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在白門樓上為何聽從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

清山雅舍


曹操其實不算是聽從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而是本身就已有殺意,即使容其歸順也是要時時提防的,畢竟前車之鑑擺在那。呂布其人品及作為本不為曹操所欣賞,但於現場廝殺勇猛無比,而曹操向來愛才,所以一時又起了招攬之心,故而有此一問。而劉備的這句話只是使他心裡的平衡更加偏向了殺呂布的一邊而已。

從後面青梅煮酒的談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曹操眼中袁紹之輩都不足以稱為英雄,所以呂布這種貪生又無義之人的生殺根本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若是生,則得一員猛將;若是殺,則除去一隱患。當時一起被擒的將領中,唯有當初對曹操有救命之恩的陳宮是曹操真心想留住的,文中寫到“操有留戀之意”,但反覆勸說最終無果,只能“起身泣而送之”之後厚葬。除此之外,呂布即使為主將,也並不得曹操青眼,他的生死根本無足輕重。而劉備當時的這句話只是提醒曹操呂布其人威脅極大,留之弊大於利,不如殺之。

而劉備的這句話說的也很有藝術,及其恰當的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又不是直接表明態度。換而言之,劉備如果直接表明呂布威脅甚大,應除之。以曹操多疑,可能反而未見得會聽。

那麼劉備為什麼說了這樣一句話呢,原因其實有三。其一,此前劉備為徐州之主時曾收留呂布,而此時劉備投靠曹操帳下,劉備沒有為呂布求情首先有避嫌的傾向。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如果此時為呂布求情,必會引來曹操的猜忌,有勾結拉攏之嫌。所以劉備此時不能求情;

其二,劉備此前收留了呂布,而呂布卻恩將仇報趁其在外時奪了徐州。雖又轅門射戟解圍之事,但呂布與劉備實是有仇怨的,劉備沒有理由為敵人求情;

而其三,即使不為其求情,劉備為什麼一定要置呂布於死地呢?前面說過,有了上面兩點原因,劉備當時是不能為呂布求情的。而呂布又是翻臉無情之人,若是留下,日後必然記恨劉備不為其求情之事,且二人本就有仇怨,必然不死不休,劉備此時將其置於死地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在於曹操,曹操乃世之梟雄。丁原董卓之輩無法駕馭呂布反被殺,但曹操未必不能駕馭。且曹操實力雄厚,可以為呂布提供一切他想要的高官厚祿,良駒美妾。以呂布之勇,若是日後真的死心塌地的為曹操所用,必然是劉備爭奪天下的一大勁敵。

所以,劉備必然在曹操多疑擔憂上面加上一筆,借曹操之手除掉呂布,也除掉自己當下的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心腹大患。


寒汐


呂布是三國時代最強的武將,他弓馬嫻熟,號稱“飛將”。在很多的戰場上,都能夠看到呂布的身影。他率領的騎兵是當時最精銳的騎兵,而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馬被人稱作“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稱雄一時。

但是,呂布此人雖然武力超群,但是聲譽極差。最主要的一點,他是被當時的人公認的見利忘義,輕於去就的人。他在剛開始是丁原的部下,後來被董卓引誘,就殺了丁原去投奔董卓。在董卓那裡,他受到董卓的器重重用,情同父子。可是就是因為和董卓的小妾有私情,就翻臉殺了董卓。

後來在關中戰敗後,他來到關東。先是投奔袁術,後又投奔袁紹,都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被陳宮推舉,襲取曹操的兗州,逐漸成為一路諸侯。他和曹操作戰失敗後去投奔徐州的劉備,不久就趁劉備出征襲取了徐州。

最後呂布在袁術、曹操和劉備這些勢力中來回爭鬥,最終被曹操和劉備一起包圍在下邳。最終,背信棄義的呂布眾叛親離,在白門樓被曹操擒獲。

呂布被擒後,為了活命對曹操百般乞憐。史書在當時是這樣記載這段歷史的: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我們看這一段歷史,就感覺有幾個疑點。那就是,劉備和曹操之間的關係。曹操和劉備是表面和睦,內心猜忌的關係。在處理呂布的問題上,為什麼曹操會聽取劉備的意見,他不怕上了劉備的當嗎?

其實,我們看這一段記載,就應該能夠看出來,如何處理呂布,曹操在事先已經有了打算。只是在最後實施的時候,他猶豫了。這是因為,呂布給他的誘惑太大了。

我們知道,曹操本身就是個愛才之人。他用人的標準就是唯才是舉。呂布的武力是當時最強的,尤其是他的騎兵更是天下無敵。如今呂布滿口討饒,要歸降於自己。這樣殺了他似乎十分可惜,這讓曹操感到遲疑。

曹操猶豫主要還是兩個原因,一是當時馬上要對袁紹作戰,正是用人之際,對呂布這樣的武將殺之可惜。如果能夠收為己用,肯定會大大提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二是呂布口口聲聲投降,殺了他對自己的名聲會有一定的影響。

在這個時候,劉備看出了曹操的猶豫,於是他向曹操勸說,讓他汲取丁原和董卓的教訓,免得將來落得個丁原和董卓的下場。曹操同意了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

劉備和曹操互為死敵,他這次向曹操進言,實在讓人難以捉摸。如果他真的想害曹操,那麼他應該讓曹操收下呂布,然後再從中取事才對。為什麼要替曹操除了這個隱患呢?

這是因為,劉備已經看出了曹操的心意。曹操肯定要殺呂布,那種遲疑只是故作深沉。劉備如果不按照曹操的心意說話,反而會引起曹操的猜忌。因此,劉備選擇了進言殺了呂布。

這是因為,劉備曾經想將呂布收為己用,可是反而被呂布搶佔了基業。但是,劉備心裡知道,自己收服不了呂布,曹操可不一定收服不了。如果曹操收服了呂布,那曹操的勢力如虎添翼,更無法對敵了。所以,讓呂布去謀害曹操這一招是有風險的。

如果殺了呂布,就消除了一切風險。呂布一死,對大家都沒有影響。而且劉備在曹操那裡還得到了信任,兩全其美,劉備何樂而不為。

而曹操自己呢,他本意就是要殺呂布的。在聽到呂布的乞降後,曹操馬上在心裡開始了盤算。他在衡量留下呂布會出現哪些利弊。

留下呂布,曹操就多了一員大將,正如呂布所說,自己的騎兵在呂布率領下,肯定會戰鬥力大大提升,會對以後的戰爭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從弊端來看,留下呂布的好處也就僅此而已,而弊端則是一大堆。首先是呂布這個人狼子野心,兩面三刀。他不是屈居人下之人,在利害面前,他絲毫不講道義。留下呂布,以曹操多猜忌的性格,怎麼能夠放心?

第二,曹操馬上就要和袁紹交手。袁紹的勢力要遠強過自己,以呂布的性格,到那個時候,呂布再反叛自己,投奔袁紹。那麼曹操就成了養虎為患,自食其果了。

第三,自己手下收降了大批的呂布的將領和士卒。這些人中,有背叛呂布的,見到呂布被重用肯定會心裡不安。而那些同情呂布,被迫投降的人,會暗中擁戴呂布。這無異於曹操自己分裂自己的軍隊,得不償失。

曹操經過一番的考慮,已經下了殺呂布的決心。但是,他為了考驗劉備,故意給劉備說話的機會。當劉備說出呂布不能留的意見後,他就坡下驢,殺了呂布。

曹操用採納劉備的意見的形式殺了呂布,既向大家顯示了他愛才不忍的一面,又將罪過推給了劉備。果然,呂布臨死不抱怨曹操,反而謾罵劉備是無信之人。這樣一來,投降曹操的呂布軍隊,都會感恩曹操,不齒劉備。這樣,曹操也就達到目的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覺得:

1.曹操不算是聽從只能說是建議 因為三姓家奴不是白叫的 曹操也害怕呂布背叛他 所以他就殺了呂布

2.殺呂布對劉備和曹操都是有利的 他們都害怕呂布與他們為敵 所以殺了他才是最好的選擇




絕圇影視


曹操當時對呂布,屬於可殺可不殺狀態

呂布勇武,曹操是親眼所見,當年虎牢關呂布一己之力力克群雄,換誰都想手下有這種猛將。

曹操這人自己武力一般,所以偏愛武將,我已經說過多次了,曹操手下,武將好混,文官難熬。他本人也可以算文武雙全的人。

呂布善變性格曹操心知肚明,他其實就是有點猶豫,一方面肯定呂布的武力,但另一方面也知道呂布的德行。

這就是一個古老話題了。對於人才的定位

一等人,有德有才

二等人,有德無才

三等人,有才無德

四等人,無德無才

無疑,呂布屬於第三等。如果說呂布就是一些其他毛病也就罷了,譬如貪財好色等等,但這廝一直野心龐大,誰當他主公誰倒黴。劉備收留他結果也被鳩佔鵲巢……實際上這裡就看出陳宮的謀略確實一般水準。呂布是莽夫,佔徐州必定是陳宮的主意,這個用腳趾頭都能猜到。當時那種情況,陳宮應該讓呂布把徐州讓回來,而不是取而代之。

這個事辦得特別餿。

呂布名聲不好,先殺丁原再殺董卓,我覺得當時除了他親兵,應該沒幾個良將願意投奔他,他聚攏的無非物以類聚,都是些三等四等

劉備的話只是幫曹操下了一個決心,其實也是,這呂布動不動就窩裡反,真用上了,不說其他曹將不滿意,要是有一天也被呂布背後捅一刀,曹操估計也得後悔死。所以藉著劉備的話,殺了也就殺了。

曹操這麼問,還有一層意思,含義是告訴天下人,你們看,我是沒打算殺呂布的,是玄德的意思,其實就是甩鍋,殺呂布用劉備來頂鍋。其實劉備想殺呂布也說得過去,畢竟呂布奪了他的徐州,這個理由說得過去


善良之子86


呂布在三國裡是公認的戰力第一,有萬夫不當之勇,劉關張三人才能勉強和呂布戰成一片。

不過,呂布的名聲卻不太好。呂布本姓呂,父早逝,後來拜丁原為義父。不過在丁原攻打董卓時,呂布卻將丁原殺死,又認董卓為義父。在董卓手底下沒多久,又因為貂蟬,將董卓殺死。被罵做“三姓家奴”,為人反覆無常,不忠不義。

曹操是個非常愛才的,尤其是像呂布這樣戰力無雙的人,但同時曹操也是個非常多疑的人,“夢中殺人”就是他的傑作。

曹操一直認為劉備是個較為仁義的人,對劉備的印象是寬厚待人,當然這是劉備的自我保護色。曹操認為現在連劉備這個厚道人都表示呂布不能相信,不能為我所用,怎麼辦,那就殺唄!


櫻花下飲茶


對於“曹操為何聽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而這些原因,都有必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去一一分析。

白門樓事件

說起這個事件的背景,中間有著一連串的事件,我們需要耐心地梳理一下。起初,呂布在“連環計”事件中殺了義父董卓後,便與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在長安火併爭權。結果,對方兵多,任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大敗而逃。先是北投袁紹,但是袁紹一看這人連殺兩任義父,嚇壞了,堅決不接納呂布。呂布沒辦法,只能又灰溜溜地南下在河內郡駐紮。河內郡離曹操的根據地兗州比較近,當時曹操正在攻打徐州的陶謙,原因是陶謙的手下殺了曹操的父親。而陳宮和張邈抓住這個機會引呂布入兗州,起兵造反。老窩被端,曹操只能回頭反攻呂布,經過一番對戰,呂布又一次敗退,向東投靠徐州的劉備。此時陶謙已病逝,讓徐州牧於劉備,被劉備接納後,呂布又一次忘恩負義,將劉備擊敗,反客為主,佔據下邳。而一年多後,曹操在完成迎獻帝、擊袁術等大事後,再度發兵攻打徐州,欲滅呂布。結果,呂布節節敗退,最終被曹軍圍困在下邳。由於當時發生糧荒,曹操欲速戰速決,便採納郭嘉、荀攸的計策決了泗水、沂水,淹了下邳城,最終俘虜了呂布。

據《三國演義•第十九回》記載: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在白門樓上,呂布乞求投降,曹操便問劉備意見,結果劉備出言提醒曹操丁原和董卓的下場,那意思自然是呂布此人留不得。

不得不殺

前面說過,曹操之所以聽從劉備建議殺呂布有兩方面原因。而這兩個原因從上段的事件脈絡種不難發現。

一是因為呂布此人反覆無常太甚,毫無忠義之心,坑人無數。曹操當時正在為對抗袁紹做準備,需要將周邊的勢力都清除一遍,穩定後方。若是不殺呂布,一旦呂布再次起兵造反,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二是因為呂布畢竟是當時的有名人物,一方諸侯,若是隨意加害,曹操的容人之量可能會被人詬病,要知道當時一個主公的名望是招攬人才的重要法寶,只可強化不可毀傷。曹操算準劉備不願自己如虎添翼,順勢借劉備之口說出呂布該死的原因,這樣自己也不會因殺呂布而有什麼副作用。

其實,曹操並非是聽從了劉備的建議才會殺呂布,當時就算是劉備不那麼說,曹操出於第一個原因,也會殺了他。而這一切,都是呂布自己毫無底線地惡劣操作所導致的,怨不得別人。


三味翁童


大家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故事,比如認為華佗開顱是想要刺殺自己,於是把華佗殺了,實際上華佗根本沒想過害他。還有因為害怕有人謀害自己,殺了給自己蓋被子的近侍。所以,看似是曹操聽劉備的話殺了呂布,實際上是曹操自己不想讓呂布留下。先說呂布,呂布雖說是一員猛將,但有勇無謀,而且人品還不怎麼好,就像劉備說的那樣,“明公想想丁原、董卓就知道了。”什麼意思?呂布這個人,愛認乾爹,更愛殺乾爹,先是跟丁原,後來把丁原殺了,後是跟董卓,董卓也沒啥好下場,所以收了呂布,說不定哪天也把曹操殺了。之所以說曹操借劉備的手,是因為曹操知道呂布不能留,但呂布手下的將領還是可以歸順的。其他將領一看是劉備讓把呂布殺了的,只要對呂布有一點恩情都不會投靠到劉備的手下,而曹操則是不費吹灰之力,坐收漁翁之利,其實殺了呂布也是怕有後患,如果不殺的話,到時候呂布和劉備一聯合對曹操沒好處。總之,就算劉備說不殺呂布,曹操也會找其他藉口把呂布殺了的。





國際製作人


曹操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曹操之前就說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說出了劉備在曹操眼中的位置。曹操心裡很明白,劉備將來是要跟曹操爭天下的,曹操想除掉劉備但是找不到一個藉口,正好借這件事情來試探下劉備的忠心,如果劉備建議留呂布一命,那麼明顯是在坑我曹某人,其心可見,可以此為由誅殺劉備。

當然呂布被殺還有其他原因:

第一點:最直接原因就是呂布這個人人品不好,張飛一直稱呂布為三姓家奴,為了貂蟬背叛董卓,後來又趁著劉備外出,直接接管了荊州,呂布只知道為自己謀福利,做事情不知道思慮,為了另外一個好的而害死曾經對他好的恩人,他的名聲令人擔憂!

第二,呂布也非常英勇善戰,手持方天畫戟橫掃天下,同時呂布又是一個練兵奇才,對打仗練兵很有方法,到時呂布很多部下都歸順了曹操,如果把呂布也收歸部下,那麼他和他原來的部下會不會再次舊情複合,本身剛收歸的部下就還沒有收復人心,現在又多了一個他們原來的老大,會不會讓他們合起夥來再次謀害我曹操,還是一個問題。這也是曹操擔心的原因。

第三,當時的局勢。袁術、袁紹、公孫瓚都有實力,雖然只有袁術的勢力越來越大,只有袁術會對曹操產生威脅,但是袁術照樣也很會用人,如果呂布被對方掠走,反而是對自己的傷害,但是該留還是該殺呢,想了想呂布的為人,想了想呂布的生平,唉,只能可惜了這位絕世大英雄了,面對生性這麼謹慎的曹操,本身我都有這麼多的敵人需要消滅,你還出來插一腳,讓我再費這麼多心。

總之,呂布必須死,詢問劉備,這就是曹操厲害的地方呀,自己心裡有數,再聽聽別人的意思,感覺合適就按那個人說的辦,建議的人肯定很開心,曹操也開心, 因為出事可以甩鍋了。



relover


謝謝平臺,巜三國演義》中曹操為什麼能聽呂布的話絞死呂布呢?公元“189年,董卓廢掉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漢獻帝任董卓做了相國。,董卓控制了朝政大權,無惡不作,殘暴無道,老百姓恨之入骨。好多英雄豪傑想除掉他,都因董卓加強安全防護外,主要是身邊有一個少年英雄一一一那就是呂布。呂布字奉先,是一名無敵天下的英雄。武藝十分高強,他原來是丁原的部下,是丁原的義子,董卓帶兵攻打洛陽時候,派人許以高官厚祿,令他殺了丁原。結果,按照董卓的計劃,果然,殺了義父丁原,接著投靠董卓,認賊作父。無論董卓走到那兒都把呂布帶著,呂布頭戴花冠,騎著一匹赤兔馬。手使一杆方天畫戟,唇紅齒白。英雄威武,所向無敵。因為大家懼怕呂布的勇猛,一直沒有人對董卓下手。結果,董卓為籠絡呂布,認他為義子。怎樣才能了董卓,這就是王司徒′王允使出連環計。用家裡歌女貂蟬使用美人計。離間了董卓和呂布關係。呂布一怒之下為紅顏。又殺了董卓。接著呂布在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l97年),這時呂布帶兵離彭城二百多里下邳住紮。這時,曹操聯合劉備,‘(劉備還沒成氣候只帶幾百小兵)於第二年正式征討呂布。當時,因呂布在彭城已經大戰幾次。都因呂布有勇無謀,未能取勝,這才在離彭城正東方向下邳州,關上城門,以逸待勞。曹操在梁地遇到劉備經在彭城(徐州)商議,這就是上面介紹征討下邳的呂布。曹操兵還未到達目的地,就寫信給呂布,向他分析利害得失,勸他投降,呂布雖然勇猛,但缺失佈局謀落,但曹操大軍戰將很多,呂布心中害怕,因為上面交待過,呂布殺了義父董卓後,董卓親信殺了王司徒,又追殺呂布,呂布驍勇但連日苦戰,筋疲力盡最後帶親信逃往彭城,迎頭又遇曹操幾次敗於曹軍,才住紮下邳城。上面說曹操送信勸降呂布,呂布心中搖擺不定,手下陳官獻計,但呂布聽信妻子建議,偷偷派遣部下官員許汜、王楷向袁術求救,可袁術為了保存自已,堅決不派兵。呂布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其它′各派勢力也不敢與曹操抗衡。只有苦戰曹軍,呂布在曹軍圍困下愈戰愈敗。於是曹操令人開鑿溝渠,將沂水、泗水引灌了下邳城。下邳城水深沒膝,士兵厭戰,呂布站在白門樓上。望著黑鴉鴉,密密麻麻曹軍。呂布無妥之下打開城門迎接曹軍進城。呂布見到曹操,還不死心。並向曹操說我已歸順與你,請你放了我吧。而曹操望著呂布心中愛才之心陡起想收為已用。曹操回到帳與劉備說到呂布歸降之事。劉備深知曹操,但呂布不仁不義連殺兩位義父。留下千古罵名。不能放虎歸山。曹操經劉備這一提醒,這樣三姓家奴有奶便是娘,一但他得手,連我也殺。曹操想到這兒,即命人捆綁好呂布,呂布想通過劉備說服曹操,但結果恰恰相反促成曹操決心殺呂布。呂布臨行前大罵劉備知恩不報,反而為仇。最後被吊死在下邳東門一一一白門樓。劉備深知呂布曾在袁紹的大帳裡救過他的命。而他為什麼要借曹操之手絞殺呂布,這就是劉備有他雄心的想法,那時,各路地主武裝割據,軍閥混戰,劉備的雄才大略,恢復漢室,他是皇室後代。每殺一個本領高強的人,為他復辟皇室掃清路障。如果留著呂布。曾經三兄弟都敗於他手,留著他是他的後患,反覆跟曹操交代,此人不可留,就這樣東漢未年。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勢力最大,劉備過著顛沛流離流浪生活。一無軍隊,二無大將,只有張飛、關羽跟著他東跑西顛。連一塊共發展根據地也沒有,所以,要圖大業。不能有婦人之仁。這就是劉備借刀殺人之計。


布丁姥爺姥爺


首先曹操聰明過人,他是必殺呂布。而這殺呂布的劊子手卻要通過劉備來操刀,實在有點栽贓的意思了[捂臉]

劉備在當時可謂名聲比較好,而且手下有關羽張飛這等大將,所以曹操對劉備一直給予禮敬。

曹操去問劉備如何處理呂布,也是對劉備的一種試探,從後文來看,曹操一直在試探劉備的才能,“青梅煮酒論英雄”更是一次驚險的交鋒。

劉備對曹操說,不要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場,這個說法其實也是和曹操所想不謀而合的,所以曹操由此順勢殺了呂布,而讓別人以為是聽從了劉備的話殺了呂布。

實乃奸雄也[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