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魏书生说,埋怨学生难教,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你怎么看?

风华中考物理专题


我很赞同魏教育家的观点,感觉学生难教,完全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

初中,数学分代数和几何两门课程,初一下学期才开始有几何课程,由一位五十多岁的王老师为我们授课,一直到初二上学期,我们班几何考试及格的人数不会有两位数,经常能考及格的还是教务处主任的儿子,他妈妈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

按说五十多数的教师不缺的就是授课经验啊,我们班也是年纪的优秀班级,问题出在哪了呢。当时,我们不太会表达,只是感觉王老师讲的课,我们听不懂,也不爱听,他上课是他讲他的,我们随便,毫无互动交流的情节。

学校看这不行啊,初二下学期给我们换了位凌老师。凌老师外貌很严肃,但课堂上一点都不严肃。

他结合我们班级的几何总体成绩状态,一边按课程进度授课,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穿插以前的知识点,并且经常提问一些同学,用学到的几何知识点,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等等,二十年过去了,只记得凌老师的课讲得很生动,很多课堂情节现在回忆不起来了,只知道我初中毕业后,他考上研究生,离开了我们学校。

可能,有些班级学生基础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节奏不一致,但是做为授课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授课,而不是讲解得只有几个成绩好的领会了就完成任务了。

举个恰当但不合适的比喻,老师就是一个职业,学生是你服务的顾客,如果你对顾客挑三拣四,那么你离下岗不远了。

我们也不能要求老师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起码你要把所授的课程那些知识搞明白吧?

知道什么是真的明白吗,只有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的标准是让大多说人都能听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