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你自己的抗風險力

美國基督教神學家尼布爾曾在19世紀30年代寫過一段《寧靜禱文》(以下是維基百科收錄的洪宋弦的譯文): 神啊, 請賜與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睿智,好讓我能區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如今,你聽到這個“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可能第一反應是覺得平淡無奇。我知道這個方法,又能怎樣呢? 也許會很不一樣。匹格里奇把“斯多葛控制二分法”的效果稱為“愛比克泰德的許諾”——如果你真的能區分你能控制的事情和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並且將兩者區別對待,那麼你在心理上,就會是不可戰勝的——在面對人生起伏的時候,你就能真正做到寵辱不驚。

增強你自己的抗風險力


第一種人,只要環境有明確的規則,做事有明確的路徑,他們都會表現得很好。他們是好學生、好員工。但是,他們應對不了急劇變化的場面,如果有一天突然失業,他們的痛苦程度會比第二種人高得多。而第二種人在正常環境中往往會很難過,非得找到特別適合自己的特殊環境,才能表現出色。 成功策略的第二步是發現自己的特長,尋找適合自己的環境。你不一定能找到,也許那樣的環境根本不存在。就像羅伯特·弗蘭克在《成功與運氣》中說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的確就是運氣。

2016年有一本暢銷書叫《恆毅力》(Grit: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Grit”這個詞對應的中文差不多是“堅忍”的意思,那本書的作者、心理學家安吉拉·達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把 Grit 定義為“熱情+堅持”,說能堅持,也是人的一種素質,需要好好培養.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面對生活的打擊,人會產生“三個P”的情緒:自責(Personalization)、永久化(Permanence)和普遍化(Pervasiveness),認為自己就是不行,這個困難實在太大,根本過不去,這件事只能就此罷了。樂觀的人並不是這樣的。不管遭受多大挫折,樂觀的人總是在告訴自己: · 困難都是暫時的,只不過偶爾發生,沒關係,不影響大局。 · 這次的失敗只不過是因為某個特殊的原因。 · 這不是我的錯誤——不是我不行,只不過今天我的運氣不好而已。

所謂“保金斯基三原則”,就是要在可控和低成本的狀態下儘可能多地嘗試新事物,不怕失敗,取得反饋。硅谷有句格言叫“要多失敗,快失敗”(fail fast,fail often),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