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地方政策“打架”,購房者聽誰的?

中央與地方政策“打架”,購房者聽誰的?| 老哥直播

中央始終堅持“房住不炒”


週一的房產點評中,我們曾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感覺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不同步?


中央始終強調“房住不炒”,但疫情期間,已有30多個城市出臺救市政策。以往都說買房跟著政策走,這樣的情況下,跟中央政策走,還是跟地方政策走,無疑讓投資者陷入迷茫。


首先我們要明確中央是什麼態度。


中央始終把控著房貸政策、房價漲幅,將房價漲幅控制在5%以內,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


2月19日晚,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明確稱,

“房住不炒”仍然是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主導方向,銀行可通過LPR加點方式確定個人房貸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過程中,要堅決貫徹落實“房住不炒”定位和房地產市場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效實施,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水平基本穩定。


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其中針對房地產領域明確,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繼續“因城施策”落實好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從央行的會議精神看,中央仍然想保持房地產政策的穩定。


中央與地方政策“打架”,購房者聽誰的?| 老哥直播

地方政府推行“因城施策”


而地方政府的立場觀點就完全不一樣,疫情期間,有41個城市出臺了和房地產相關的救市政策,有的城市甚至還突破“四限政策”。


比如衡陽,出臺新政對購房實行契稅補貼,對大學生購房補貼5萬元;更令人沒想到的是,二線城市如蘇州,也出臺了比較激進的政策,簡單說就是價格不封頂、不限價了,並“取消了執行42個月的強制性現房銷售政策”。


蘇州這樣一個2019年房價大漲的城市,為什麼會急於救市?其實,蘇州政府的現狀或許是多地政府現狀的縮影:


第一,地方政府現在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度非常高,如果土地出讓金跟不上,各地政府財政壓力將會很大;


第二,地方基建規模大,政府債務沉重,不少中小城市地方政府財政都處於破產邊緣;


第三,近年來經濟不景氣,減稅壓力大,再加上這些年地方政府融資規模被抑制,又碰上疫情的影響,壓力自然非常大。


地方政府的有壓力,放鬆調控的要求就更加迫切。未來,經濟壓力、財政壓力會越來越大,進一步放鬆調控也是情理之中。


中央與地方政策“打架”,購房者聽誰的?| 老哥直播

中央和地方,最終目的一致


但這幾天中央的調子似乎也有所改變。2月23日中央召開的會議提出:


1、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


2、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


3、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


4、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可見,中央已經開始擔心“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地方債發行量會增加,國債也會增加。


中央說的第四點非常重要,現在中西部、東北,很多地級市、縣和縣級市已經面臨“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巨大壓力,衡陽、駐馬店之所以出臺樓市新政,就有這個因素。


因此,當經濟出現趨勢性變化之時,中央對地方的調控政策都會默許,甚至有可能出臺更有力的刺激政策,從“因城施策”,演變為“因國施策”。所以購房者不必為表面上的不一致感到手足無措,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到目前為止,雖然堅持“房住不炒”,但經濟遇到困難,大家首先想到的還是房地產救市。因為救了房地產,才有可能保住經濟,

必要時夜壺還是拿來要用的


至於夜壺的用有多大?能不能三番五次擔當救經濟的重任?各類刺激政策如果一齊出臺,那麼樓市會不會又是一輪大行情?低位救市和高位救市效果有什麼不同?下次直播,我們將詳細討論這些問題,歡迎大家收看。




總編| 二叔 主編 | 曹李鵬 主筆 | 小雨

見習編輯 | 張兆強 運營 | 曹李鵬 出品 | 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