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没有像哥伦布一样地理大发现,原来因为这个


1405年到1433年,在这28年间,明朝政府前后组织了七次极为盛大的航海行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

据《明史》记载,为了此次远航,明朝政府一共打造了240多艘航船,其中最大的一艘航船长约150多米,需要两百多个人才能启动。当时舰队中的船只几乎都能够容纳上千人。

这次航行,从太平洋的西安跨越到印度洋甚至到了大西洋附近,访问了30多个国家,带回来了无数奇珍异宝。

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盛大航海之行!

郑和下西洋没有像哥伦布一样地理大发现,原来因为这个

可是,我们发现郑和的航行并没有使明朝发展成跨越大洋的强大帝国,反而是在100多年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郑和下西洋没有引起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认为是郑和走的路线有问题;有人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只是为了宣扬国威;也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暗中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并非为了探索和掠夺;还有人归咎为当时封建统治者思想的狭隘性……

原因有很多,那今天就针对经济这一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众所周知,15世纪的明朝尚还处于封建社会之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使当时百姓过得十分安稳;国家内外也没发生什么能“伤筋动骨”的大灾难,朝廷也算稳固。

郑和下西洋没有像哥伦布一样地理大发现,原来因为这个

国家强盛、内外安定,统治者便有了计划这次大航行的资本。

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一条连接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变得越发清晰。

当时明朝所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深受外国人的喜爱,产品远销亚欧国家,使当时的明朝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商业贸易处于有利地位。那么统治者怎么会想着靠海外扩张来发展经济这种事呢?

也就是说,在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客观原因和统治者对探索其他大陆索然无趣的主观原因的双重作用之下,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引发地理大发现。

反观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原本由地中海到达东方的传统水上航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占领,这使得西方人到东方进行贸易的成本被抬高。为了节省成本,许多西方商人就会想要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郑和下西洋没有像哥伦布一样地理大发现,原来因为这个

并且,在15世纪,欧洲的商业持续发展,在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之中,西方国家因为进口大量的香料、瓷器、丝绸等物品,而使西方的黄金和白银大量流入东方。为了缓解欧洲的金银紧缺的情况,也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想要进行海外贸易的西方人越来越多。

哥伦布就说过:“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进入天堂”这番话。

在渴望黄金白银的主观能动力的驱使和传统商路受阻的客观压力之下,西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航海风潮,于是,便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所以说,从经济层面来讲,郑和下西洋没有引起地理大发现或许不是一种偶然,可能更是一种必然。

郑和下西洋没有像哥伦布一样地理大发现,原来因为这个

虽然大航海时代的确让人心驰神往,但是在新大陆发现过程中却伴随着血腥和暴力,不禁令人唏嘘。或许明朝政府没有掀起地理大发现,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并非是件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