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游骑兵,盘踞黑龙江北部40年,清朝为何才开始反击?

么vhfhnnjgvjn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满清对于东北北部领土根本不重视。

不要说俄国人堂而皇之修建雅克萨城、尼布楚城,还有更夸张的。

在雅克萨战役后,满清打跑了沙俄,理论上应该学习俄国佬在当地修建城寨,永远镇守。

然而,满清根本没有控制条约上归属中国的库页岛。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明明将库页岛划给满清。

然而,满清根本没有在库页岛驻军。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当年,俄军就开入了库页岛。

当时库页岛没有清军,倒是有日本人。

在1635年,日本军阀 藩主松前曾派人到库页岛巡视,1644年在其绘制的地图上又将北海道和库页岛纳入了日本的领土。

1679年松前藩在库页岛的久春古丹建造临时性的渔民居住所,并开始与当地爱努族居民进行贸易。

由此,日俄开始对库页岛的争夺,经常发生流血冲突。

逐步,日本控制库页岛南部,沙俄则控制库页岛北部。

搞笑的是,乾隆明明知道库页岛有别国活动,却置若罔闻,不当回事。

随着沙俄入侵库页岛越来越历史,日本人开始恼怒。

1808年江户幕府发布“俄船驱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后无论在何处海面发现俄船,应即严加驱逐,如敢靠岸,应迅即逮捕或处死”。

双方又开始流血冲突!

随着幕府的衰败,俄国占了上风。

1850年8月1日俄国人涅维尔斯科伊到达库页岛北部的库艾格达岬,升起俄国国旗,宣布:“现在阿穆尔河口、萨哈林和鞑靼海峡沿岸地带已纳入俄国版图,它们不可侵犯并受到武力保护”

然而,满清对于库页岛还是根本不看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签订了《瑷珲条约》,沙俄以调停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于俄国。

至此,库页岛从条约上割走了。

但日本不死心,反复和沙俄争夺。

1855年两国签订了《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平分了库页岛及附近的千岛群岛。

然后,先是日俄战争,日本控制整个库页岛。随后二战后,日本又丢掉库页岛,被沙俄占领。

在整个长达200年时间,满清对于库页岛的归属没有任何表示,似乎就不是自己领土。

一群土包子。


萨沙


黑龙江北部乃苦寒之地,和富庶繁华的中原相比,堪称鸡肋,当时是东海女真的散居地。


努尔哈赤入关时动用了很多东海女真兵力,进京后,首要任务是追击消灭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力量和不断南迁的南明小王朝,处理朝廷内部矛盾,安抚民心,后来又平三藩、平定台湾,所以无暇顾及北部,这才使沙俄有机可趁,不断南下。

而此时西部的准格尔汗国对清朝虎视眈眈,这时清军入关整整四十年了,想平定西部又怕沙俄乘机入侵,所以康熙从1685年开始两次攻打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逼迫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勘定边界。


故土情缘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的“远征队"士兵)



达斡尔人奋起抵抗沙俄侵略者

到17世纪30年代末,在哥萨克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下,沙俄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的交汇地带。沙俄政府通过设置若干督军区的形式统治这些地区。虽然地盘不小,但他们并不满足。这些新征服的地区虽然为他们提供了海量的实物税收入,但是因为纬度高,常年气候寒冷,连粮食都不能自产,以至于每年沙俄政府都要从南西伯利亚的城堡甚至本土往这里调运粮食才能勉强维持人马的消耗。为了降低统治的成本,俄国人迫切需要向气候较温暖、维度较低的地区扩展疆土。

1636年,在勒拿河支流阿尔丹河强征实物税的俄国小贵族克佩罗夫,无意中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南方靠海的地方有条大河,河的两岸不仅居住有种田为生的达斡尔族人,河附近的山里还盛产银矿。同样的消息也在叶尼塞河一带的俄国殖民者中流传着。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沙俄当局决定派遣人员南下寻找这条传说中的大河与这条河两岸的土地。 这条挑起了俄国人欲望的河流,被当地的通古斯人称作萨哈连乌拉,而它的汉语名字,叫作黑龙江! 俄国人并不知道,在他们之前,早已有另一方势力把黑龙江流域的肥沃土地变成了自己的后院。此时,虎踞中国东北的新兴政权,刚刚把自己的名字从后金改为清。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当沙皇的哥萨克们还在叶尼塞河流域抢夺资源与地盘时,年近花甲的努尔哈赤已经通过三十三年的不懈征战,基本摆平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各路大小女真势力,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努尔哈赤自称“大英明汗”,俗称“老罕王”,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之后,自觉翅膀硬了的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向昔日的主人明王朝发起了进攻。

早在1616年,努尔哈赤就派遣得力干将达尔汉和硕翁科罗,率兵2000远征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萨哈连部,先后拿下11个村寨,招抚“使犬部”等数十个当地部落,同时又发兵400至库页岛使当地土著内附。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俄国叶尼塞斯克城堡建成的那一年,后金汗国在刚取得萨尔浒大战的胜利后,调转矛头,两次攻击了广泛定居于牡丹江流域和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的“东海三部”之虎尔哈部,前后掠走人口4000余众。1621年到1625年,尝到甜头的后金再接再厉,三次发兵虎尔哈部,总共捕获人口3500多人。就这样,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几乎成为后金补充人口的“基因库”。此时,后金的北部陆上国境也推进到了今天日本海沿岸的海参崴、双城子一带。

天聪八年的五月初一,居住于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多科屯一带的索伦部首领巴尔达齐,亲率44人组成的代表团来到后金都城盛京(沈阳)表示臣服。当时,索伦部是黑龙江地区一个强大的部落氏族联盟,分布地区大概是南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至外兴安岭,民族成分包括今天的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其中又以达斡尔族最富有,鄂温克族最强悍。这位带头来给后金上贡的巴尔达齐,就是达斡尔人。 巴尔达齐此行带来的贡品是“1818张貂皮和若干张狐皮”。对于这个态度恭顺的新人,皇太极给予了他莫大的恩典——将一名宗室女子许配给他为妻

不到一年后的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4月,巴尔达齐带着弟弟额讷布等人来朝。正在察哈尔前线督战的皇太极特意捎口信给盛京方面说:这孩子是咱家的女婿,要好好招呼,让他们吃好喝好(昔巴尔达齐为我婿,照旧礼杀牛迎接,吃食亦照旧供给)。此后,巴尔达齐更常常收到皇太极赏赐的毡帽、衣裤、箭袋等生活用品。对于这个偏远地区的小酋长来说,这些赏赐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实际用途。 于是,更多的索伦部族开始效仿巴尔达齐,连散居在黑龙江下游的鄂伦春、赫哲族和费雅喀人也都前来进贡。以1635年7月为例,从黑龙江来进贡貂皮的酋长团队总数达到66人。

外兴安岭以北的俄国人自从在土著那里听了关于黑龙江的种种传说后,早就是垂涎三尺了。1638年(清崇德三年),叶尼塞斯克督军就曾派遣头目马克西姆·佩尔菲耶夫率领36名哥萨克,试图把黑龙江流域的情况侦察清楚。不过他们在历时两年,辗转找到勒拿河上游通古斯人的居住地,强行征收了几捆貂皮实物税之后,就因为缺乏食物,队伍发生内讧而被迫回转。当然他们此行也不是一无所获,最大的收获就是证实了传闻中所言黑龙江两岸有从事农耕的居民确是事实。至于金山银山则纯粹是传说而已。达斡尔人手里头的贵重金属、丝绸锦缎之类的奢侈品并非自产,而是通过贸易和清朝皇帝赏赐所得。

虽然如此,佩尔菲耶夫一伙人带回的信息依然让俄国人欣喜若狂。在“为沙皇造福”这一口号的呼吁下,时任雅库茨克督军的彼得·彼特罗维奇·戈洛文 决定派人进一步探测黑龙江地区的详细情况。1643年7月15日,一名叫瓦西里·波雅科夫的督军衙门文书官,带着132名哥萨克、1门小型野战炮以及一些粮秣弹药离开雅库茨克南下。在十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乘船沿着阿尔丹河及其上游支流乌楚尔河行进,并在乌楚尔河的支流戈诺玛河建成了一座简陋的冬营,以停泊船只和储备辎重物资。在留下40人的守备力量之后,波雅科夫带着剩下的92人乘坐雪橇走陆路,翻过外兴安岭到达精奇里江流域。他们在精奇里江支流乌穆列堪河边,修筑了一座设防的小据点。而后他们到达附近一个叫乌尔堪屯的达斡尔村庄,受到当地人的盛情款待,“收到十头牛和四十筐燕麦”。

在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该村落附近有一座叫莫尔迪奇的城堡,里面有更多的粮食和物资之后,难改强盗本色的波雅科夫居然派遣手下前往该城,诱骗并劫持了城里的3名达斡尔酋长为人质,以胁迫城里的达斡尔人无条件投降。然而莫尔迪奇的达斡尔人不吃这一套,他们从城里突然出击,与城外的兄弟部族一起夹攻波雅科夫,杀死并俘虏了10余名哥萨克。经此一役,波雅科夫及其部下无法再去寻找土著居民点栖身,只能龟缩在乌穆列堪河边那座小据点里,在饥饿和达斡尔人的箭雨下惶惶不可终日。到最后,这群丧家之犬居然吃起了战斗中被打死的土著人的尸体!等到留守戈诺玛冬营的40人带着粮食赶来时,波雅科夫身边的92人有十几人被打死,几十人饿死,但劫掠行动让这帮沙俄强盗抢到了480张貂皮和6个貂皮筒。

1649年(清顺治六年)秋天,又有冒险家哈巴罗夫受新近上任的雅库茨克督军迪米特里·特兰斯别科夫派遣,率领70人的远征队南下前往黑龙江,建立了侵略据点雅克萨,四处袭击达斡尔人,强抢财物,勒索贡赋。

为什么直到康熙登基,才对这伙沙俄侵略者发动自卫反击战?原因很简单:由于当时清廷入主关内还不到十年,根基未稳,中原各地和江南等大片地区仍然有为数众多的反清武装在活动。为此驻守盛京各处的八旗兵大量内调,关外驻军数量一时锐减。截至1650年左右,关外满蒙汉八旗军总兵力竟已不足千人,其中贵为陪都的盛京仅有770人,边陲重地宁古塔120人。至于更遥远的黑龙江流域,唯一能显示清朝势力存在的,只有50名收税者“物林人”。

1652年年初,盛京昂邦章京辉和·叶克书遂根据顺治皇帝的指示,命令宁古塔副都统海色派兵进剿这群“罗刹”,兵力不过600名八旗正规军,携带6门火炮、数十杆火枪,在路上,他们会合了900名赫哲人和费雅喀人拼凑起来的武装,3月24日,打响了清政府反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战,乌扎拉之战。由于沙俄武装火器精良,训练有素,清军和原住民武装败北,损失上百人,沙俄武装殖民者损失十人

两军再战,就是1655年三月的呼玛堡之战。清军首先设伏,击毙出城抢掠的沙俄武装殖民者104人,3月20日,清军对呼玛堡发起了总攻。为了防止俄国人战败后开溜,清军烧掉了敌人停泊在黑龙江上的一切大小船只。同时出于压制城内俄国人火炮的目的,清军将领明安达礼指挥士兵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距离城堡约500码的黑龙江南岸3个高地上,修建了3座炮台。15门火炮就被布置在这些炮台里,昼夜不停地射击。3月24日夜晚,决心夺取呼玛堡的明安达礼组织了几支突击队发起夜间强袭。

4月4日,围城半个月不下的明安达礼,因为部队所携带的军粮已经耗尽而被迫率军撤退,呼玛堡之战结束。

1662年康熙皇帝继位后,就开始对东北的防务进行调整。1671年(清康熙十年),清廷从宁古塔调出700名士兵,驻防于新增吉林乌拉兵站。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清廷又从外地调入290名八旗兵驻宁古塔。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清廷再次增调722名八旗兵驻防吉林乌拉。三藩之乱平定后的1682年9月,康熙派遣满洲正白旗副都统瓜尔佳·郎坦、正红旗满洲副都统董鄂·彭春等人,率精干人员秘密前往东北边境,指导对俄国人的战前侦察工作。蒙古科尔沁部5位王公受命,率180名士兵,以打猎为名,深入到雅克萨一带勘察地形及交通情况。同年12月,郎坦等完成任务回京,将“罗刹情形具奏”,作为皇帝的决策参考。 对于郎坦等人“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的结论,康熙深以为然。但身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所要考虑的不可能仅仅限于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还要考虑如何从各方面为军事打击提供保障的问题。虽然朝野中某些大臣对东北用兵颇有异议,但是在康熙亲自主持下,围绕东北边疆备战问题的各项工作,还是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征服者帖木儿


导读: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清朝早期根本就没有重视过这片寒冷的地区。即使在关外建立政权后一直向往的也是往南再往南,政权的都城的传递是赫图阿拉、盛京、北京。领土也逐渐由东北扩充至南海。南下中原才是清朝高层的统一的方向,至于反击沙俄那是王朝定鼎中原后对老家的守护和对主权的维护。如果在努尔哈赤时代放着富庶的中原不去图谋,反而在外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和少数的沙俄探险队打生打死这绝对不符合后金高层的利益。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前后东北、外东北的形式分析:


明中后期东北外东北地区的女真分布为建州、海西、东海三部。从北向南的分布是东海、海西、建州女真部,所以努尔哈赤代表建州女真部崛起建立后金的时候,沙俄的探险才刚刚到达远东的黑龙江流域。真正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的是东海女真,所谓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以建州女真为主先后政府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绝对不是贪图他们的领地。冰天雪地的领地对当时新生的后金政权有什么好贪图的,他们征服东海女真需要的是人口资源和东海野女真的能征善战的女真战士。所以后金绝不会在外东北布置重兵。

所以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政权的扩张目标时向西、向南。争夺的是蒙古各部和大明的财富和土地。这才符合后金新生政权的利益。女真的族群本来就不大,所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才不得不掳掠东海野女真的勇敢的战士征战中原。所以说在沙俄探险黑龙江北部的时候,后金早就掳掠东海女真逐步进山海关为富庶的中原征战。


新生的后金政权需要发展壮大注定了战略重点是富庶的中原

新生政权需要巩固和扩张,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撑。如果仅仅依靠后金落后的自然生产力远远达不到所需,所以南下中原掠夺财富才是后金的生存发展的自然法则。至于和有限的沙俄探索队争夺当时还远不如鸡肋的外东北甚至更北的地区远远不符合后金的利益,所以就先放放吧争夺中原要紧。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后进入北京定都。然后基本上是追着李自成的屁股打下了整个北方。接着兵过长江,驱赶南明。在1662年平西王吴三桂用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用弓弦勒死基本上宣告了官方反清复明势力的终结。此时的沙俄已经推进到黑龙江以北开始修建殖民点。


初步定鼎中原后目不暇接的重大事件让大清无暇顾及东北

皇太极死后汗位之争好容易平定,年幼的顺治上台六岁即位,摄政王多尔衮指挥了夺取中原的战斗。到1661年顺治英年早逝,小康熙又以冲龄继位。大清国内的反抗势力还没有彻底平定。清朝控制的地区也仅仅是原来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的旧地和自己的东北老家。紧接着就发生了鳌拜擅权,小皇帝康熙为了铲除鳌拜又隐忍了数年。平定鳌拜后,刚刚初步缓和了社会矛盾因着急撤藩,又发生了三藩的叛乱。

三藩叛乱整整持续了八年,大清必须抽出所有的经历认真对敌。否则就会有被赶回东北老家的危险,而此时的沙俄逐渐顺黑龙江而下(如上图红圈所示)。此时即使知道沙俄入侵黑龙江,大清也没有时间顾及先得应付三藩要紧。

等大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平定完三藩后已经是1681年,此时的准噶尔汗国已经在葛尔丹逐渐吞并蒙古诸部有了和大清争夺天下的野心。大清朝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然而如果说西北的准噶尔是心腹之患的话,地处东南的盘踞台湾的郑氏就是疥癣之疾。但是这个疥癣之疾屡屡攻打沿海富庶的财税重地江南各省。如果全力和准噶尔死磕的时候,江南财税重地有什么闪失的话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就需要先平定台湾。


约战雅克萨

平定台湾后为防止在攻击准噶尔时的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康熙才开始在1685和1686年两次攻打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沙俄战败被迫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北的疆界。


后记:

而从后金崛起到中俄雅克萨之战,这四十多年清朝政府一直是事情接着事情,根本腾不出手来反击沙俄。并且起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裹挟了太多的东海女真南下中原征战,客观上造成了黑龙江流域的空虚。这对沙俄入侵者来说是个好事情。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清朝早期根本就没有重视过这片寒冷的地区。即使在关外建立政权后一直向往的也是往南再往南,政权的都城的传递是赫图阿拉、盛京、北京。领土也逐渐由东北扩充至南海。南下中原才是清朝高层的统一的方向,至于反击沙俄那是王朝定鼎中原后对老家的守护和对主权的维护。如果在努尔哈赤时代放着富庶的中原不去图谋,反而在外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和少数的沙俄探险队打生打死这绝对不符合后金高层的利益。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前后东北、外东北的形式分析:

明中后期东北外东北地区的女真分布为建州、海西、东海三部。从北向南的分布是东海、海西、建州女真部,所以努尔哈赤代表建州女真部崛起建立后金的时候,沙俄的探险才刚刚到达远东的黑龙江流域。真正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的是东海女真,所谓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以建州女真为主先后政府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绝对不是贪图他们的领地。冰天雪地的领地对当时新生的后金政权有什么好贪图的,他们征服东海女真需要的是人口资源和东海野女真的能征善战的女真战士。所以后金绝不会在外东北布置重兵。

所以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政权的扩张目标时向西、向南。争夺的是蒙古各部和大明的财富和土地。这才符合后金新生政权的利益。女真的族群本来就不大,所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才不得不掳掠东海野女真的勇敢的战士征战中原。所以说在沙俄探险黑龙江北部的时候,后金早就掳掠东海女真逐步进山海关为富庶的中原征战。

新生的后金政权需要发展壮大注定了战略重点是富庶的中原

新生政权需要巩固和扩张,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撑。如果仅仅依靠后金落后的自然生产力远远达不到所需,所以南下中原掠夺财富才是后金的生存发展的自然法则。至于和有限的沙俄探索队争夺当时还远不如鸡肋的外东北甚至更北的地区远远不符合后金的利益,所以就先放放吧争夺中原要紧。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后进入北京定都。然后基本上是追着李自成的屁股打下了整个北方。接着兵过长江,驱赶南明。在1662年平西王吴三桂用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用弓弦勒死基本上宣告了官方反清复明势力的终结。此时的沙俄已经推进到黑龙江以北开始修建殖民点。

初步定鼎中原后目不暇接的重大事件让大清无暇顾及东北

皇太极死后汗位之争好容易平定,年幼的顺治上台六岁即位,摄政王多尔衮指挥了夺取中原的战斗。到1661年顺治英年早逝,小康熙又以冲龄继位。大清国内的反抗势力还没有彻底平定。清朝控制的地区也仅仅是原来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的旧地和自己的东北老家。紧接着就发生了鳌拜擅权,小皇帝康熙为了铲除鳌拜又隐忍了数年。平定鳌拜后,刚刚初步缓和了社会矛盾因着急撤藩,又发生了三藩的叛乱。

三藩叛乱整整持续了八年,大清必须抽出所有的经历认真对敌。否则就会有被赶回东北老家的危险,而此时的沙俄逐渐顺黑龙江而下(如上图红圈所示)。此时即使知道沙俄入侵黑龙江,大清也没有时间顾及先得应付三藩要紧。

等大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平定完三藩后已经是1681年,此时的准噶尔汗国已经在葛尔丹逐渐吞并蒙古诸部有了和大清争夺天下的野心。大清朝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然而如果说西北的准噶尔是心腹之患的话,地处东南的盘踞台湾的郑氏就是疥癣之疾。但是这个疥癣之疾屡屡攻打沿海富庶的财税重地江南各省。如果全力和准噶尔死磕的时候,江南财税重地有什么闪失的话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就需要先平定台湾。

约战雅克萨

平定台湾后为防止在攻击准噶尔时的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康熙才开始在1685和1686年两次攻打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沙俄战败被迫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北的疆界。

后记:

而从后金崛起到中俄雅克萨之战,这四十多年清朝政府一直是事情接着事情,根本腾不出手来反击沙俄。并且起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裹挟了太多的东海女真南下中原征战,客观上造成了黑龙江流域的空虚。这对沙俄入侵者来说是个好事情。


浮生若梦3338354


英国是海盗开疆,俄国是土匪开疆。俄罗斯的土匪如果能生活在舒适的欧洲,是不会往苦寒的东方跑的。而跑到东方没有一定的实力,地盘。俄罗斯朝廷是不会接受他们的招安的。所以俄罗斯土匪只有狂抢远东才能生存。而满清跑南方抢的不亦乐乎,没人愿意跑北方当炮灰。


北漂叔叔


清政府忘了东北是他们的发源地 更不记得东北是 中国的领土了 现在头条到处黑东北 骂东北 跟清政府差什么呀 现如今好多南方人都以为 东北 不是中国的领土呢


不火都不行y


烂清么,实至名归


Wade沙文


第一,其实沙俄对于黑龙江北部的入侵,从明末就开始了,到满清建立政权,已经盘踞黑龙江以北二十多年,但那个时候满清刚刚入主中原,政权还不巩固,各地仍然有许多反清势力,人民对于满清政府也并未真正臣服,相对于整个中原,黑龙江北部的一小股俄罗斯流匪,满清政府认为不过是疥癣之患,不足为惧,直到康熙时期,吴三桂垮台,台湾郑克爽投降,康熙才腾出手来,对付俄罗斯流匪。

第二,俄罗斯人所占据的雅克萨城,乃至整个以北的广大区域,是常年冰封天寒的地方,经济价值不大,几千里荒芜人烟,康熙并未把这块地方看在眼里,认为并不重要。

第三,是对于俄罗斯的不了解,满清几大部落合并以前,满清部族之一的野人女真就曾经几次和俄罗斯人交手,不少族人被杀死,他们认为这些金发蓝眼的怪人不好对付。

第四,真正让康熙下定决心,解决雅克萨城的俄罗斯人,还是俄罗斯人自己的作死,他们在盘踞雅克萨城以后,并没有收手,而是以此为据点,继续不断南下侵扰,劫掠物资,杀死黑龙江当地的人民,做了不少坏事,康熙感觉,雅克萨城里面的俄罗斯人,野心太大,目标是整个黑龙江,有可能还要图谋中原,占据一个小小的雅克萨城,康熙可以不以为意,但是要触碰在中原的满清政权,满清政府可就要不答应了,所以在俄罗斯盘踞雅克萨城四十年以后,康熙终于对俄罗斯人发动了进攻。






断龙尘


关于这个问题,康熙皇帝表示:我也很想赶早不赶晚,可是实力根本不允许啊!

1685年,清军3000人对沙俄盘踞多年的雅克萨城展开猛烈进攻,拉开了清朝反击沙俄的序幕。

清军和沙俄军队在雅克萨城下先后进行了两次交锋,第二次交锋清军更是围城9个多月,迫使沙俄接受谈判条件,两国于1689年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在外兴安岭地区的边界。

而此时距离1644年清朝入关已过去了45年之久,离1636年清朝建立更是过去了53年,几乎是久拖未决。

那么清朝为何如此隐忍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清朝的内忧外患

应该说,沙俄非常会挑时候,因为在1643年侵入黑龙江时,中原地区正逢明末清兴的历史大变局,十多万八旗铁骑挥师入关,大量女真家眷随行,东北地区几乎成为一片白地,这使得沙俄侵略者肆虐黑龙江流域成为可能。

而入关夺取北京,对于清朝而言,绝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因为此时的农民起义军还在各地转战,南方等广大区域还在南明各政权的手里。而后帮助清朝统一天下的吴三桂等藩王逐渐成为清朝的心腹大患,南明各政权被消灭后,海峡对岸的郑氏集团不断威胁东南沿海。

更要命的是,1676年,噶尔丹夺取准噶尔汗国台吉之位,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在西域迅速崛起,严重威胁清朝的西北边境。

所以自清军入关后,先消灭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后扫除南明各政权,而后于1681年平定三藩叛乱,1683年夺取台岛,直到这时清朝才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环境。

尽管此时的准噶尔汗国不断强大,但因为中间有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缓冲,尚且不足为虑,康熙皇帝终于能够腾出手来集中解决东北的沙俄入侵问题。

而这时距离沙俄首次入侵黑龙江已经过去了整整45年时间。

2、康熙的深谋远虑

要说清朝在沙俄入侵后无所作为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就在沙俄刚刚侵入黑龙江不久,清朝宁古塔章京海包就于1652年在乌扎拉村打死沙俄侵略者10人打伤78人;1658年,宁古塔都统沙尔胡达率战舰40艘在松花江下游歼灭沙俄入侵者270人;1660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军与古法坛村斩首沙俄入侵者60多人……

但这些武力反击未能彻底消灭沙俄对黑龙江的野心,也不符合清朝的现实利益。

所以康熙皇帝不满足于打死多少侵略者,夺回多少城池,他想要的是东北地区的一劳永逸。

因为这里是清朝的龙兴之地,长期以来清朝都不允许关内汉人向东北移民,所以这里一直都是地广人稀的状态,对于流窜式的沙俄侵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康熙发动雅克萨之战的目的,旨在迫使沙俄接受清朝的谈判条件,划定两国在东北地区的边界,彻底遏制沙俄侵略者南下的野心。

而且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不在中原王朝的直接控制范围内,冰天雪地的气候特点使这里连羁縻统治都非常不易。

更要命的是清朝反击沙俄必须自南向北长途奔袭逆势而上,而沙俄则能以逸待劳,即使不济,也可以向北逃窜到更加荒凉的西伯利亚。

所以反击沙俄入侵,对清朝而言,必须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订立边界条约。

所以两次雅克萨之战才显得有着“窝囊”,但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及其后的边界谈判,清朝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对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区域的领土主权,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

而清朝也通过《尼布楚条约》,有效遏制了沙俄从黑龙江继续南下的勃勃野心,保持了边境稳定至少150年。

所以好饭不怕晚,清朝可以等,也可以做得更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