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母猛甩女婿巴掌,農村婆婆後悔進城幫忙帶孩子

01

今天講的這個婆媳矛盾,是老掉牙的話題。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很難相處。母親總覺得兒子是自己的,兒媳婦是外人;而兒媳婦卻覺得我們已經有獨立的家庭,你就不要再生是非了。

在舊時代,由於信奉三綱五常,很多兒媳婦處於隱忍不發的位置,不管婆婆說什麼、做什麼,她們只有忍著的份;即使動手打,兒媳婦也要受著。

親家母猛甩女婿巴掌,農村婆婆後悔進城幫忙帶孩子

哪怕她們矛盾異常激烈,也會暗地裡你爭我鬥,面子上還是要彼此過得去。

但現在不同了,封建社會結束了那麼多年,女性地位越來越高,她們不再依附、不再盲從,而是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也有了更多的發言權。

所以,她們一旦有矛盾或分歧,不再隱忍,而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據理力爭,甚至爭吵不休。

親家母猛甩女婿巴掌,農村婆婆後悔進城幫忙帶孩子

02

麗麗和老公,大學相戀,畢業之後順利結婚。

剛開始沒打算要孩子,日子過得柔情蜜意、你儂我儂。後來,兩個人的工作漸漸穩定下來,一個考了事業編,一個在培訓機構做老師。

次年,他們的孩子出生,麗麗跟老公商量以後,讓婆婆幫忙帶孩子,於是,婆婆從老家趕了過來。

本來以為自己以後就輕鬆了,可沒想到婆婆來了,便也揭開了家庭大戰的序章。

首先:是老公的變化,之前什麼家務都參與,婆婆來了之後,他當起了少爺,什麼都不願意幹。

其次:婆婆兩面性,對外邊的人都特別好,卻唯獨對麗麗這事不行、那事不行的;還有,老公在的時候,她對麗麗特別好,老公不在的時候,愛答不理,還覺得自己了不起。但對外就整天裝成柔柔弱弱的樣子。

親家母猛甩女婿巴掌,農村婆婆後悔進城幫忙帶孩子

只要麗麗跟老公拌兩句嘴,婆婆就會加入,罵她不知好歹;其實有時候兩口子鬧著玩,但只要她以參與,就立刻變上升到了家庭矛盾

而老公也變得讓人不可捉摸,之前對麗麗特別好,但現在,只要麗麗跟婆婆有矛盾,老公也跟著埋怨麗麗,原來他就是個媽寶男。

03

有一次,婆婆在外邊說麗麗的壞話,被麗麗知道之後大鬧一場。沒想到婆婆裝無辜,一看見兒子就哭的稀里嘩啦,兒子便覺得母親受了委屈,就對麗麗吼了起來,一來二去,不小心把麗麗推倒在地。

麗麗委屈的實在受不了了,給父母打電話,其母親知道原委之後,連夜趕過來,對著女婿又撕又打,哭聲震動了整個樓層。

親家母猛甩女婿巴掌,農村婆婆後悔進城幫忙帶孩子

婆婆就這麼一個兒子,從來沒讓兒子受過委屈,當時氣得直接暈了過去。

事後,她想想就哭,覺得委屈了兒子,找這麼個媳婦倒了八輩子黴,便逢人就說兒媳婦的壞話。

麗麗和老公的關係越來越差,感情在爭吵中消耗殆盡,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茫然不知所措。

她把事情的前前後後都想了個遍,自從婆婆踏進這個家門,家庭就變成了戰場,丈夫就變成了媽寶男。她開始反思,到底是要婚姻還是要工作。

要婚姻,就辭去工作,自己帶孩子,家庭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如果要工作,可能就要面臨婆婆的摻和,甚至家庭的破裂。最後,她還是決定自己帶孩子,讓婆婆回老家。

而婆婆回到老家之後,見人就哭,說自己如何委屈,兒媳婦如何不懂事,弄得兒媳婦在村裡臭名遠揚。

親家母猛甩女婿巴掌,農村婆婆後悔進城幫忙帶孩子

04

都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真的是很有道理。

婆婆作為長輩,去兒子的小家庭就是為了照顧孩子,而不是爭風吃醋,挑撥離間。千萬不要覺得兒媳婦是外人,你去了他們家,要說外人的話,應該是你。

所以做事、說話要有分寸,不要動不動就跟親戚鄰居說兒媳婦的壞話。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她是你女兒,你還會這麼做麼?將心比心才能把關係處理好。

如果只有婆婆這樣,老公懂事的話,事情也不至於到這個程度。

作為子女,可以孝順,但不能愚孝,愚孝不但害了你母親,還害了你的媳婦,甚至整個家庭。

丈夫的拎不清是整個家庭的禍源。如果丈夫能分清是非、積極面對、妥善解決,矛盾也不會愈演愈烈。

所以說,好的婆媳關係,大部分的功勞是丈夫的;同理,不好的婆媳關係,大部分的過錯還是丈夫本身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