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經歷過雙搶嗎?

湘土農家boy


農村所謂的“雙搶”,顧名思義,就是搶收搶種的意思,意味著一年中最繁忙的農忙季節的到來。在不同的種植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不同,降水量、光照、溫溼度等氣候條件各不相同。所以,種植的農作物品種不一樣,雙搶的內容也就大相徑庭。

神農我祖上小學的時候,全國農村大搞“農業學大寨”。我們那裡每年的農曆五月,就是一年中的雙搶季節,公社和大隊的口號是:搶收加搶種,大戰紅五月!每年的這個時候,學校都要放大約半個月到二十天假,全校師生去地裡支援農業生產。因為放假了,可以撒著光腳丫子成天在田野裡瘋跑,所以,我們這些小學生對於紅五月還是充滿期待的。



每年農曆五月一到,布穀鳥的叫聲此起彼伏,一陣緊似一陣,天氣也就開始變得火辣辣的了。一望無際的麥田裡,農民們頂著烈日,正揮汗如雨忙著搶收成熟的小麥。如果不及時收割,熟透了的麥粒就會灑落在地裡收不回來。再加上這個季節經常有雷雨和冰雹天氣,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一場冰雹就可能造成顆粒無收。在沒有收割機的那些年代,農民們每年五月都要脫一層皮,掉幾斤肉。能否吃得下這個苦,挺過這一關,是考驗你是否是一個合格農民的一個標尺。

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生產隊也安排了勞動任務,那就是拾麥穗。我們每個人肩上挎著一個竹籃子,在收割完了的麥田裡排成一排,把失落在田裡的麥穗撿起來,集中交到生產隊的曬場裡。我們也有口號:珍惜糧食,顆粒歸倉。

大人們收割小麥儘管繁忙,但也有忙中偷閒的時候。有時候正割著麥子,突然“撲稜稜”地從麥從中飛出一隻野山雞來。這下可就熱鬧了,大家紛紛跑過來,把野山雞團團圍住。那時候農村沒有保護野生動物的說法,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野山雞十有八九就會被生擒住,這是大自然給予農民們辛勤勞動的犒賞。這些野山雞有時候被農民們籠養起來繼續繁殖後代,有時候就直接成了他們舌尖上的美味。

僅僅十多天時間,麥收就全部結束了。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農民們馬上就開始種植水稻或其它農作物。每年的這時候,就進入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我們那裡有句農諺:芒種忙忙種,割麥插秧兩頭忙,這句農諺是對“雙搶”一詞最好的解釋。

由於當時的農村,農田水利建設還沒有全面實施,沒有大面積的塘堰、水庫等蓄水設施,農業生產還是靠天吃飯。如果遇到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天公就作美。一連下它十多天大雨,剛剛麥收完的田裡就蓄滿了水。農民們披著蓑戴著笠,興高采烈地牽著牛,開始犁田耙地,準備插秧。如果一直不下雨,那就不具備種植水稻的條件。農民們無可賴何,只好在麥收後的田裡起壟,種植紅薯、土豆、晚玉米等耐旱農作物。


神農我祖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看到有不少回答提起“雙搶”就扯到了七八十年代,其實,九幾年時,這在農村是很經常的。

黑嫂自己有這方面的經歷,這種記憶是刻骨銘心的。

所謂“雙搶”,指的自然是搶收和搶種,我們這裡是豫北地區,雙搶分別指的是夏季搶收小麥和秋季搶種小麥。

咱們在這裡說下那時候的“雙搶”。



一、農曆五月初旬搶收麥

我們這邊小麥收割季節一般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左右幾天。

我小時候,隊裡的“大麥場”剛剛劃成田地,也就是沒有“麥場”了,那怎麼辦呢?收割的小麥該堆放在什麼地方?曬小麥又該在什麼地方曬?這些都成了問題。

於是,我們這裡開始到收割前,自己建“麥場”。

怎麼建呢?

提前三天開始,把地裡一片沒成熟的小麥割掉抱出去,然後把“麥茬”挖掉清出去,接著就是“平地”,把壠給平了後,再把清出去的“麥茬”抱回來一些,灑過水後先用腳踩,踩硬實後用“石碾子”碾,家裡有驢的用驢拉著,沒驢的用人推著碾子壓。

地面壓瓷實後要涼兩天,但這時候不能閒,要開始割麥。全部是用鐮刀割,陽光下彎腰割,熱得全身是汗,可誰都怕下雨,一下雨就得完蛋。

割完後開始跟“麥場”裡抱,麥芒扎得人要多痛苦有多痛苦,我從小對麥芒過敏,每個麥季都如同生一場大病。

抱完後要用“脫粒機”脫粒,那需要好幾個人,分工不同,可誰都是累到不行。頭上驕陽似火,地上熱浪直冒,空氣酷熱難當,衣服沒有乾的時候。農民卻都喜歡這樣的天氣,生怕陰天,更怕下雨把小麥給淋了。

脫粒後,要曬幾天,乾透後裝袋拉家,整個過程需要十五到二十天。



二、農曆八月搶種麥

搶種時,其實也要先收,先把田地裡夏季種的玉米給收了,那種感覺也是很難忘的,玉米葉子有多討厭?扎得人癢疼難耐,越撓越癢,出汗又更加疼。

收完玉米後,開始把玉米杆割倒,同樣是抱出去,玉米茬挖出來撿出去,這才到上糞和撒肥,找車犁地、耙地,然後打壠。

這一切都做好後,開始種麥,人力播種,後面一個人扶著播種機,前面五六個人拉。全部播種完畢後,用石頭砘子再拉著碾一遍,讓麥種和土更好的結合。

整個過程持續一個月左右。



總結:以前雙搶和現在對比,是十幾年間國家的巨大進步

雙搶對現在的農村孩子來說已經很陌生了,他們經歷的收小麥是這樣的:收割機去地裡,一個小時割完直接成麥粒,路邊就有收小麥的,直接從收割機裡倒入人家車裡,過磅後拿錢回家,整個過程持續三個小時。

秋季也一樣,都是幾個小時就收完了。

從需要一個月,到現在的幾個小時,我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這是巨大的進步。而未來,我們會更加方便,我們終將邁入全部現代化農業時代。

這就是最好的時代。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70前出生的農村孩子大部分有雙搶的經歷,80後出生的農村孩子就不一定了。我是60初出生的農村孩子,參加夏季雙搶是那個年代的必修課。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大人雙搶。大概在五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撿禾穗,撿回的禾穗交給生產隊記工分。

到了八歲以後,就是跟著大人打穀拿禾把,也就是把割倒的禾把抱起來餵給打穀的大人。記得有位老伯很難伺候,好多孩子都被他罵過,但從來沒有罵過我。

不到十三歲,我們同村的五個男孩就帶著一幫孩子單獨打一隻桶了。我是年齡最小的,有兩個是同年,另外兩個大兩歲。我的體質較弱,力氣沒他們大,就是他們輪流挑擔送谷。

我們這幫孩子兵還真不含糊,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一天要打五千斤谷,有時比大人正勞力打得還多。

七月流火,雙搶是最炎熱的時候,頂著烈日,踩著打穀機,汗流浹背,滿身的稻穀灰。勞累一天,吃完飯洗個冷水澡,就在曬穀場納涼睡覺,即使有蚊子叮咬,也呼呼睡到天亮。

往往搶收完早稻之後,還要搶種晚稻。俗話說:春搶季,夏搶時。插秧要搶在立秋前完成,立秋前後差一個時辰,禾苗的長勢有顯著的差別。稍晚一點的話,有的禾苗還不抽穗。

我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學會了扯秧插秧,小時候跟著大人學扯秧,樂趣是在秧田裡挖野荸薺,甜甜脆脆的味道很是令人追憶。

夏天扯秧插秧也是個累活,烈日炙烤著脊背,水蒸汽騰騰昇起,聞著卻不是什麼好滋味。我記得最多的時候,一天插了一畝二分田。

遇到螞蟥多的水田,還要時刻提防著。小螞蟥可隨手扯掉,被那種很大的牛螞蟥叮著了,就只能用草把揉搓。被牛螞蟥叮過的地方流血多,還會留下傷口,甚至還會潰爛。

回想青少年時期參加生產隊雙搶的往事,那種苦和累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可想象的。

現在的農村,大多數只種一季中稻,撂荒現象也非常普遍,“雙搶”一詞或許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明日一說


小周是廣西桂林一個小山村的,我們那裡都是種植兩季水稻,所以一直都有雙搶。提到雙搶,小周真是背都發麻了,那簡直就是小時候的噩夢,真的是每逢雙搶瘦幾斤啊!

何為雙搶?

雙搶指的是:搶著收割,搶著種植,為什麼要用搶字?那是因為要跟時間搶,過了那個時間收割和種植就不好了,時間很短,所以每天都在和時間搶著幹,特別辛苦。

雙搶的時間是在七八月份,必須要立秋前把水稻種下去,不然遲了種的水稻就不飽滿了,時間很緊,最多也就二十來天,那時又是最熱的時候,還時不時來個雷陣雨,有時飯還沒吃兩口,又要跑去收穀子了,這就是雙搶。


和大家說說整個過程,就知道多辛苦了

先說90年代時,那時路不好,也沒有機械,犁田靠的是牛,打穀子靠的是踩的那種打穀機,其他的就都是人工了,沒有機器靠人力,你不知道有多累。

1)上午割稻穀

為了抓緊時間,經常是天還沒有亮就被大人抓起來去割稻穀,小時候手小,抓不穩,經常挨割到手,現在手上還有幾個疤呢,而且每次都要要割完一塊田才給回來,吃完早飯馬上又出去割下一塊田,最關鍵的是那時候天天放西遊記,又不得看,猴子蹦出石頭那個音樂,現在都有陰影。

2)下午打稻穀

下午就去打穀子,就是稻穗上的穀子打下來,那時用的是腳踩才動的打穀機,這真是又熱又累又刺皮膚又腳疼啊!打好後,還要等風來,過下篩,把扁殼的吹出來,整理好後再裝袋,再挑回來,大人挑一擔大的,最少一百多斤,小孩子就抗工具或者抗一包小的,回到家基本天快黑了。


3)晚上放水

晚上大人們也沒有得休息!要去放水,把田裡水罐滿,第二天好犁田,放水可不是輕鬆活,有時水不夠了,要走好幾個村才能把放水下來,因為水渠臨村都是相通的,上面村民把水堵住了下不來,就得去看看了,有時為了搶水,經常是半夜出動的。

4)插秧

收完稻穀放完水後就到犁田、拔秧苗了,男人們牽著牛扛著犁去犁田,一般男孩子也會跟著父親去犁田,女孩子則隨母親去拔秧苗,拔秧苗最恐怖的就是螞蟥,秧苗田裡最多螞蟥了,經常是腿上吸著好幾根,扯不都扯掉,扯掉了還會流血,孩子們都很怕螞蟥,可又沒辦法,活必須幹呀。

再到插秧,火辣辣的太陽,經常會把田裡的水熱的燙腳,★用手一撮一撮的將秧苗插進田裡,指甲裡都是泥,手指都是倒刺了,感覺手都插短了一截似的。泥裡不好行走,孩子們經常是在田裡摔跤,滿身都是泥巴。


就這樣繼續重複著,搶著收割,搶著插秧,即盼著下雨,好有水犁田,又怕下雨,禾苗熟了容易倒,倒了不好收割也容易發芽,時不時來個陣雨,人被淋溼了沒事,家裡曬著的穀子被淋溼了就麻煩了,一般這個時候都是老人在家幫看穀子,幫煮飯菜的。

5)雙搶快樂時光

雙搶非常辛苦,每過一次都要黑幾圈瘦幾斤。但也有快樂的時候,村裡所有人都在田裡勞作,非常熱鬧,一般都是一邊聊天一邊做事。♥也只有雙搶時大人才捨得買很多西瓜吃,勞作時累了就吃個西瓜,那個時候累了有個西瓜吃可真是幸福呀!傍晚還可以和夥伴們燻老鼠,撿燒了的草堆裡的爆米花吃,滿滿的回憶。



後面機器多了,路修好了就沒有那麼辛苦了,現在,都拋秧了,很多都不種水稻或者只種一季了。自然雙搶都沒有了,很多農村孩子也都感受不到雙搶了。


農人解說


所謂農村的雙搶就是搶收搶扦即趕季節,是我這輩子人生的起蒙。知青歲月人民公社化集體工,一到這個季節每天還不亮,生產隊的哨聲就反覆四起,我繃緊的神筋就隨即而起,踴入到隊裡的人群。隊長就一天的搶扦做一個排工,然後三五成群各就各位,動鐮後是兩大塊割谷脫粒,扯秧栽秧。而清晨不看見主要是割谷扯秧,天一亮後趕回芧草屋,慌忙做了早飯三兩口又出來起工。太陽開始東昇溫度不斷升高,現在開始就是用打稻機脫粒,喂的喂遞的遞忙過不停,然後將谷一擔擔挑到隊屋裡禾場上要曬乾,田耕出來後一部分人就在緊張的栽秧中。雙搶最難熬的就是臨近中午和下午出工,田裡的水是熱的還有螞蟥呼腿,頂在田頭裡火尖上是不能抽身的。我那時20左右年青氣盛不甘視弱,能挑谷180斤什麼活都能幹,這就叫人到無處止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雙搶的時間在10天半個月,每天收工時都近月亮出!;知青歲月中的雙搶是農活中的一個節點一個關,一輩子刻骨銘心的絡在了心靈裡,難以磨滅耐人尋昧的記憶中,直到人生的永遠!


老謝35094


作為出生於七零後的女性,雙搶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刻骨銘心的《災難》。

當年母親生了我們姐妹五個,身體體弱多病幹不了農活。田裡的農事全壓在父親一個人的頭上,從我記事起,每年的七月我們姐妹和父親是披星戴月的在地裡收割早稻,然後又搶插晚秧。那時候家裡有一個扮桶,每天要抬到地裡去,晚上要抬回來。家裡沒有勞力,父親一人搬不動,那時年僅十三四歲的我勇敢的和父親一人抬一頭,雙手緊緊地握住扮桶的兩邊,扮桶的木條邊深深的壓在我稚嫩的肩膀上,陷進去一條深深的痕印。汗水順著頭髮流進眼睛也騰不出手來擦,我們父女一步一步小心的走在田間小路上……這樣的場景一直做到我成年才好轉,因為姐姐出嫁了,自有姐夫幫著抬。

雖然現在已經很多年沒做過農活了,但當年經歷過的雙搶造成了我吃苦耐勞的品格。有時候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時,想想當年吃過的苦,心情一下坦然了,雙搶都不怕,這點困難算什麼。


歲月如歌274001046


南方地區的農民基本都經歷過雙搶,我父母都經歷過。

“雙搶”一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南方地區較為常見,因為南方基本都種雙季稻,而雙搶既要搶收早稻,又要搶著栽種晚稻。




雙搶時節最忙碌。以前,每逢雙搶時節,天氣酷熱,七月早稻成熟,我父母早早就下田割稻,當時拼的全是體力活,收好早稻便又著手準備晚稻苗、耕田、施肥、插秧,等上兩個月左右收割晚稻。那樣的季節大人最忙,上學的小孩放農忙假一般也幫不上什麼忙。記得當時學校會安排我們在農忙假期下田裡拾稻穗,將拾好的稻穗上交給學校。現在回憶起那段時光,都覺得美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時至今日依然受人傳頌。經歷過“雙搶”的人也最明白這首詩的含義。

儘管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也要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啊!


侃侃電影派


我是50後,我看了一下幾位剛才說的“雙搶”,80年代後的事,比我們那不算事。我們那時,家裡人口多,父親在外工作,兒女在家的我是老大,13歲,我就要在生產隊掙工分,雙槍搶殺禾扮禾,用我們本地話說叫駝子不伸腰,擔稻子谷,130-140斤一擔。插田,和男勞動力一樣,但每天工分只有男勞動力的一半。白天天氣酷熱,我們拔秧都在凌晨四點左右起床,腳上螞蝗叮,身上頭上蚊子咬,真苦。這樣幹大概要一個月。有幾年,男勞動力基本幹輕鬆活,而插田扮禾是童與姑。80年代好多了。基本雙搶半個月完成了。但這也是一種歷練。成年後參加工作,時常回憶這種經歷。


用戶1956502798232


我是六0後,雖然從小學到中專畢業參加了工作,但對那段我參加過的雙搶生活經歷仍記憶猶新。我的家鄉是八一年分田到戶經營的,那時我才十五歲,記得我爸媽及哥姐在雙搶時,天沒亮就起床去幹活了,吩咐我在家煮飯,有一次水放多了,煮了一鍋粥,還有一次煮飯,飯沒煮熟成了夾生飯,爸媽回來吃飯,看到這情形也是哭笑不得,到放暑假時,我也不得不去參加雙搶了,十五六歲,個子又小,清晨與大人一起起床,早上割谷,割完幾塊,再用機械,人工踩機械,一天下來,腿都快癱瘓了,雙搶時正值七月,又熱,蚊蟲叮咬,拔秧時螞蝗吸水,扯都扯不下,有一次嚇得我大哭。記得八三年七月某一天,我


幼小年紀,背噴霧器去制蟲,制了幾塊田後,有一個村幹部來到我制蟲的田埂上,叫我不要制蟲了,說我錄取通知書下來了,考取了中專,說我很優秀,我激動得哭了,因為那時我有空要參加雙搶,常常半夜起床拼命的背英語語法與單詞,真的不容易啊,但是我現在初心不改,也熱愛勞動,熱愛農業,熱故土!


NIJINPING


我是一個甘肅農村的90後小青年,說到“雙搶”我想必沒有農村7080後的那種切實感受和小時候的記憶,因為很多農村的90後在小的時候是不怎麼幹活的,即使是在節假日學校放假,乾的也是不多,把大多數的時間交給了學校,交給了老師佈置家庭作業。

在我從小到大的經歷當中,有兩種“雙搶”,我來給大家說說發生的那些趣事兒:

一、在15歲以前關於小麥的“雙搶”:

我們那邊關於小麥的雙搶分為兩個時間段,即播種與豐收,每年小麥的播種是在農曆八月上半個月左右,也就是在“國慶七天忙”的時候,這個時間段不但是種小麥,而且還要收拾莊稼地裡面的玉米、辣椒各種蔬菜,之前種玉米的人還是很多的。所以就是“國慶一週搶”搶著種小麥。

那時候搶著種小麥可是用牛耕、驢耕、騾子耕、甚至是人來耕種的。

另外一搶就是在農曆的六月間,麥收的時候,那時候天氣真是熱的時候,剛好學校裡面也到了期末,期末試考完了都在家等著放暑假,於是也變忙了起來,搶著收割小麥,其實搶的是雨到來之前和麥黃掉進地裡面;麥割完到了家裡面搶的就是曬日頭與突然之間的雷陣雨,夏天在我們甘肅農村到了下午雷陣雨很頻繁,所以曬麥子的時候要搶,趕在雷陣雨到來之前把麥子收拾好,用塑料蓋好。

接下來就是搶著用脫麥機脫麥子,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時候,大人們也最喜歡這個時候,搶著豐收。到了現在,我們村子早就不種小麥了,這種搶也消失了十多年了,就留在了記憶裡面。

二、在15歲到現在關於蘋果樹的“雙搶”:

第一搶,農曆正月末二月初,搶著修剪蘋果樹、塗藥、給蘋果樹施肥、鋪地膜,利用半個月的時間把家裡的所有蘋果樹每一棵按照上面的步驟過一遍,搶在蘋果樹發芽開花之前,不過不是很忙,果農們顯得有些悠閒自在。

第二搶,和小時候種麥子一樣,集中在“國慶一週搶”,這個時候紅富士蘋果便已經成熟,搶著給蘋果去袋子、鋪反光膜、上色、採摘。這不但是在“國慶一週搶”期間,而且國慶假期完了之後還要搶著幹半個多月了,如果蘋果多了或者是價格沒有談好而滯留了,那還要一個多月呢!

這就是我這個甘肅農村90後經歷的兩種“雙搶”,不知道有沒有您的那份記憶呢?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