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率下跌,銀行著急了,為什麼老百姓不喜歡存錢了?

一直以來,中國老百姓都保持著老實謹慎的性格特徵,不太敢花錢,不太敢投資,也就是說最喜歡存錢。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老百姓這點做得非常好。所以,中國的儲蓄率一直遠高於其他國家,這讓銀行擁有充足的資金,將這些儲蓄轉向投資,成為了保證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

儲蓄率下跌,銀行著急了,為什麼老百姓不喜歡存錢了?

不過,最近有觀點表明,中國的儲蓄率在下滑,值得警惕,而且可能儲蓄斷崖式下跌。真的是這樣嗎?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儲蓄率在改革開放後,開始緩慢上升,90年代後期有一點回落。進入2000年後,迎來高速增長,儲蓄率從35.6%飆升到2008年的51.8%,增長率為16.2%,這也代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進入2010年以來,中國國民儲蓄率就開始下降,據IMF預測,在2022年之前,中國國民儲蓄率將持續下降至接近40%的水平。從51.8%到40%,確實是斷崖式下跌,這個值得警惕。

儲蓄率下跌,銀行著急了,為什麼老百姓不喜歡存錢了?

儲蓄率下跌,也就是說老百姓不存錢了,或者說是沒錢了。2019年11月末中國人民幣存款餘額192.28萬億元,同比增長8.4%,與以前16.2%的增長率相比,下降不少。

從這裡可以看到,中國居民的儲蓄意識在不斷下降,隨著儲蓄率下跌,最著急的應該就是銀行了。銀行的收益主要是靠大家來存款,然後拿出錢貸款給企業,給個人買房,以及投資等等。錢少了,意味著資金少了,那賺到的錢自然就會減少。

那儲蓄率下降,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老百姓真的沒錢了嗎?越來越窮了嗎?

1、中國居民錢很多都花在房子上

中國人存款變少,確實是沒錢存款,因為都花在了買房上面。《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專題——中國居民槓桿率和家庭消費信貸問題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家庭有60%的債務都集中在房貸上。

曾經,有媒體報道,在深圳這種高房價的城市,一個家庭有90%的開銷都花在了還房貸上面,所以,根本就沒有存款。這也是因為中國人實在太看重房子了,買房成為了很多人的最大目標。

儲蓄率下跌,銀行著急了,為什麼老百姓不喜歡存錢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中國樓市銷售額達到了159725億元,同比增長6.5%,是近四年來最低增速,2016年到2018年增長分別為34.8%、13.7%、12.2%。從增速來看,近四年處於下滑狀態,這也符合國家從2016年開始實行了嚴格的樓市調控,並起到了效果。但是2016年之前增長肯定很快,中國居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買房。

儲蓄率下跌,銀行著急了,為什麼老百姓不喜歡存錢了?

一線城市均價破5萬,二線城市破3萬,三四線城市破萬,五六線城市破8000,過去5年來,中國房價經歷了一次高速的增長,老百姓買房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房地產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很多人不惜借款買房,不要說存款,不負債已經很不錯了。

2、90後人均負債12萬

被花唄等網貸工具支配的90後群體,據說人均負債高達12萬。年輕人剛入職場,工資微薄,每個月不但是月光,還要借錢生活。

儲蓄率下跌,銀行著急了,為什麼老百姓不喜歡存錢了?

花唄、京東白條、各大銀行信用卡,各大網貸平臺,不斷給你送錢花,年輕人又抵擋不住對新鮮事物的誘惑,瘋狂借錢買買買。消費觀念早已和上一輩不一樣,他們主張提前消費,今天花明天的錢。

琳琅滿目的產品,抑制不住的虛榮心,沒有買房養娃的壓力生活,新一代年輕人肆無忌憚的”揮霍“,不再存錢,不為以後生活考慮。少了這一代的存款,儲蓄率自然就會下降。

3、人口紅利逐漸減少

出生率越高,儲蓄率上升越快,而退休人口比例增長,那儲蓄率就會下降。實際上,中國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60週歲以上人口達到了2.5億,到2030年,佔比將達到25%。2015-2030年,我國25-49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由40.9%降至33.6%。

儲蓄率下跌,銀行著急了,為什麼老百姓不喜歡存錢了?

消費性人口不斷下降,那儲蓄率自然就會下降。這就是為什麼國家要放開二胎,鼓勵大家生孩子,就是因為老齡化的到來。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想生孩子,這也是一個問題。

人口紅利減少,並不是什麼好事,人口要維持一個平衡才行,不然影響是很多方面的,看日本就知道。

不過,儲蓄率下降是必然趨勢,馬雲和曹德旺還有一個不同的觀點,馬雲說中國有13億消費人口,而曹德旺認為只有2億,其他11億隻有維持生活的能力,並沒有消費能力,也就是說沒有閒錢。因此,對於儲蓄率下跌,你怎麼看?你有多少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