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是剿滅黃巾名將,後來更不屈服於董卓並號召討伐。如此人物《三國演義》為何不提?

十七阿哥


因為他不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他屬於上個時代。

朱儁和皇甫嵩、盧植並稱,都是漢末名將,論用兵能力,皇甫嵩可能要更厲害一些,他們三個剿滅了黃巾叛亂,盧植曾經當庭反對過董卓,朱儁也號召過討伐董卓。

但《三國演義》主要還是描寫魏蜀吳的故事,前邊寫黃巾之亂、寫董卓只是鋪墊,介紹個背景,順帶著引出主要人物出場,不會把筆墨過多浪費在朱儁等人身上。


歷史都付笑談中


朱儁是剿滅黃巾名將,後來更是不屈服於董卓,號召討伐,如此人物,為啥《三國演義》竟然不提及?



朱儁(?-195年),字公偉。東漢末年名將。會稽郡人,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朱儁被委以右中郎將,假節平定三郡,封西鄉侯,又升任鎮賊中郎將。中平二年(185年)拜右車騎將軍,封爵錢塘侯。



董卓進入京師,酖殺漢少帝劉辯,另冊立獻帝劉協,執掌朝政時,曾經有任用朱儁打算,但朱儁看穿董卓,委婉拒絕。初平三年(192),朱儁升任太尉、錄尚書事。興平元年(194年)再升驃騎將軍。興平二年(195)李傕、郭汜在太尉楊彪(楊修之父)故意挑唆下,起了內訌,相互攻殺,李傕劫持漢獻帝,郭汜則扣留文武大臣,包括太尉楊彪、朱儁在內,共六十餘人,都被扣押作為人質。後朱儁因性格剛直,不屈而死。 提問的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看《三國演義》在第一回:



【 植與玄德曰:“吾今圍賊在此,賊弟張梁、張寶在穎川,與皇甫嵩、朱儁對壘。汝可引本部人馬,吾更助汝一千官軍,前去打探消息,約期剿捕”,玄德領命,因軍星夜投穎川來。時皇甫嵩、朱儁領軍拒賊,賊戰不利,退入長社,依草結營……二更以後,一齊縱火,嵩與儁各引兵攻擊賊寨,火焰🔥張天,賊眾驚慌,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後面第二回,又寫到皇甫嵩讓劉備仍回廣宗,幫助盧植,劉備、關羽、張飛遵命往廣宗途中,遇見盧植被捕,公差押送的囚車,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又改投朱儁,討伐張梁、張寶,朱儁令劉備為先鋒,張寶副將高升,出馬搦戰,劉備令張飛迎敵。張飛、高升戰不數合,張飛一矛刺高升落馬……。張寶帶箭逃入陽城,堅守不出,朱儁引兵圍住陽城攻打……賊勢危急,賊將嚴政刺殺張寶,獻首投降,朱儁遂平數郡,上表獻捷……後面還有很多涉及朱儁內容,限於篇幅,不再贅述。



朱儁是三國早期人物,與皇甫嵩、盧植齊名,職高位顯,但因去世過早,在興平二年(195)就上路,一些才能來不及展現,比建安二年(197)戰死的典韋,還早死兩年。所以,後面自然就難有上佳表現。而《三國志》《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建安年號,是從次年(196)才紀年,曹操威風八面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這一年才開始。如果朱儁能多活十幾或幾十年,以其身份、地位、名望,不用說也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617)


流譽後


朱儁是維護漢皇朝的統治的著名朝臣,也正處於漢朝末期,天下大亂,帶領一干人剿滅黃巾軍也是他的職責所在;而董卓是亂漢禍首,更是應該得而誅之。朱儁是維護漢朝庭重要人物,也不敵漢王朝分崩離析,與後來魏、蜀、吳三國鼎立就沒有關係了!

朱儁,出身卑微孝順母親,而又好義輕財,被太守徐珪推薦為孝廉,治政有方,一升再升入朝為官為諫議大夫。後黃巾起義爆發,朱儁以右中郎將平定三郡,進封西鄉侯、鎮賊中郎將平黃巾"威聲滿天下,"拜右車騎將軍,再封錢塘侯。又河內太守,擊敗進逼的張燕軍。

奸臣董卓把持朝政,廢少帝扶劉辨是為董卓傀儡。董卓想聯合朱儁為副手,遭朱㒞拒絕。朱儁後號召各路人馬討伐亂臣賊人董卓。徐州刺史陶謙推薦他為太師並奉迎天子。卻又奉詔入京任太僕、太尉、錄尚書事。李傕與郭汜相互殺伐。

然郭汜扣留朱儁作為人質,朱儁性剛,不為所動,病發而死!

己然三國鼎立,朱儁已故。他是作為漢朝之臣而聞名於世,也與魏、蜀、吳無任何功業可言。

巜三國演義》主要描述三國紛爭之錯綜複雜關係,也就不必要敘述朱儁之事蹟!


旭翔雙桂


三國主要事蹟,是提三國形成過程中的人物!


胡力平174024905


朱儁是破黃巾軍的名將,《三國演義》中,前面看到他的身影,李傕、郭汜作亂的時候,朱儁病死。

《三國演義》中前面講朱儁和皇甫嵩、盧植是破黃巾軍的主要將領。劉關張離開董卓以後,投奔朱儁,朱儁帶著劉、關、張打敗黃巾軍張寶,皇甫嵩帶著曹操打張梁。張寶死後,黃巾餘黨趙弘、韓忠、孫仲繼續作亂,朱儁和劉關張射死韓忠,在和趙弘、孫仲的交戰中,孫堅加入戰鬥,孫堅殺趙弘,劉備箭射孫仲,朱儁、劉備、孫堅大獲全勝,班師回朝。朱儁向朝廷奏明劉備和孫堅的功勞。

十常侍專權的時候,他們互相商議,誰敢不從,就殺誰。宦官趙忠、張讓派人向破黃巾軍的將士索要金銀等物資,不同意就罷免官職。皇甫嵩和朱儁都不肯給,所以,兩個人都被罷官。

再次看到朱儁的身影是在董卓死後,董卓餘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攻入長安,挾持漢獻帝,把持了朝政,為了獲取名望,他們宣朱儁入朝,封為太僕,同領朝政。

樊稠因放走韓遂,被李傕、郭汜殺了,張濟領兵回弘農。

李傕、郭汜戰敗馬騰、韓遂的西涼兵以後,青州黃巾起義再次爆發,朱儁推薦曹操破黃巾軍,曹操再次打敗黃巾軍。朝廷加封曹操為“鎮東將軍”。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非常猖狂,橫行無忌,太尉楊彪和大司農朱儁向漢獻帝提議:“今曹操擁兵二十餘萬,謀臣武將數十員,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黨,天下幸甚。”

楊彪獻計:“先令二賊自相殘殺,然後詔曹操引兵殺之,掃清賊黨,以安朝廷。”

李傕、郭汜果然反目,兩人對打,李傕劫走漢獻帝。

楊彪和朱儁會合朝廷官員六十多人先到郭汜營中勸和,郭汜把眾官員全部關押,郭汜說:“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

楊彪問他究竟要幹什麼?郭汜大怒要殺楊彪,中郎將楊密力勸,郭汜才放了楊彪和朱儁,其他人還接著關押。

楊彪對朱儁說:“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

楊彪說完,和朱儁相抱而哭。楊彪倒地昏厥,朱儁回到家就病死。

《三國演義》寫朱儁寫得少,這可能和小說的主題有關。小說主要寫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權利如何更迭,曹操、劉備、孫堅等各方勢力是如何崛起的,各方勢力又是如何兼併的,所以朱儁成不了這部小說的主角,所以寫他的筆墨比較少。

(儁字和書上的字有一點區別,用了好幾種方法,沒打出書上的儁字。)





牡丹梅花鑫森淼


哇塞,該問羅貫中哇。


王祖蔭1


朱儁是破黃巾的名將,平定黃巾後,漢廷十常侍作亂,挾幼帝出逃,由何太后詣旨立劉協為帝,即獻帝,由何太后弟何進主政,朱儁不再重用,怕與十常侍有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