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紅薯產業讓範鎮脫貧“有範兒”

“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春光明媚的三月天裡,每天一早,江西省瑞昌市範鎮東山村的村民們就開始在田間地頭熱火朝天的種植紅薯籽,培育紅薯苗……好一幅熱鬧的春耕圖!農民播下種子,也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東山村位於瑞昌市範鎮河南岸,境內丘陵起伏,溝渠縱橫,村民主要靠農業收入為生,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脫貧攻堅以來,該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將閒置土地“小塊並大塊、多塊並一塊”,通過平整土地、修繕溝渠、修建機耕道,完成旱改水160畝和高標準農田建設360畝,走上現代機械化農業發展之路,2019年紅薯種植讓村集體收入首次破零,達到5萬餘元。今年,該村在鎮黨委統一謀劃下,擴大紅薯種植面積100畝,預計可增收4萬元,屆時村集體總收入將突破10萬元。

“有了村集體收入後,村裡的各項工作都好開展了,現在村級組織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帶動村民創收。”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曾六中說。

在範鎮八都村,紅薯育苗播種同樣熱火朝天。去年八都村流轉土地1000餘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00畝,農田務工人員覆蓋了當地的貧困戶和土地流轉戶,村裡剩餘勞動力得到有效安置。“今年我們流轉100畝土地到村合作社,原計劃用於苧麻種植,但受疫情影響,苧麻苗種一直過不來,這次鎮裡扶助種植紅薯,正好解了燃眉之急,避免土地荒在那裡。”八都村駐村第一書記彭呈仁說。

為提高紅薯種植技術,提高品質和產量,該鎮邀請農技專家對農戶進行實地技術指導。與瑞昌市農投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確保紅薯收購渠道暢通。同時鼓勵村級合作社開展紅薯深加工,如發展紅薯粉條加工產業,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也為精準扶貧注入了活力。

範鎮現擁有農業合作社13個,整合土地約3000畝,整合資金70餘萬元,除部分用於紅薯種植外,其餘從事水稻和龍蝦的種養。該鎮推行“黨建+扶貧”模式,村級合作社由黨支部書記兼任負責人,帶動農民以土地等資源參與,村集體和貧困戶優先入股,貧困戶優先務工。目前該鎮村級產業覆蓋農戶370餘戶,貧困戶188戶,貧困戶覆蓋率達97%以上。其中與120戶貧困戶327人簽訂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脫貧質量得到鞏固提升。(李寅華柯超)

抗擊疫情 金融業在行動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信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