了避免这个情况西乡隆盛断然联合了京都的会津藩军队在1864年7月的“禁门之变”里击败了长州藩,将长州藩势力赶出京都。尽管此举是为了避免过早的发生与幕府的正面冲突,但是长州藩还是因为损失敌对萨摩藩和会津藩,将其称为“萨奸会贼”。紧随而至的就是京都朝廷下令讨伐长州藩,徳川庆彦亦命令日本西部的21个藩国共同出兵讨伐长州藩,史称“第一次长州讨伐”。此时奉命担任征长军参谋的便是西乡隆盛,并被授予全权处理讨长事务的权利。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过西乡隆盛此时无心消灭萨摩藩,相反接受了胜海舟的建议,决定对长州藩采取缓和策略,并在11月4日与长州藩展开谈判。而此前英国、法国、荷兰、美国组成的联合舰队为了报复长州藩的攘夷行动而炮轰了下关,并迫使长州藩签订了城下之盟。这时的长州藩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迫不得已长州藩只能同意与幕府议和,并维持表面上的恭顺。

如此一来,对长州藩的讨伐也就不了了之。而在这之后,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关系有所缓和,西乡隆盛答应坂本龙马帮助长州藩购买武器,反之也通过坂本龙马为萨摩藩购买军粮。这两件事成为了日后推翻幕府的主力——“萨长同盟”得以建立的基础。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后日本的局势进一步动荡,幕府亦在1866年6月对长州藩再度发起了进攻,史称“第二次长州讨伐”。不过在1866年1月,西乡隆盛已经代表萨摩藩和长州藩签订了“密约六条”,萨长同盟正式形成。所以幕府在讨伐长州藩时,以萨摩藩为首的诸藩采取了不合作的观望态度,而幕府本身战力不如长州藩,自然落得了一个战败的下场,这就为倒幕运动打下了基础。再加上7月30日将军德川家茂在大阪病逝和12月25日支持幕府的孝明天皇在京都驾崩,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西乡隆盛觉得这已经是讨伐幕府的时机了,遂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

三、倒幕战争

在1867年3月25日,西乡隆盛率领七百名精锐士兵和岛津久光一统上京,并与松平春岳、山内容堂、伊达宗城召开了“四侯会议”。5月,在西乡隆盛的主导下,与土佐藩缔结了象征武装倒幕的“萨土同盟”。

1867年10月14日,在土佐藩主山内容堂的建议下,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上书,正式提出大政奉还。但同一日,朝廷却颁下武力讨伐幕府、会津、桑名的密诏。

10月24日,德川庆喜又上书要求辞去将军一职。12月9日,朝廷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接受德川庆喜的辞职,废除幕府,重新建立国家政权;并且在小御所召开会议,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时德川庆喜反应强烈,与外国使节会谈,将外交权保留在了幕府一方,并要求朝廷撤回王政复古的命令,朝廷也因为压力一度承认德川庆喜仍旧掌握全国权利。不过西乡隆盛暗自密令萨摩藩在江户对幕府势力进行挑衅,遭到挑衅的庄内藩也对江户的萨摩藩宅邸进行报复。此举成功挑起了幕府方的怒火,幕府一方遂派兵向京都进发。另一方面,长州藩和萨摩藩也在京都布防迎击了幕府军,这也就是1868年1月3日爆发的鸟羽伏见之战。此战幕府军虽然占据优势兵力,但是却被萨长联军击败,由此倒幕战争也彻底爆发。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胜利后新政府发布了讨伐德川庆喜的命令,幕府军与政府军的战争彻底爆发。西乡隆盛也投身到了这场战争里,先是担任东海道先锋军萨摩诸队差引(司令官),后又担任东征大总督府下参谋,并率领先锋军进发。在1868年2月28日,西乡隆盛率领先锋军攻破了东海岛要冲箱根,紧接着在静冈会见了德川庆喜的使者,并提出了“德川安置案七条”。在3月11日,西乡隆盛率军抵达江户城下,在与德川庆喜的谈判代表胜海舟谈判后,达成了“江户无血开城”的协议,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江户。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1868年5月的上野战争中,西乡隆盛击败了幕府的残余力量“彰义队”,并回到家乡鹿儿岛修养。此时东北的奥羽越列藩同盟坚持对新政府军进行顽强抵抗,因此7月23日西乡隆盛又率军前往迎战。不过在他的部队于8月抵达越后的柏崎时,他接到了他的弟弟西乡吉二郎战死的消息。西乡隆盛此时不得不压下悲痛,率领政府军与叛军交战,并屡屡获胜连战连捷。在取得了这场名为“东北战争”的胜利后,西乡隆盛并没有采取报复行为,而是对降服的叛军采取了宽大态度,这就让西乡隆盛得到了“仁者”的赞誉。

四、英雄末路

在1869年5月1日,西乡隆盛为支援箱馆战争而再次出征,但因战争提早结束而返回东京。在1869年6月2日,他因功绩而被御赐赏典禄永世2000石。但西乡隆盛拒绝了留在朝廷为官的命令后,就返回了家乡鹿儿岛担任地方官职,并推行了土地改革

(这一举动也是日后大久保利通等人敌视他的原因,他是唯一威胁这些人的存在,因为太进步了)。

然而在1870年2月西乡隆盛和大山岩等人赴长州藩,查看奇兵队脱队骚乱的情况后,又听闻萨摩藩志士横山安武自杀上谏的事情后,西乡隆盛大受震撼。西乡隆盛开始担忧萨摩人染上新政府官吏那些骄奢淫逸的恶习,并开始背离民心,于是派人劝说萨摩出身的军人和官吏从东京归乡亲近民众,远离恶习。而他本人也在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和西乡从道的反复劝说下,为了政治改革而出仕为官。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伺候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等人,开始着手政治改革,并设立了“御亲兵”,成为了新政府进行政治改革的武力后盾。并在1871年7月5日担任了制度取调会的议长,与大久保利通等人审议了新官制、内阁人事、废藩置县等大政方针。而后经过朝议,天皇于14日召集在京的藩知事(旧藩主),公布了废藩置县的诏书。后在1871年11月至1873年9月主导留守内阁时期,进行了府县整合、军制改革、学制制订、颁布国立银行条例、发布征兵令等措施。可以说为明治维新做出了颇多的贡献,是维新三杰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此时日本的国内情况并不乐观,尽管推行了四民平等的政策(也就是士农工商),可此时日本华族和皇族且可以拥有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石的俸禄。而作为小生产者,占全国十分之一人口士族最高却只有三百石,最低才五石,士族尚且如此,平民就更别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下,新政府又将原本为了倒幕运动做出功绩的士族和民兵组织赶出军队,以至于社会出现了不稳定因素。

西乡隆盛为了给这些人争取一条活路,遂计划以“征韩论”为幌子,以备战的名义将士族和民兵组织重新整编入军队任职。然而西乡隆盛的“征韩论”最终还是破产了,他本人也在1873年9月末愤然辞职,连带有600多名政治家、军人和官吏一同辞职,史称“明治六年”政变。此后西乡隆盛在11月10日返回了家乡鹿儿岛,因为下野的鹿儿岛县籍军官和警察相继归乡,县内无业青年日益增多,西乡隆盛就设立了私人学校对这些人进行约束。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时的西乡隆盛,成为了萨摩藩最后的一名武士,只能在他的家乡看着国内的情况不断恶化,郁闷的过着闲散生活。可随着他的“私学校”势力日渐增强,许多学生也先后担任县内官吏,远在东京并设立内务省,自任内务卿,开创了被称为“有司专制”的独裁政权的大久保利通开始坐立不安。尤其是在1876年因为“废刀令”而引发多次叛乱之后,大久保利通更是担忧西乡隆盛也会造反威胁到他,于是派人前往鹿儿岛调查西乡隆盛,甚至派出中原尚雄准备对其进行刺杀。

这些举动无疑彻底激怒了西乡隆盛的“私学校”的学生们,于是便自发的进行反抗。此时西乡隆盛已经没有了退路,于是便在1877年2月6日在“私学校”召开大会,决定率军上京向政府问罪。而西南战争的战火也就被彻底点燃,这也成为了西乡隆盛的最后一战,亦是他末路的开端。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语

没有任何悬念,尽管西乡隆盛率领的萨摩军训练有素,久经沙场,但是大久保利通所派去平叛的政府军却有着空前的兵力优势和物力优势,西乡隆盛在这场历时7个月的西南战争中最终落败。在1877年9月24日,西乡隆盛率领残部发起了自杀式的进攻,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身负重伤的西乡隆盛正襟危坐,并命令别府晋介为其介错人。别府晋介遂举刀为其介错,西乡隆盛就此身亡,享年49周岁(按照日本旧历法则为51岁)。

昔日的陆军领袖,今日的反国之贼,西乡隆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乡隆盛的死代表了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彻底消亡,日后的日本彻底由皇族、华族——如大久保利通这样的人,以及大资产家把持,形成了一个封建军国主义政体。最终明治维新未能给日本带来光明的未来,反而使其划入罪恶的深渊。而西乡隆盛,这位明治时代最后的武士的消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尽管日后,日本政府恢复了西乡隆盛的名誉,可这一切都已经无助于改变日本的现状了。明治维新的初衷也随着这位最后的武士,一并消亡了。

参考文献:《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的人生王道》

《西乡隆盛全集》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