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乎?和乎?-战略路线分歧严重(十九)

文|羽林轻骑

金国的朝政,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完颜晟两朝(从太祖的女真名和太宗的汉名可以看出金汉化的趋势,其实汉民族本就是靠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多民族混合体。)是“优恤臣下,乐则同享,财则共用。”君臣之间和谐平等,是金国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原因之一,而金熙宗即位以来,由于迅速汉化,引入了一系列汉文化制度,奢华享乐之风大起,“导之以宫室之壮,侍卫之严,入则端居九重,出则警跸清道。”


之前大臣们要见太祖和太宗很容易,君臣之间促膝长谈很和谐,而到了熙宗朝,连那些战功赫赫的元勋老臣们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才能见到熙宗,如此一来,皇帝和大臣们疏远了,疏远的关系造成了上下层之间信息不畅,下情不能上达,结果是熙宗身边奸侫四起,朝政偏离正常轨道,大臣们心里虽然不满,都还能认命,可是皇室宗亲和外戚们的心里不平衡起来,而对这些皇亲国戚,金熙宗又不能很好的加以惩戒和安抚,于是“宗戚思乱”起来。


金的汉化是落后文化向先进文化看齐的必然结果,只是引进时还需要进行扬弃,这方面不能不说东边的日本做得很好。


金的这些现象,宋朝人都看在眼里。粘罕一死,秦桧就对赵构说:“金国现在是多事之秋,我看不久就会生变。”赵构心里高兴:“金人暴虐,不亡何待?”秦桧则顺着杆子上,乘机灌输他的思想:“打铁还要自身硬,臣以为陛下当前要做的是积德,只要我们把内政建设好,宋室中兴就指日可待。”

战乎?和乎?-战略路线分歧严重(十九)


秦桧的意思,是要赵构仿道家无为而治,静待事态发展,赵构岂能听不出来,他笑道:“此言差矣,要想成事,我看还是要先有所施为才可以,只是我们现在就像一个没有一点力气的病人,只能慢慢调养,来年身体好了,我当极力经理中原。”


刘豫被废后宋军兵力的部署:吴玠在川陕和金军相持,张俊、岳飞两军主力在长江以南,淮河流域的宋军自刘光世被罢以来,虽然群龙无首,但由于是和刘豫伪齐接壤,现在伪齐国已灭,中原混乱,因此不用担心再起战火,唯有韩世忠在江北楚州(江苏淮安)的部队比较危险,伪齐灭亡后,考虑到韩世忠在楚州的部队成为孤军,容易被从山东和淮南而来的金军两面攻击,因此赵构命令韩世忠将总司令部迁到长江南岸的镇江,而将主力留在楚州。


对此命令,秦桧特别上奏道:“韩世忠的司令部迁到镇江,他在楚州的部队要常年保持高级戒备,部队家属要妥善安置,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做到万一金人南下,他们能全力捍卫。”


由此看出,秦桧极力要达成对金的议和,议和的基础在于双方以黄河为界,对现有南宋的土地,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土地,还是有着寸土不让的底线。


赵构在加紧内部部署,穿梭于宋、金之间的王伦又及时给赵构带来了好消息,完颜昌让他带来口信:“双方(议和)已经没有障碍,很快就可以达成了。”


对王伦带来的消息,宋庭内部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是主战派(或反议和),大多数人,特别是文官们认为时不我待,现在正好乘着刘豫被废的有利时机主动打过去,一举收复中原,迎接二帝;二是议和派,议和的主导者自然是赵构,他理由很简单:“我的父亲尸首,母亲和哥哥都在金国,不议和他们就回不来。”赵构的意思很明白,是我的父母兄弟在金人手里,而不是你们。


从双方的口水仗看,主战派目的是两个:一是收复北宋以来所有失地,二是迎回二帝,只是达成目的要靠战争解决;而议和派目的也是两个:一是只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二是迎回二帝,达成目的靠对金纳贡解决。


对主战派来说,当时的形势对宋确有利的一面,部分伪齐将领率军反正,如“伪齐武显大夫、知寿州宋超,率军民来归,”驻淮南的刘琦也报告“伪齐的淮北兵归正者不绝,今岁合肥度可得四五万众”。而金军中的汉将还有杀金将来降者,如“金知蔡州刘永寿杀乌噜贝勒,率城中遗民来降。”这些都给主战派以极大的信心。

战乎?和乎?-战略路线分歧严重(十九)


事情总有两面性,事实上,宋军中部分官军对金军还存在畏惧心理,在宋的几支部队中,和金作战次数最多,取得对金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是吴玠军,可是这支精锐中也不乏对金恐惧的将领,他的裨将马希仲就是典型,马希仲有“恐金症”,接到进攻熙州(今甘肃临洮)命令后便畏缩不前,其实熙州城内的百姓在“地下党”组织下已准备起义,结果马希仲被守城金将的一句:“援军已到,即日准备反攻。”吓得连夜逃之夭夭。


套用某个特殊年代的话:“我们(宋)一天天好起来,敌人(金)一天天烂下去。”但正如赵构所说,宋是羸弱不堪正在好转的病人,以宋目前的国力和军力,用战争方式和议和方式,哪一种能让宋获得最大的好处,这是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


在金的内部,也分主战和议和两派,主战派自然不希望将已获得的土地再还给宋,而议和派则认为金目前的军力已无法与太祖和太宗时相比,而且朝政松弛,和宋国开战已经没有胜算,金又是游牧民族,对农耕缺乏经验和技术,他们要的是钱财。


有人向完颜昌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把宋徽宗夫妇尸首和所有赵氏宗亲以及宋的所有土地送还,只要求宋每年纳贡;中策是送还宋徽宗夫妇尸首,但在国土上维持现状;下策则是以议和为名出其不意攻宋,求得侥幸获胜。但献策之人最后说的一句话颇能代表金的处境:“今宋请求送还徽宗尸首,要是我们不答应,惹得宋国大军白衣素缟铺天盖地而来,理曲在大金而不在宋。”


说明此时金国内部也有一些人对宋的军力颇为忌惮。


战还是和?大多数决策者面临这个决断时,一定是痛苦的,但是赵构似乎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对他来说,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