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隆盛鼓吹进攻朝鲜?这其实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偷换概念

长久以来,都有这么一个说法,西乡隆盛主张日本武力扩张,建议派兵进攻朝鲜王国。此举遭到了日本的明治政府群起反对,因为计划不能通过,所以西乡隆盛一气之下愤然辞职,连带着数百名政府官员与军官一起辞职,史称明治六年政变。打那之后历代史学家都认为,西乡隆盛是日本“征韩论”的代表人物,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史会发现,西乡隆盛这一辈子做的最多的应该是和人谈判,而不是直接上去和谁开打。那么既然如此,西乡隆盛怎么就成了征韩论的支持者?这个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紧张的日朝关系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从1871年7月到1873年5月这段时间,日本政府都是由西乡隆盛领导的留守内阁执政。那维新三杰的另外两个人,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在哪呢?都在岩仓具视领导的岩仓使节团里,考察各国国情呢。而这个时期里,日本的诸多政策其实都是由西乡隆盛领导的留守内阁完成的,也就是说西乡隆盛此时是以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治国者的形象出现的。

西乡隆盛鼓吹进攻朝鲜?这其实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偷换概念

而日本在这个时期和朝鲜王国的矛盾,其实也比较可笑,甚至是匪夷所思。起源于在于日本和朝鲜王国的关系,在两百多年里都不是真正的外交关系,仅仅是“通信”这一层面。换句话说,两国并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仅仅存在对马藩商人在朝鲜王国展开的贸易活动,而渠道则是由以前对马藩在朝鲜王国釜山的“草梁倭馆”。两百多年里日本和朝鲜王国本也是相安无事,但自从日本政府在1872年9月把草梁倭馆改为了“日本公使馆”后,两国的关系就有点不对味了。

朝鲜王国不同于日本,当时的朝鲜王国还是非常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于西式技术和制度不屑一顾,自然也就对于日本当时为了推翻德川幕府而进行的戊辰战争,以及明治维新时诸多效仿西方的举措不屑一顾,甚至是颇为鄙夷这种做法。

而这次日本冒失的将草梁倭馆改为日本公使馆,也让朝鲜王国极大的不满,毕竟我没有同意和你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你擅自搞了个公使馆出来,这不是让我下不来台吗?也是因为这件事,日本和朝鲜王国的关系日渐紧张起来。

西乡隆盛鼓吹进攻朝鲜?这其实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偷换概念

最终在1873年5月,朝鲜的日本公馆两次给国内发报,说朝鲜现在极力的压制他们在日本展开的贸易活动,而且有诸多的挑衅行为,甚至要求他们把日本和朝鲜王国之间的贸易,改回当初由对马藩商人负责的“通信”制度上。另外朝鲜王国还对明治维新指手画脚了一番,称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行为。日本的留守内阁闻听此事大吃一惊,当时就有人建议应该派一个大队的士兵去日本公馆,保护在公使馆人员和日本侨民。而此事的决断权,就落在了主导留守内阁的西乡隆盛身上。

二、西乡隆盛的处理方法

根据资料,当时在朝鲜王国的日本公使馆日子可不好过,不仅朝鲜王国的官员三番五次来找茬,而且还有一些激进的民众进行挑衅活动。如此紧张的局面下,留守内阁必须立刻做出决断才行。按说这个时候大久保利通已经回到了日本,那么大久保利通是应该参与到决断之中的。

可是大久保利通根本就没把朝鲜王国的事情当回事,因为考察各国时受到刺激的大久保利通,根本就没回内阁上班。事情到头来,还得西乡隆盛一个人拿主意。

西乡隆盛鼓吹进攻朝鲜?这其实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偷换概念

而西乡隆盛也比较痛快,他当时第一个驳回的建议就是派兵去保卫日本公使馆。道理很简单,如果现在他把兵派到朝鲜王国去,那么估计马上朝鲜王国就要举国震惊,如此一来局面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西乡隆盛心里很清楚,如果这兵派往了朝鲜王国,那么朝鲜王国一定会要求日本撤回派去的士兵。

若是这样日本就会进退两难,你如果撤兵了,那么日本和朝鲜王国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反过来说你不撤兵,那么日本就无异于对朝鲜王国宣战。

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换谁都是直嘬牙花子,看了都头疼。而西乡隆盛却不认为很难办,相反他有一个自己的处理方法——那就是派个使者去朝鲜王国,和朝鲜王国好好谈谈这个事如果能把这个事谈成了,那么日本和朝鲜王国的矛盾就可以化解,一场战争自然也可以消弭于无形。就算朝鲜王国不愿意和使者好好谈,而是对使者进行羞辱,甚至是把使者赶回来了,在舆论上和大义上,日本也不会陷入被动。

西乡隆盛鼓吹进攻朝鲜?这其实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偷换概念

当时这个建议普遍遭到了反对,理由倒不是因为这个建议不靠谱,而是因为他们担心朝鲜王国会不按套路出牌。这万一朝鲜王国不安好心要谋害使者,或是有什么暴徒把使者一刀砍了可怎么办?对此西乡隆盛也对留守内阁的议员们做了解释,就算真的是变成这样,那战争爆发的原因也不会归结为日本,而是因为朝鲜的无礼和暴行。如果大家谁还不放心的话,那么他西乡隆盛可以亲自前往朝鲜,不必劳烦他人以身犯险。

三、征韩论怎么来的

如果这么看,西乡隆盛其实并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希望用谈判这种温和方式化解问题。事实上,西乡隆盛也算别出心裁,他为了不引起朝鲜王国的反感,计划是穿传统服装前往,以争取一个良好谈判氛围。如果再考虑西乡隆盛过去曾经两次作为使者和长州藩谈判,缔结了萨长同盟,并且在戊辰战争里通过谈判让江户无血开城,使庄内藩以和平方式归顺政府

。那么西乡隆盛此时采取谈判的方式,化解日本和朝鲜王国之间的矛盾也不足为奇。可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西乡隆盛又会被说成是主张征韩论的人呢?

西乡隆盛鼓吹进攻朝鲜?这其实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偷换概念

关键原因其实不在于西乡隆盛,因为这个说法就不是他提的,所谓的征韩论,其实是长州阀和大久保利通偷换了概念。当时岩仓使节团在归来后,忙着处理各种问题,所以把西乡隆盛预订的在9月20日出使朝鲜给搁置了,为此西乡隆盛很是不满,所以就质问了三条实美和岩仓视具。于是岩仓视具和三条实美就感觉压力巨大,于是找到了长州阀进行商议,希望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而此时长州藩正头疼于自己在势力上不及佐贺阀,那西乡隆盛却深受佐贺阀拥戴,那他们自然要借题发挥一番了。

于是长州阀就在岩仓具视和三条实美面前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大大的夸大了使者前往朝鲜王国可能遇到的危险不说,还表示西乡隆盛要出使朝鲜王国,其实就是故意去送死的,目的就是挑起战争。如果现在想要制衡西乡隆盛,那么就必须请回大久保利通来。

得说长州阀的算盘打的啪啪响,他们很清楚大久保利通是唯一可以制衡西乡隆盛的人,但是大久保利通却得不到佐贺阀的支持。虽然说他们也不是多喜欢萨摩出身的大久保利通,但如果能够借机赶走西乡隆盛,并对佐贺阀进行打击,那么也无妨与西乡隆盛联手。

西乡隆盛鼓吹进攻朝鲜?这其实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偷换概念

巧合的是,大久保利通也非常不喜欢西乡隆盛,他本意上更希望取代西乡隆盛。因为他想要成为日本的俾斯麦,在独揽大权后推行自己的计划。所以说大久保利通在1873年10月回归政府高层后,立刻开始了对西乡隆盛的打击。他把西乡隆盛向朝鲜王国派遣使者,说成了要挑起战争,认为如果情况恶劣到必须要和朝鲜王国打仗,那么就不要派遣使者,直接对朝鲜王国展开讨伐就是了。而岩仓具视也在这个时候推波助澜,最后成功的将西乡隆盛逼得必须辞职。可以说,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结语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西乡隆盛提出征韩论,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从没有说过征韩论。反倒是大久保利通在那里不停的偷换概念,试图以此逼迫西乡隆盛下台,岩仓具视和长州阀也不停地推波助澜,最后成功的在1873年10月23日逼迫西乡隆盛辞职,连带着也把佐贺阀的人一并赶了出去。

而西乡隆盛也被他们用偷换概念的办法,污蔑为了鼓吹“征韩论”,试图挑起战争的人,背上了一个巨大的黑锅。当然了,最后讽刺的是正是大久保利通和长州阀的疯子们,将日本逐渐拖入了战争的深渊,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毁灭之路,这不得不说也是一个讽刺了。

参考文献:《西乡隆盛全集》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