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運用“查詢”挖掘關鍵信息、鎖定重要證據?權威解答來了

科學運用審查調查措施中的查詢

挖掘關鍵信息 鎖定重要證據

查詢,是監察法規定的十五項調查措施之一。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等對查詢措施的使用做出了原則性規定。實踐中,協助查詢機構主要包括銀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

查詢內容事項主要有開戶資料、流水明細、交易憑證、保單信息、證券交收賬戶和資金交收賬戶明細等。

規範有效的查詢獲取的證據客觀性高、證明力強,在審查調查特別是初核階段得到大量運用。

下面結合具體案例,對使用查詢措施需要注意的地方談幾點體會。

案 例

林某,中共黨員,某市國有企業董事長。2015年8月,林某私自決定將企業資金200萬元出借給其親戚孫某。企業會計王某按林、孫二人要求,將200萬元匯至孫某個人銀行卡,用於相關經營活動。2015年12月,孫某將200萬元及約定利息歸還企業。2018年8月,市監委對舉報反映的林某有關問題線索開展初核。核查組通過銀行查詢了林某、王某、孫某等人銀行流水,研判出與本案有密切關聯的商人杜某。經比對杜某、林某銀行流水發現,2015年10月的一天晚上,二人都在香港某商場有POS機刷卡記錄,其中杜某一筆奢侈品消費金額達38萬餘元。核查人員結合大數據分析,判斷兩人涉嫌不正當經濟往來。通過銀行查詢,紀檢監察機關快速掌握了重要證據。

一手續要合法、規範

總體要求是“程序規範,手續完備”,具體包含內部審批、查詢實施兩個方面。監督執法工作規定對不同級別幹部的財產信息查詢有不同的審批要求,申請報批時要遵守“一事一申請”原則,嚴格執行相應的分級審批規定。對查詢對象的確定必須符合“涉案性”和“必要性”原則,既要應查盡查,又要防止隨意擴大,要嚴守保密紀律。查詢實踐中,少數人員存在重視外部規範、輕視內部程序的問題。一些基層單位單純從方便查詢考慮,批量印製《協助查詢財產通知書》空白文書,導致啟動查詢程序較為隨意,存根聯與外查聯信息填寫不一致,這些情況應當及時糾正。查詢應當“雙人雙證”,做到人員、證件一致,證件、文書相符。

此外,在實踐中,存在上下級監委工作人員協同查詢、紀檢監察系統外借調人員參與查詢、異地協作配合查詢等做法,有時出現查詢人員證件不一致的情形,導致協助查詢機構提出異議,增加了解釋成本,影響了執紀執法規範性和嚴肅性,應予注意。

二方式方法要適當

目前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種類繁多,不同機構對協助查詢的要求、反饋時效、信息要素和載體形式各異,無統一章法可循。查詢實踐中應當多加留意積累,做到精準查詢,提高效率。在查詢方式選擇上,主要有自主查詢、委託查詢,櫃檯查詢、後臺查詢,線下查詢、線上查詢等。具體採取何種方式,應當根據審查調查所處環節,綜合考慮查詢目的、是否作為證據使用、時效要求、人手條件等因素確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讓“數據多跑路”。對作為證據使用的信息,應當進行線下查詢,收集符合書證要求的紙質材料。櫃檯查詢和後臺查詢都屬於線下查詢,區別在於提取信息的數據庫或權限有所區別。櫃檯查詢效率高,但數據質量普遍不如後臺查詢。對一些年份較早、對有關信息有特殊要求的查詢事項,通過銀行數據管理部門後臺查詢,通常能較好地實現查詢目的。如果反饋的信息數據量很大,查詢人員在現場查驗紙質材料是否符合證據形式要求的同時,還應儘可能協商獲取相應的電子版材料。對委託查詢的,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向協助單位出具相關措施文書和《委託調查函》。

案例中,在對林某問題線索的初核階段,核查組通過前期大數據研判,確定了7名查詢對象,共梳理出55個開戶行信息,涉及19家銀行,都採取了規範、高效的方式進行了查詢。

三分析研判要精準

查詢只是手段,分析研判才是關鍵。要善於構建“點、線、面”的研判思維,從海量數據中挖出“富礦”,推動案件辦理。

“點”,就是要善於捕捉可疑交易等有價值的信息點。在林某一案中,核查人員正是通過耐心細緻地梳理比對,發現林某和杜某在同一時段同一地點有刷卡消費記錄,結合其他關聯信息,判斷出杜某涉嫌行賄,為突破案件找到了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對作為證據使用的某筆進出賬信息不能簡單停留在流水層面,應當進一步從銀行機構、銀聯單位查詢提取相應的交易憑證,核實確認相關信息,防止出現差錯。實踐中,有些人員在查詢賬戶信息和銀行流水時,不注意調取與之有往來的對方賬戶信息及相關對賬單、打款憑證等,分析研判時習慣直接在相關流水賬中標註對方的姓名、交易數額等提示性信息,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線”,就是要有“串珠成線”的機敏,緊盯疑點結合其他證據進行發散思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上述案例中,林某問題線索材料中並未出現杜某的名字,核查人員正是通過對相關資金流水的上下游關聯追索、碰撞比對,才讓杜某“浮出水面”。

“面”,則是要有“拼圖成畫”的系統思維和整體觀,在全面梳理被查詢人賬戶資金和交易狀況的同時,要關注交易備註、網點代碼、摘要信息等內容,捕捉被查詢人消費特點、交易習慣、行動軌跡等非財產性信息,結合對通信信息的分析,不斷勾勒豐富被查詢人的“畫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