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街頭“槓精”的封神之路

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70年,死於公元前399年,比我們中國的孔子大概小了80歲,蘇格拉底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今天有2400多年,以60歲年紀的人為標準,40個人首尾相接,就到了蘇格拉底生活的年代了。

蘇格拉底:街頭“槓精”的封神之路

我給蘇格拉底的一生總結了三個關鍵詞,分別是:石匠的兒子、街頭的“槓精”和真理的衛兵,我們就沿著這個三個關鍵詞聽一聽蘇格拉底的故事吧。

石匠的兒子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個石匠,偶爾也會做一些雕刻的工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建築行業的技術工人,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個接生婆,那個時候沒有現在的醫院,嬰兒出生大部分是在自己家裡,而接生婆的工作就相當於現在醫院產科的大夫。

青年時代的蘇格拉底跟父親學過手藝,差點變成了一個小石匠,不過他更喜歡的事情是讀書,最喜歡的是著名的《荷馬史詩》,但是,蘇格拉底生活的時代,並沒有我們現在這麼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讓他安心讀書。年輕的蘇格拉底還曾參加過三次戰爭,是一個勇敢的重裝步兵,這段經歷很大程度上磨練了他堅毅的性格。

街頭的“槓精”

剛才我們提到的第二個關鍵詞,叫做街頭的“槓精”,當然這個“槓精”是帶引號的,蘇格拉底憑藉著他的勤奮好學,三十多歲時就成為了雅典街頭一位不要報酬的社會道德教師,他喜歡在街頭、市場、運動場等公共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戰爭、政治、藝術、友誼、倫理道德等等,40歲的時候蘇格拉底已經成為雅典街頭的明星,甚至被稱為當時最有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街頭“槓精”的封神之路

蘇格拉底和人辯論,一般會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叫做“諷刺”,他會不斷追問,讓對方自相矛盾,最後認識到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無知。

第二步叫做“助產”,蘇格拉底會在循循善誘的討論中,和對方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第三步叫做“歸納”,他還會以眼下這個問題為例,找出類似問題的共性,舉一反三,找到同類事物的一般規律。

第四步叫做“定義”,他會進一步把規律概念化,最終成為人們認知世界解決問題的工具。

這四個步驟對於小朋友們現在來說可能還有一些燒腦,不過大家肯定可以感受到,蘇格拉底是一個真正“愛智慧”的人,那就對了,西方哲學的定義就是“愛智慧”,這也是蘇格拉底為哲學做出的最大貢獻。

真理的衛兵

公元前404年,也就是蘇格拉底66歲的時候,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雅典城開始被三十個貴族組成的集團統治,被稱為三十僭主統治時期,這個集團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幾年後三十僭主的統治被推翻,民主派重新掌權,斯格拉底因與克利提阿斯的師生關係而被控告,蘇格拉底面對審判沒有選擇為自己辯護,而是藉此機會發表了一場捍衛真理的演說,最終蘇格拉底被判死刑。

蘇格拉底:街頭“槓精”的封神之路

蘇格拉底用生命捍衛了他所堅信的真理,成為雅典歷史上最為閃耀的燈塔,最後給大家看一段蘇格拉底和學生的對話,一起感受一下蘇格拉底的智慧吧。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