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全國卷高考作文命題類型及發展趨勢,讓你的高考作文事半功倍

“考大學、當大官”的理念深入骨髓,上大學成了當官發財的唯一途徑。而高考是上大學的相對唯一途徑(除保送),語文是高考主要科目,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作文又在語文科佔很大的比重,作文分值佔據著高考語文試卷分值的40%,高考作文成了作文教學的指揮棒,要教好作文,必須瞭解高考作文,瞭解高考作文命題類型以及高考命題發展趨勢,才能把握高考作文,讓高考作文事半功倍。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從1978年開始由教育部統一命題、統一考試至今(2020年)已走過43年的歷程。1977年為各省市自行命題。1978-2003年間,除了少部分省市(北京、上海、廣東等)參加試驗改革之外,大多數地區均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2004年起,分省市命題全面鋪開。2004 年,遼寧、重慶、江蘇、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 8 個省市和原北京、上海、天津 3 個直轄市都實施單獨命制試卷,2005 年,又增加進來江西、山東兩省自主命題,隨即 2006 年安徽、四川也加入到自主命題的範圍之內。從此,我國的高考命題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性的特徵。2014年9月份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明確,從2015年開始要逐步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高考試卷的省份。目前為止,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個省自主命題,其餘省份國家命題。我們以全國卷作文分析作文命題類型及發展趨勢。

一、高考語文作文命題依據探尋

1、教學大綱(課程標準)

教學大綱也叫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是國家課程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定和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規定了各門課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歷年大綱有關作文內容對語言與結構的要求:1963年,作文能夠思路暢達,文理通順,用詞確切;1978年,作到觀點鮮明,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中心明確,語句流暢,懂得寫文章要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實事求是,不說空話;2000年得以繼承;2003年,推敲錘鍊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有個性、有創意。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歷年大綱有關作文內容對文體的要求:1963年,逐步理解和掌握記敘、說明、議論等主要的表達的方式和常用的幾種體裁的文章的寫法;後幾年大綱延續;2003年,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歷年大綱有關作文內容對思維的要求:前幾年僅涉及觀點態度方法的指導以及發展聯想和想象未涉及邏輯思維;2003年,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

綜上所述,作文的要求為,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以記敘、說明、議論為主的文體;注重文章的形象、邏輯和創造性思維。

2、考試說明

1991年以前,高考語文命題僅依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而教學大綱僅僅是對教學和教材的規範,從1991年起,國家教委在每年高考之前向社會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說明》,考試說明確規定考試的性質和考試的內容(考核目標與要求、考試範圍與要求)。1994年開始實施“3+2”考試以來,考試說明也在不斷變化!

考試能力,1997年把考試能力劃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和鑑賞評價,新課改以後: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

考試範圍,1995年-1998年考試說明要求學生掌握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及常見應用文的寫法。1999年改為除詩歌外,其它文體不限。2000以後,作文的考試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2003年,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二、高考作文命題解析(以全國卷為例)

1、高考作文命題形式

作文的類型、作文文體和作文題型格局三個方面說明高考作文命題形式。

作文的類型是對作文形式的本質區分,是根據是否指定作文標題、設定作文立意、限定寫作式樣的一種分類。1952年-1978年,命題作文;1978年-1998年,以材料作文居多,兼顧命題作文;1999年-2005年,話題作文;2006年-至今,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從材料作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是材料作文,材料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頭,不限定話題,可多角度解讀,從中選取角度確立文章主旨並寫文;還有任務驅動作文,給一個材料,在材料後增加指令,通過寫作來解決問題。

瞭解全國卷高考作文命題類型及發展趨勢,讓你的高考作文事半功倍

命題作文的題目和文體是既定的,不容更改,要求明確,沒有選擇的餘地,比較死板。材料作文只給材料,沒有提示語和導引語,作文的立意蘊藏在材料中,重在對材料的分析,論證,要求寫議論文,自由和靈活受到一定的限制。話題作文是“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所提供材料對話題起著解釋說明,啟發學生思路的作用,題目、立意文體都相對比較自由靈活。新材料作文在形式上顯得靈活多樣,集閱讀、寫作於一體 ,主體意識強,有利於學生真情觸動,有感而發。

作文文體, 根據文章體裁,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寫作文體一般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

瞭解全國卷高考作文命題類型及發展趨勢,讓你的高考作文事半功倍

2000年以前是文體不限,2001年-2003年文體自選,2004-2005年自選文體,2006年-2008年確定文體,2009年-2010年自選文體,2011-至今明確文體。歷年全國卷高考作文試題涵蓋了文章學的所有體裁。形式多樣,富於變化。作文體裁由單一走向綜合,由綜合到近幾年的文體不限。

作文題型格局,作文題型格局是試題的佈局、呈現狀況。具體分來,主要有一題一作式,一題兩作式,一題三作式和兩題兩作式等。

瞭解全國卷高考作文命題類型及發展趨勢,讓你的高考作文事半功倍

2、高考作文命題內容

作文命題內容就是作文寫作的對象及範圍,它不僅是作文測試的依據,也是作文寫作的起點。作文命題內容主要涉及範圍可以歸為國家政治領域、社會人生領域、學校生活領域、認知思維領域、道德判斷領域、心靈情感領域等。

瞭解全國卷高考作文命題類型及發展趨勢,讓你的高考作文事半功倍

從歷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內容來看,具有強烈的社會時代氣息、靈動的哲學思辨色彩、特定的語境創設模式和適中的題材難易程度。

三、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發展趨勢

結合2017、2018、2019年高考作文談談命題發展的趨勢,作文立意是多項的,例子不具唯一性。

1、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真情實感的流露。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18年全國卷1)

2000年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了;“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紀寶寶”長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寫給2035年的18歲的一代人的一封信,個人成長,但需與祖國發展聯繫起來。寫自己的成長曆程,自己的辛酸苦辣以及自己成長經驗,如能寫好,就是一篇佳作。

2、講求思辨和理性思維,有想象和創造力的基礎。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2017年全國卷1)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選關鍵詞,並使它們發生聯繫,聯繫就是一種思維,聯繫與聯繫是什麼關係?不妨可以從這幾個角度立意,對比思考,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歷史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古時的長城象徵的封閉文化與當下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相互對照等

3、注重道德建構,以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中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2019年全國卷1)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材料部分先引用名言,闡釋前人對勞動的理解,交代了勞動在傳統文化中的傳承;然後聯繫現實,指出問題,揭示有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和有些人不尊重勞動的現象。前後對比,引起考生思考:勞動是財富和幸福的源泉,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為什麼現在有些同學竟然不願意勞動呢?這種不良現象會產生什麼影響?該怎麼改善這種情況呢?作文的任務是“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自己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一方面要熱愛勞動,另一方面對不勞動的人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成為引領新時代的好青年。

總結

高考作文是作文教學的指揮棒,吃透了高考作文的命題類型及發展趨勢,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不至於盲人摸象,到處瞎摸。高考的著眼點越來越注重立德樹人,這是我們急切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