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佛系抗疫"行得通?回顧昔日歐洲抗疫史,值得深思

據海外網3月19日報道,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截至3月19日,全球疫情累計確診215955例,我國以外確診人數超十三萬,就在當天,僅新增確診數達1.8萬例,局勢刻不容緩。

歐洲

然而,我們注意到,歐洲有些國家此時採取了消極且佛系的做法。就拿英國來看,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朗斯13日曾稱,"大約60%的英國人將被感染,以防止其在未來爆發",瓦朗斯所說的正是英國將要採取的群體免疫政策。根據權威計算,如果按照這一比例,英國上下將有約4000萬民眾感染這一病毒。

有英國專家對此辯解稱,一旦大多數人感染此病毒,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已對此產生免疫力,社會自然能實現所謂的"無為而治"。在醫學史上,確實有群體免疫這一概念,不過目前獲得群體免疫的唯一方法是接種疫苗,至於讓大多人患病,再獲得群體免疫的做法,即便放眼國際社會,也聞所未聞。那麼這種做法當真有跡可循?我們來看看歷史把。

歐洲

我們知道,歐洲之所以對此次疫情並不重視,事實上是與他們本國的文化有關係的。在歐洲這塊土地上,鼠疫、天花、霍亂等大流行病,都曾在歐洲爆發,至於各類小型流感更是數不勝數。歐洲人對待流感的態度是不夠重視的,許多人認為,普通流感即便得上,也很難致死,所以防護的意義並不大。

還有歐洲人崇尚的"民主"、"人權"等信仰,"封城"等字眼對他們來說更是十分忌諱的。目前許多歐洲人在社交媒體仍然持有這樣的想法,他們有的甚至表示,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難道這一次還能有區別?

歐洲

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實例。在歐洲歷史上,最出名的莫過於發生在十四世紀的鼠疫,人們俗稱為黑死病。該病在定位上屬於一級傳染病,比現在的疫情等級還要高,可見其恐怖程度。

根據統計,當下疫情普遍致死率在2%左右,而當時該病的致死率一度高達90%,情況並不樂觀。據瞭解,該病也存在人傳人的事實,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

在當時,鼠疫事實上是老鼠身上的鼠疫桿菌導致的,不過當時歐洲人不知道這一科學事實,只採取控制人流的措施。在當時繁華的水城威尼斯,最先出臺了一措施,遺憾的是,患病的人阻止了下來,但卻讓船上攜帶病毒的老鼠和中間宿主跳蚤溜進了城內,很快,病毒在威尼斯蔓延開來,當地疫情也以失敗告終。

不過有一個數據卻是真實的,即便威尼斯沒有找到真正的病毒源頭,但採取的防疫措施仍然是有效的,當時鼠疫對威尼斯的破壞遠小於該病在其他歐洲地區的肆虐程度。最終,這場黑死病席捲歐洲,造成2500萬人,歐洲損失了近40%的人口,真可謂是教訓深刻!

歐洲

後來,人們也逐漸意識到這一情況,雖然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但隔離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防控主要依靠處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以及保護高危人群,正是有了這些有效的措施,鼠疫才最終在歐洲銷聲匿跡,注意,這裡不是滅亡,只是暫時消失。

撫古思今,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歐洲在歷史上,除了鼠疫,還有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疫情,經驗與教訓也都十分深刻。很多歐洲人面對疫情,總是天然的有一種輕視的態度,對當代醫學的發展程度也有著更強烈的自信。

不過,必須提醒他們的是,如果真的存在無為而治,那麼歐美必將使歷史重演。況且更重要的是,一些國家採取的消極政策,不單單是對本國人民最大的不負責,也是對世界的不負責任,他很可能讓一些國家付出的巨大犧牲付之東流。

歐洲

當下,疫情不再是某個國家或地區面臨的危機,而是一場全球性危機,同時也是全人類不得不直面的一場"硬仗"。疫情來得猛烈,就越要求國際各方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對抗疫情,方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所以,歐洲的"佛系抗疫"並不是如今對抗疫情的最好辦法,積極主動採取防控措施,做好防控工作才是度過這道難關的關鍵所在。

希望在國際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這場疫情能儘快過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