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上有很多经典电影,有没有比较适合普通大众看的比较贴近生活的电影?

用户5024731289364


1。 《我不是药神》

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的剧情片[1] 。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2019年,该片获得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

2020年3月12日,《我不是药神》发布日本版海报,片名译为:薬の神じゃない,确定将于5月1日起在日本上映。[5]

2。 《私人订制》

《私人订制》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出品的喜剧电影,冯小刚导演,葛优、白百何、李小璐、郑恺联袂主演,范伟 、宋丹丹、李诚儒、王宝强、成龙等参演。2013年12月19日正式上映。

2014年3月18日该片被评为"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

3。 《前任三》

《前任3:再见前任》是前任系列作品的第三辑,由田羽生执导,韩庚、郑恺、于文文、曾梦雪、罗米主演的爱情片。

该片讲述了孟云和余飞都因为一点小事而与各自的恋人林佳、丁点分手,秒变单身的两人不甘平庸,在久违的黄金单身期里放飞自我,却又频频翻车引发爆笑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12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18年8月18日,被评为2017年度优秀爱情影片

4。 《亲爱的》

《亲爱的》是由裴军执导,闫妮、何冰、曹炳坤等主演的家庭伦理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一段上世纪80年代的错位爱情故事。李宝丽与郑坚是一对欢喜冤家,然而宝莉为了“嫁个文化人”而选择了马学武。从此,三人的感情、生活一片混乱,就此衍生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5。 《无名之辈》

《无名之辈》是由饶晓志执导,陈建斌 、任素汐潘斌龙、 章宇、王砚辉、九孔、马吟吟、程怡、宁桓宇、邓恩熙等主演的荒诞喜剧电影。

该片围绕一把丢失的老枪,讲述了一对低配版的劫匪,一个落魄的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毒舌女,这些“无名之辈”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故事

6。 《后来的我们》

《后来的我们》是由刘若英执导,张一白监制,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主演的青春文艺片[1]。

该片讲述了一对男女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相识,从那之后,二人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历经恋爱、分手、错过、重逢的故事

7。 《暴裂无声》

《暴裂无声》是由并驰(上海)影业有限公司、和和(上海)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犯罪悬疑片,由忻钰坤编剧兼执导,宋洋、姜武、袁文康、谭卓等主演。

该片围绕一个孩子的失踪展开,讲述矿工父亲追寻孩子踪迹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延展出中国真实的面貌、冷暖色差的故事









二楠看电影


说到适合普通大众的比较贴近生活的电影,我推荐葛优、丁嘉丽主演的《卡拉是条狗》。该部影片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阶层,向观众展示了都市小人物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并在2003年上映后获得了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奖,以及第1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影片用一条狗的遭遇作为主线,反映了普通老百姓迷惘的生活状态和对尊严的渴望。

该片编剧路学长把主人公的名字起作“老二”,单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就说明了这个人物的卑微和不入流。老二的狗“卡拉”因为没有狗证,所以被警察带走了。老二为了把卡拉“救”出来,用尽了一切办法。

于是,在营救卡拉的十八小时里,老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前前后后找了四层关系,并且也不停地在人性和金钱之间做选择。老二之所以这样费劲周折,其实是因为他已经把卡拉当作了自己的家人。就像他在影片里说的那样:每天都是我变着法儿让家人高兴,但只有在卡拉那儿,我才感觉有点人味。

而这样的一句话,却反映了老二无奈的生活状态。他是个普通的工人,自认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外形邋遢,两眼无神,拿着微薄的工资,是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疲惫而无助的中年男人。他的妻子和孩子都瞧不起他,但是唯有在卡拉面前,老二能获得些许尊严。于是,他找回卡拉的决心,才那样坚决。实际上,他也是想找回自己仅有的那点自尊。

不得不说,葛优把老二这个渺小如尘埃的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对自身境况的麻木和无奈,都通过葛优无声的肢体语言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很多观众在这个人物身上找到了共鸣。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满足了观众的内心需求,但是影片对社会和家庭表象的真实反映却值得人们反思。

电影的结局是完美的,我们从最后的字幕了解到,卡拉又回到了老二家,而老二次日就去给狗狗办了证。于是,生活似乎重又回到了原先的轨道上。

但是这样的结局对老二来说内心是否真正得到了慰藉?他折腾了这么久,只是想不花钱让卡拉回家,最后还是免不了掏钱办事的结果,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但整件事又充满了人性的矛盾和困惑。而这不正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看似平常却又令人烦恼的生活琐事的写照吗?

其实,影片已经将老二与卡拉融为了一体,老二是卡拉,卡拉是老二。他们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却又不堪一击。因为人情的重负和家人的忽视已经把老二压得抬不起头来,唯有在卡拉身上找安慰了。

但是尽管如此,影片并未丢失人性中最真实的东西,那就是善良和爱。因为在我们的生命中,爱和正义才是贯穿生命始终的唯一主题。影片虽然结束了,但是这样的故事情节和深层涵义,仍旧值得我们去反思。


晓峰道娱乐


《六弄咖啡馆》是根据作家吴子云(笔名藤井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爱情片,由吴子云执导,董子健、颜卓灵、宋伊人、林柏宏、欧阳妮妮等主演。

其实这部电影最开始是在抖音刷到了男主和女主在咖啡馆分手的一个片段,里面男主小绿有这么一句话:我与你同在,你到底懂不懂这个什么意义,我与你同在。对,我是没有看到你的无助,但你有看到我的努力了吗?我与你同在,我与你同在,我tm与你同在啊!

其实看到这句话当时感触挺深刻的,其实每个男孩都有一段无法磨灭的回忆,其中一小部分男孩子喜欢的,是远在异地的女孩子,很不巧,我也是其中一位。

其实喜欢一个电影并不一定需要这部电影有多么的出色,很多电影和音乐一样,带给我们的是来自内心的平静,能让我们与其共鸣。

就跟电影里的男主一样,我们经历了最开始的甜蜜,与她度过的那些美好日子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可是为了学业,我们最后还是不得不异地而恋。

其实不管是怎么样的爱情,总有一方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虽然自己知道无法陪伴在喜欢的人身边,但是通过电话,视频,我们都在努力的把自己最美好一面展现给另外一半。如同电影里剧情一样,我们在休息的时间会踏上去往异地的旅途,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为此我无怨无悔。

电影的编剧真的很懂女孩子,同龄的男女,似乎都是女孩子更成熟一些,她选择了与我截然不同的道路,曾经我也像电影中的男主一样,歇斯底里的质问她,骂她,那个时候的我们真的不太明白女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只是天真的认为我们已经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其实现在想想,年轻的我们以为拼命对另一半好就是爱情,现在想想,那顶多是一种取悦,对于一些女孩子来说,更是一种负担,我们没法在她们身边去感知她们的痛苦和无助,同样的,我们以为她们需要的是惊喜和快乐,结果,她们需要的东西是我们无法给予的,所以每每看到这个电影,想起当年我一本正经的说过的那些甜言蜜语,心头总有一些遗憾。也许这就是青春,一个充满遗憾的回忆。

只不过,我的运气要比电影里的男主要好一些,我可以继续生活,可是电影中的男主经历的挫折和变故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这,同样也导致了一个与我们不一样的结果,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有遗憾的,可以自己去看看,我记得西瓜视频就有。

最后,当年的痛苦其实现在已经记不清了,脑海中出现的更多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回忆,每次想到,嘴角也会止不住的上扬,很感谢她,给予了我一个不一样的青春,也感谢自己,可以继续坚强的走下去。


负卿城


介绍汤姆·汉克斯,反正他演的也都是大片

出生日期:1956年7月9日

出生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康克德城

身 高:1.80米

主要作品:《绿色奇迹》(1999)《拯救大兵瑞恩》(1998)

《网络情缘》(1998)《阿波罗13号》(1995)

《阿甘正传》(1994)《费城》(1993)

《西雅图不眠夜》(1993)《长大》(1988)

获奖情况:1994、1995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199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98年美国电视艾美奖杰出短剧集奖

1989、1994、1995年金球奖剧情片最佳男主角奖

1994年MTV电影奖最佳男演员奖

在好莱坞众多明星中,有谁能从令人同情的“同性恋”演到憨厚的“低能儿”、从临危不惧的“宇航员”演到英勇无比的“二战大兵”,且部部叫好卖座?汤姆-汉克斯做到了。

汤姆天生一张娃娃脸,相貌平平,极具喜感的脸加上逗趣生动的演技,无论什么角色,一经他的表演,就变得有血有肉,令人难以忘怀。他曾于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是当今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电影明星之一,“好莱坞黄金时代领头雁的再生”。

汤姆-汉克斯,1956年7月9日生于美国加州康克德,父亲艾摩斯-汉克斯是厨师,母亲珍娜-特纳在医院工作。5岁时,父母离异,小汤姆-汉克斯开始跟着父亲四处奔波,频繁地转学,适应一个又一个的新的环境和继母。由于父亲对他采取放任态度,汉克斯一直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从不接受别人的命令,“过去的经验培养出我独立自主的精神”,使他学会用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这种流浪的生活最终在加州奥克兰市划上了句号。汤姆的表演生涯是从高中的戏剧表演开始,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加州查伯得学院,并加入学校的莎剧剧团,开始系统地学习表演,接触到专业的演技培养和表演训练。毕业后,汤姆来到纽约寻求演艺事业的发展。年青的汤姆十分清楚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相信凭着自己的追求和毅力,一定能在电影界创出一片江山。

1979年,汤姆首次在一部低成本电影《他知道你很孤独》(He Knows You’re Alone)中扮演角色。不久,又主演了电视滑稽连续剧《亲密伙伴》(Bosom Buddies),这部戏上演了整整两个季度,使汤姆-汉克斯的名字开始渐渐为观众所熟悉。1981年参演了《迷宫与怪兽》(Mazes and Monsters),受到一定好评。1984年汤姆-汉克斯的表演受到了大导演罗恩-霍华德的赏识,提出让他主演由迪斯尼公司制作出品的《美人鱼》(Splash),汤姆的精湛演技立即引起了影评家的注意,他们对汤姆在影片中既有风度而又不失幽默的形象赞不绝口,汤姆开始走上成名之路。

1984年后汤姆又接连拍摄了喜剧片《单身汉聚会》(Bachelor Party 1984)、《红鞋男子》(The Man with One Red Shoe 1985)、《妙语如珠》(Punchline 1988)等影片,他逐渐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喜剧名星。特别是在1988年的影片《飞越未来》(Big)中大获成功,形象生动地扮演了一个一夜之间长大成36岁男子的12岁男孩的角色,将儿童的纯真、幽默与顽皮表现在成熟男人的身上,一举获得包括奥斯卡、金球、学院、纽约影评家协会等四个奖项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奖。汉克斯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渗透到表演之中,带着一种全新的创造,他对喜剧的理解不再是凭着直觉,而是真正体会到了喜剧的深层内涵。他开始对自己创作有意识地拓宽戏路,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一个会“搞笑”的喜剧明星。此后,他在1990年《虚无的篝火》(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1992年《女子棒球队》(A League of Their Own)和1993年《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中分别担任主演,并引起了一连串的轰动。尤其是在《西雅图夜未眠》中,汤姆真情的表演,展示了他成熟的演技,令观众为之泪下。此片成为汤姆演艺生涯中的转折点,开始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明星。

同年的另外一部影片《费城故事》(Philadelphia)把汤姆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在片中他扮演一名被艾滋病折磨而遭歧视的同性恋律师。这是对他演技的一次重大挑战,为此汤姆亲身体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冒最大的风险才意味着可能有最大的收获”。影片征服了评论界和广大的观众,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他本人也获得了这一年的金球奖和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4年,春风得意的汤姆-汉克斯又向全新的角色发起了挑战,他在《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扮演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弱智人,毅力坚强、忠厚诚实,日后终成传奇人物,表现了人们在新时代的全新价值取向,汤姆成了一代美国观众的偶像明星。由于在影片中的成功演绎,汤姆在1995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誉,又一次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金像奖杯,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连续两届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他的身价大大提高了,片酬高达两千万美元。

1995年汤姆又给人们一个惊喜:主演了太空史诗片《阿波罗13号》(Apollo 13),将历史的英雄再现银幕,创下了5亿美元的超级票房记录。1996年,汤姆开始涉足新的领域,这一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以60年代摇滚乐为背景的影片《那一天传奇》(That Thing You Do!),充分展示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虽然这部影片并不成功,但汤姆的编导才能还是得到了体现。1998年汤姆参与编、导、演以及制作的电视影集《飞向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在艾美奖提名会上风光一时,汤姆大有集编导演于一身之势。1998年由著名导演斯皮尔博格执导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再一次把汤姆推向了事业的高峰,并由此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演技日趋成熟的影帝形象。

1999年汤姆主演了由著名监狱片导演法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改编自畅销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说的《绿色奇迹》(The Green Mile)一片,汉克斯扮演典狱长保罗,与狱中的罪犯发展出一段动人的友谊,剧情动人。汤姆为此片牺牲形象,增肥数十磅。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片在北美上映仅六周,票房即突破一亿美元,成为汤姆第十部票房破亿的巨片。印证了当代美国男星中,汤姆是演技和票房的绝对保证。

2000年汤姆的新片是《漂流》(Cast Away),影片讲述的是汤姆扮演的船务公司调查员一觉醒来后,发现被漂流到荒岛上,从此过起蛮人生活。汤姆又开始为此片蓄发及减肥18公斤,忽胖忽瘦,好不辛苦,但体现了汤姆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1999年在洛杉矶公布的一项投票评选中,汤姆-汉克斯抢走了汤姆-克鲁斯的宝座,荣登“好莱坞最值钱明星”的榜首。可以说,仅从演技上来讲,汤姆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当今影坛第一人。他人缘好,从不摆明星架子,有着很好的公共形象。他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我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是我亲手打造的一张木床,我觉得简直太舒服了”。

汤姆结过两次婚,有四个小孩,家庭幸福美满。第一次婚姻是1978年与女演员兼制片人珊曼莎-路易斯结合,生下长子柯林及长女伊莉莎白,1985年汤姆与珊曼莎分居,1987年两人离异。汤姆与现任妻子瑞塔-威尔森初次见面是在他演出电视剧《亲密伙伴》期间,1985年,两人因在《志愿者》中合作而坠入爱河,1988年4月30日在纽约举行了希腊传统式婚礼。由于受儿时父母离异的影响,汤姆非常珍惜家庭婚姻,是好莱坞有名的“新好男人”。汤姆与瑞塔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生于1990年的曲斯特与1995年出生的楚曼。


快乐哈雷拉


推荐一下我心目中贴近生活的电影,有一些找不到配图,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

1、《青岛往事》;有那么些感动人但是有贴近生活的电影。黄渤把角色演活了,但是这个角色不是特别讨喜。整部剧节奏怪怪的。总体是部良心电视剧,虽然剧情漫长,但还是和爸妈在两天内看完。说的是那个年代的爱恨纠葛,国恨家仇。很喜欢巩峥啊,貌似是他演得最好的一部剧了,黄渤依旧是炉火纯青的演技。

2、《乔家大院》;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一代奇商乔致庸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他并非白手起家,他有祖上留下的家业,但是他受命于危难之时,接手家业实属无奈,这也成就了乔致庸,终成一代晋商。剧情设计曲折,陈建斌、蒋勤勤等演员演技在线,打造了一部好剧。只是有些细节不太合乎情理,不过瑕不掩瑜,总体还是好的。

3、《大清盐商》;题材很好,演员很好,可惜虎头蛇尾,再一剧中前后逻辑多处不和,汪朝宗处处说盐商难处,又着实说不出来难在何处。 青麻头对阿克占是否有龙阳之好? 阿克占到底要什么东西?为什么总是装的要赴汤蹈火的架势?又处处出不明所以的招。 然后还有一段似有似无的插曲红颜恋,各种乱七八糟。 当历史剧来看,所得甚少。

4、《大河儿女》;这部剧看了第一二集便觉得还不错,便推荐给了老爸,结果和他一起又把这部电视剧看完了,陈宝国确实演的很不错,自从大宅门的时候就觉得他演的很好了,反正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视剧,毕竟当初能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播出,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5、《平凡的世界》;看了平凡的世界,让我感触很深。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6、《父母爱情》;看了第一集就想继续向下看了,本剧最成功的人物是德华,一生任劳任怨纯朴的农村女人,刘琳演技真的牛。回想安杰从住别墅的娇小姐到海岛洗衣做饭的家庭妇女,到后来可爱的小老太太,感觉恍如隔世,他们经历了那段动荡的年代,安杰性格却始终未变,找一个像江德福那样情商高的男人真的幸福。

7、《鸡毛飞上天》;张译和殷桃的演绎都很精彩,前25集的奋斗比较真实,把义乌人从无到有,鸡毛换糖,诚信信任这些演绎的很好,开四门,进四出六,广交朋友,都是最朴实的商界的做人道理,后面部分商战很多情节就有些意淫了,没有想象的好。

8、《战长沙》;这部电视剧是朋友推荐的,非常喜欢。从战争时期长


娱乐斯巴达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赵薇《亲爱的》

昨天“电影亲爱的原型仍在寻子”上了热搜,又将“拐卖儿童”这一令人悲痛的社会问题推到大众眼前。

电影讲述的是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寻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抗争的故事。

可电影终归是电影,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影片中“韩德忠”的原型孙海洋,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整整13年,一直坚持在寻子的道路上。

他说:“儿子被拐5年后,不忍回家见到父母渴望的眼神,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每一个新年伊始他都会想,今年最好是把孙卓找到。”

每到儿童节、母亲节、国庆节等热闹的时候,孙海洋的家里都是安静的,没有人会提起“过节”等词汇,更不会提起“孩子”。

丢了孩子再生一个就行了

我们都知道要看好孩子,出门抓紧孩子的手,不让孩子离开视线,可是人贩子丧心病狂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12月17日傍晚17:45分左右,在上海火车站,一名妇女当着亲妈的面,公然想要抱走孩子。

当时,王女士带着孩子在车站出口休息,一名推着婴儿车的中年女子快速走向王女士的小女儿,一把抱起孩子就往婴儿车上放。

这一切就发生在几秒之内,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在一旁站着的王女士见状,上前拦住了中年女子,把孩子抢回了自己的怀抱。

王女士对警方说:“我小孩就在这里,她抱着就跑,还说:‘跟妈妈走’,然后她就准备跑,我就直接把她拉回来。”

目前涉案女子陈某因涉嫌拐骗儿童已被刑事拘留。

幸亏这位母亲反应及时,没有造成悲剧,否则人贩子得逞以后,造成的后果无法想象。

一般情况下,人贩子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较低,在他们眼中,孩子不是拥有情感和思想的生命体,而是一个“商品”,他们认为贩卖孩子来钱快,“丢了孩子再生一个就行了”。

而且作案手段简单粗暴:“好哄的就骗,机灵的就抢,实在不听话的就打晕带走。只要大人不注意,一般都能得手!

甚至还会因孩子哭声太大,怕招来人,就把孩子丢到河里。

残忍至极,无法想象,更不可原谅!

而且拐卖事件一旦发生,伤害的不仅仅是整个家庭,孩子的身心会受到更严重的创伤。

惟一使我们善良的, 就是家庭教育

电影的导演陈可辛在一次接受访问中说:“我觉得唯一使我们比较善,比较明白,比较正的,就是家庭教育。

我碰到过的有问题的人,通常都是童年不幸福、家庭关系不好的。我没有跟彭高峰聊过,但我觉得他肯定家里是不错的,这跟有没有钱没关系。”

彭高峰是文乐的父亲。他曾说找回儿子后却像“二次拐卖”。因为文乐回到家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养母的关系,甚至看起来很想念养母。

于是彭高峰决定让儿子给养母打电话,还回去看过儿子的养母。

这得是多么宽厚的胸怀,才能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跟自己的“仇人”聊天。

这得有多么强大的承受能力和自信心,才能忍心让孩子再去面对那些过往。

直面自己惨痛的过去,是多少人都无法做到的。

可彭高峰明白,孩子已经长大了,在他最需要情感支持的那几年,是养母给了他温暖,即便自己很不舍得,但是如果不让孩子面对过去、面对养母,他就永远也不能迈过心理那道坎儿,永远也不能接受新的生活。

就像陈可辛说的,彭高峰一定经历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强大的内心来支撑孩子直面过去。

和谐、有爱、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孩子。

就像我们前面讨论有关“杨烁暴力式育儿”话题时说的,暴力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会代代相传。

这种影响不仅会从孩子的语言方式、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还会从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中体现出来,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龙魂电影


最贴近生活的电影,不逊《百鸟朝凤》,那些名字那些年你看过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些名字那些年》这部电影呢?可能很多听到这个名字觉得很陌生,因为这是一部小投资的电影,里面的主角也没有什么名气,更不用说进行什么规模宏大的宣传了。但是就是这样的一部小众电影,在上映一年后还能够得到7.9分的评价,真的是很不错了。小编原本只是对里面的一句话感兴趣,没想到看了以后却被里面真实的情节所打动了。

电影其实很简单,讲述的是两个姐妹之间的故事,不像寻常貌合神离、最后分道扬镳的俗套剧情,里面的主线、支线都充满了温情。都说越成熟就变的越复杂,以为人心都是这样的凉薄;但是反过来想想难道不是因为被繁华迷住了眼,看不到真情了吗?

陈露和燕子是两个从小处到大的好姐妹,她们都是苗族人,按照她们的习俗,女孩子在成年的时候就必须要有白鸟衣,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燕子妈早早的开始为女儿准备,甚至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而陈露因为只有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因为年龄百病缠身,所以没有人为她张罗。

就在这时,男主陈陆涛出现了,他的身份是一位支教老师,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个有着白鸟衣、声音好听并且能够唱民族歌曲的女孩。而这两个女孩分别占了其中的一个条件,经过纠结以后,燕子决定将白鸟衣送给好姐妹,完成她的梦想。但是事情并非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在她带着陈露去买首饰的路上,弟弟因为淋雨失聪了……

就这样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两个小女孩也因为压力和误解犯下了错误。后来陈陆涛记下了她们借下的钱,并且帮助她们偿还债务……在故事的最后,燕子找到了他,他们两个都在为支教而努力,并且为这座小山的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看这部电影。






小楊说娱乐


不请自来!我觉得贴近生活的电影一般都是比较现实的,比较能反应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我看过的一些电影里,其中《悲伤逆流成河》我就挺有感触的。虽然现实中的校园暴力并不会像电影里的那么严重,但是也值得我们反思。

易瑶在跳河的时候的那种义无反顾,是要经历了多少绝望,才会不带一丝犹豫的跳下去!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学的欺凌,朋友的不信任,旁观者冷漠的态度,太多太多足以杀死一个人。

可能我是个学生,还体会不到社会的那种残酷,但是校园暴力这方面的问题我是深有体会。

当同学刻意远离你,冷落你,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承受,去自我消化。严重一点的可能会因此得了抑郁症。所以我能体会到易瑶跳河时的决绝,也许离开对她才是真正的解脱,才是真正的快乐!

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让家长,老师更加注意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学生。多去关心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不是所有的错都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他们不懂事,是真的校园暴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的多!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美好的校园生活


七七哑


能贴近生活的电影我觉得可以从爱情、亲情、友情这几个方面,往往这类电影都是从小人物、小事情开始,让观者犹如置身其中,小故事大感悟。推荐以下几部比较老的电影,但题材和演员我都认为很棒呢。


1、《心动的感觉》法国片,年份1988年

这片因为有了苏菲玛索这位女神,一开始就增添了不少好感,年轻时期的苏菲玛索真的太惊艳了,她可以拍文艺片、爱情片、战争片,每个角色都能发挥得很准,如现在推荐的这部《心动的感觉》,她在里面扮演一位女大学生,本来以为自己的理智可以战胜爱情的诱惑,其实并不为然。放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对于爱情都是蜻蜓点水,希望点到即止,又或者对爱情期望太高反而跌得越痛,一段感情中,对错双方皆有,你爱我就要爱我的一切,你爱我就不要改变我,真是要这样么?


2、《春季来的人》日本片,1998年

我个人是挺喜欢看日本的家庭片和温情片,拍得特别细腻,现在推荐的这部是相米慎二导演1998年的作品,这位导演很擅长这类型的题材,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环境下小市民哀苦的生活。整部影片对焦在一个普通家庭里面,父亲赚钱,母亲全职在家,但爷爷这一角色的缺失所带来的“怨”气一直跟随着这位父亲的生活,某日爷爷突然出现了,让这个家庭带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最深印象就是爷爷病倒在床上时,用自己体温去孵化鸡蛋来哄孙子,不知为何看到这里我泪奔了。


3、《求爱的人》日本片,1998

其实推荐这片我也有点犹豫,因为实在太残忍了,但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是经常充斥着各类伦理惨案么?求爱的小孩是悲哀的,如同该片中小女主角天生出来她母亲就对她极度不爱,可以说是嫌弃和粗暴,但在女孩心目中不管母亲如何残忍,她还是渴望着母亲的爱,多悲哀的故事,想想自己身边的小孩个个都能得到父母的呵护和疼爱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呀。有时候看看这类催泪片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现拥有的幸福。


螺旋白萝卜


贾樟柯是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天才,从他的电影中可以看到震撼人心的美感,以及他与生俱来的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力,这些都给予观众独特的视角,看到当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的电影摒弃传统的文学性叙事方式,直接引导观众进入影片人物所生活的环境,与影片人物同呼吸,共同感悟人生,具有真正的电影感 ;他的电影超越了国家与地域的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作品独特的电影美学,启发和影响了从欧洲、亚洲到南美很多导演的创作,他的名字已经载入了世界电影的史册。(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奥利维耶·佩尔、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主席瑞娜塔、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综合评)贾樟柯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他具有勇敢的创新精神,是继安东尼奥尼之后最会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导演。他的电影一直带领人们理解当代社会 ,拥有一种描绘社会现实的纪实风格,在中国经济起飞之后,他的电影总在提醒人们关注人在其中的境遇。(法国《电影手册》、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开罗国际电影节综合评)

贾樟柯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特立独行,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他直言批评当代中国电影缺乏对真实生命的关注,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 。他的电影一般被定义在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的范畴内,但在某些作品中也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是为了将观众从过去电影完全表现现实、复述现实的规律中解脱出来,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读解角度,带有些许后现代意味。(东方早报网、《今日影评》综合评)

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104] 。他的电影天才地结合了经典形式和前卫方法,在动荡变化的现实中准确地描绘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核心危机,发展了德西卡、罗西里尼所开创的美学传统,在当代继续发掘出现实主义电影崭新的美感。(西安晚报数字报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节综合评)

贾樟柯对于身处其中的世界极为敏感,擅长将个体的、私人的经历与体验翻译成集体记忆及共通的时代特质,擅于捕捉当下决定性的一刻、并将之置于历史的棱镜下考量,常常能将一个角落翻译成世界或将世界翻译成一个角落,他热爱凝视那些经常被忽略的平常面孔,使用非职业演员,将普通人的生活翻译成某种生机勃勃的东西,某种更加形而上、而非物质化的东西。他用精湛的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呈现中国普通百姓,展现他们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中设法规划自己的人生,尤其体现出了年轻一代的希望及挫折,他的工作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获得高度赞扬。(腾讯网、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委会)

世界观众因为贾樟柯的电影而开始了独特的了解人性之旅,他目光和现实相交织的时候,总能有闪电般的发现,他的电影清晰的描绘了人类的遭遇 。当现实逐渐发生微妙变化时,贾樟柯一直敏锐调整着自己的角度与步伐,未来他依然是可能打通中国独立电影与商业市场通道的探索者。(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凤凰网文化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