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成為歷史,合夥人模式6個經典模式!

僱傭成為歷史,合夥人模式成為主流!

01

增量分紅模式

傳統的僱傭模式激勵體系是工資+提成+獎金+福利增量分紅模式是在傳統的薪酬體系下增加利潤分紅。

公司可以先約定目標業績與利潤,當達到目標利潤後,可以把超額或者增量的利潤分配給團隊核心人員,存量可以按照公司90%,員工10%分配,增量部分可以是公司50%,員工50%,體現激勵的效果。

像永輝超市的合夥人制度,面向一線的店長、員工。實施合夥人制度效果明顯,2014年永輝員工人均工資從2309元增加到2623元,增加了14%;日均人效從1610元提高到1918元,升高了19%;而離職率從6.83%降低到4.37%。

02

虛擬股模式

虛擬股並不是真正的公司股份,比如華為的虛擬股,本質上是一種分享制。可以將公司或者事業部資產換算成多少股,然後授予員工一定數量的虛擬股。

虛擬股有分紅權資產增值收益權這種模式對財務核算要求比較高,要特別設置好進入、調整、退出機制,特別是退出時的資產增值收益。

03

實股註冊模式

公司與核心高管合資成立公司,共同運營業務。根據出資額的多少確定股份比例,還可成立董事會,共同決策。

合夥制公司模式下,公司有控制權,員工有經營權和分配權可以設置一定的期權池和激勵機制,公司一步步過渡股份,激發員工的創業熱情。

這種模式需要員工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或通過借貸解決。類似的案例有芬尼科技的內部創業案例,用創業大賽和人民幣選出優秀的合夥人,效果很不錯。

僱傭成為歷史,合夥人模式6個經典模式!

04

風險投資模式

員工成立公司,母公司作為投資人,只出錢不出力,員工出力,也可出錢。比如項目估值500萬,公司投資100萬,佔股20%,年底分紅。

公司也可要求確保資產回報率不低於多少。像海爾的創客模式,讓人人都是CEO,在公司平臺創業。

05

內部交易模式

員工成立普通合夥企業,內部約定分紅比例和經營機制。公司將產品以成本價+合理利潤供給店員合夥企業,合夥企業利用公司的門店資源進行經營。

公司不用再給店員發工資,從僱傭變成合作,該模式還具有避稅效果。像海瀾之家的經銷商模式、拉夏貝爾以及蜂巢的合夥人制度都是很好的嘗試。

06

項目跟投合夥模式

項目跟投合夥模式將公司的業績、股市的表現、投資的風險與員工切合聯繫在一起,項目開發的過程中,項目所在區域公司相關人員要求必須跟投項目,共享利益、共擔風險;而管理者須將年終收入購買公司的股票;使得所有人員的收入不再僅僅靠個人績效考核來定,而是與公司的收益、項目的收益緊緊捆綁在一起。

早些年的萬科合夥人制度不必多說,效果有目共睹。去年的地產黑馬中梁地產同樣用獨立核算和項目跟投制度挺入中國地產40強,在多級激勵體系下,區域公司對自己區域的所有項目經營實行“費用包乾”,超出費用部分,由區域公司全體承擔,結餘部分由區域公司全體進行分享。區域公司可進行最高不超8%的項目跟投,要求核心管理層強制跟投,其他人員自願跟投。同時企業提供內部槓桿,既滿足公司的強制跟投要求,又能保證股東利益,更

激發所有員工的“老闆意識”,共同參與經營,共享企業經營成果。團隊被激活、協調更順暢、營銷更生猛,迅速拿下三線、四線房產市場。

僱傭成為歷史,合夥人模式6個經典模式!

關注凱哥,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