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以德育人


人的品德是天生的?

還是由教育得來的?

天賦和教育在人的發展中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教育家 | 蘇格拉底:以德育人

蘇格拉底 Socrates

(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蘇格拉底從30歲開始從事教育活動,以培養有德行、有智慧的治國人才為己任。歷時近40年教育公眾,尤其是青年。


蘇格拉底一生沒有創辦過有固定的校舍的學校。但是,雅典的廣場、體育館、商店、街道等,都是他的課堂。他隨時隨地會跟人們探討哲學、道德、藝術、社會等問題。


他的教學也沒有固定的對象,他的學生中,既有政治家,又有軍事家;既有貴族專治派,又有貴族民主派;既有雅典本邦人,又有外邦人;既有青年人,又有老年人;既有富人,又有窮人;既有手工業者,又有農民;

只要願意,都可以成為他的教育對象。


美德即知識


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的關注點主要是研究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但是蘇格拉底認為,哲學僅僅研究自然是不夠的,哲學家們把精力放在研究宇宙是怎樣的產生的這樣的問題上是愚蠢的。作為人,首先要研究的是人本身。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以其道德哲學為基礎,“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基本主張。


他把美德歸結為知識,認為沒有知識的人,只能聽任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被道聽途說、似是而非的意見所左右,其行為也就不符合道德。


相反,有了知識,明白了道德的本性,掌握了善的概念,就會做出符合善的事情。


關於道德的討論,在蘇格拉底的歷次談話中,最多的是關於當時流行的“四德”話題,即智慧、正義、勇敢、節制。


蘇格拉底認為,所謂智慧,是指人有辨別是非、真假、善惡的能力;所謂正義,就是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人我之間的關係;所謂勇敢,就是能用理性來對待任何危險,謹慎而無所畏懼;所謂節制,就是能剋制慾望,嚴於律己。


所有這些都離不開知識。因此,知識是所有美德的共性,所有美德都統一於知識之中。


通過教育增進美德


以此為出發點,蘇格拉底提出了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進的主張,認為人的天賦存在差異,無論天資聰明還是愚鈍,膽大還是怯懦,都必須接受教育。越是天資聰明的人,越需要受教育,否則會變得令人難以駕馭。


這好比烈性而桀驁不馴的良種馬,在小的時候加以馴服,長大後就會成為千里馬;如果不加以馴服,則可能成為難以駕馭的烈馬。


人亦如此,稟賦最優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有可能有成就的人,如果經過教育而學會了他們應當怎樣做人的話,就能成為最優良、最有用的人,因為他們能做出極多極大的業績來;但是如果沒有經過教育而不學無術的話,那他們將成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為由於不知道應該選擇做什麼,就往往會插手一些罪惡的事情,而且由於狂傲激烈、秉性倔強、難受約束,就會做出很大很大的壞事來。


我以為正如一個人的身體生來就比另一個人的身體強壯,能夠經得住勞苦一樣,一個人的靈魂也可能天生比另一個人的靈魂在對付危險方面更為強壯;因為我注意到:在同一種法律和習俗之下成長起來的的人們,在膽量方面是大不相同的。不過我以為,人的一切天生的氣質,在膽量方面,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鍛鍊而得到提升的。


——蘇格拉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