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临终遗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个叫“文质彬彬”的成语

陈平,不属于西汉开国三杰之列,但他对于楚汉相争和西汉初年的政局,也一样举足轻重。

周勃,普通人会觉得他是一勇之夫,起于草莽,靠着老实和忠诚,几度身居高位,两次出任丞相。

陈平和周勃,一个美如冠玉,少年学文,机智百变;一个编织器具,做做吹鼓手,拉得起硬弓,他们两个组合起来,正是孔夫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刘邦临终遗命,陈平和周勃“扫尾”

历史上有很多或正史或演义的内容,是关于一些大牛们在临终之际所做出的“后事安排”,往往都还很神算。

刘邦也是如此,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不信医生,接受命运的安排。给了医生“金五十斤”之后,吕后问他关于身后事的安排。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凭着一生东挡西杀南征北战的经验总结,在弥留之际,用毕生的智慧做个总结,也算是完美收场。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这几个人,张良早早为自己做了退身步安排,早就淡出视野。萧何不用说了,但是人的寿命有限。曹参跟着萧何跑,也没问题。王陵母亲自刎在项羽军中,让他坚定信念跟着刘邦干革命——这已经是指定了三代。接下来,说到了陈平和周勃。

陈平自跟着刘邦之后,“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这是陈平厉害的地方,但是刘邦觉得他很难一个人搞定大事,于是了加了个周勃,进行组合。

周勃是刘氏集团的创业元老,忠心耿耿,可能因为年轻,也可能因为论资排辈,总之到了刘邦想象中的后世,他是硕果仅存的一个,也顺理成章成了最后一位被指定的。

后来吕后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刘邦这一“遗命”,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前面几个不说,陈平和周勃,却是她亲手给自己选定了吕氏的“掘墓人”。

刘邦的临终遗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个叫“文质彬彬”的成语

陈平,相当于“文质彬彬”中的“文”。


刘邦的临终遗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个叫“文质彬彬”的成语

周勃,相当于“文质彬彬”中的“质”。


汉朝“将相和”,让西汉王朝重回正轨

刘邦一死,吕后专权,孝惠帝眼看着自己想要保护的同父异母弟弟赵王就在自己早起打猎的一会儿就被毒死,又看了自己母亲新手打造的戚夫人“人彘”,心灰意冷,早早的崩了。接着吕后又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少帝,其实这时候吕氏家族已经明目张胆的入主中枢,眼看着汉室江山岌岌可危。

幸好还有陈平和周勃,不太妙的是,这两人并不太和睦。但是有个陆贾的人出现了,他准确的识别出了陈平的心思,并且让陈平和周勃走到了一起。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天下虽有变,权不分。”

从廉颇和蔺相如开始,这就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不过道理人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文武大臣互相看不上,就像豆腐脑的“甜党”和“咸党”之争一样,再正常不过。

陈平听了陆贾的话,碰上周勃过生日,送了“五百金”。这正应了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太尉报亦如之,两人深相结。”

将相和睦,等到吕后一死,天下重归刘氏,只是个时间问题。

刘邦的临终遗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个叫“文质彬彬”的成语

陈平、周勃是汉朝的“将相和”。


天平总会倾斜,不如激流勇退

陈平和周勃通力合作,不仅诛了诸吕,还迎立了代王,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他们二人也成了左右丞相,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第一个盛世。

汉文帝对于国家大事很勤勉,领导一用心,下属们工作压力就会大一些。古代以右为尊,因此右丞相周勃就首当其冲了。

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被领导“拷问”的感觉,估计每个职场的人都有,问问题而答不出来,问题就大了。既然右丞相说不出,那就问左丞相。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这是机智呢,还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回答?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其实这个回答,说成立也成立,说有问题也有问题。因为陈平说的,都是宏观战略层面的内容,没法用KPI来考量。但是作为领导的汉文帝满意了,也就没事了。

周勃是个老实人,“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就说,我们当丞相,不是这个职责,如果皇上问你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还硬编一个不成?

应该说,经历了平定诸吕的共同战斗,两人之间应该是全无芥蒂了,所以也不会再引起什么隔阂。周勃自此也知道自己的差距,就称病自免了,陈平一个人当了丞相。这也符合职场的平衡原则,说是平衡,实际上很难平衡。周勃激流勇退,也是另一种自保之道。

刘邦的临终遗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个叫“文质彬彬”的成语


但是别担心,陈平只当了一年多,就病逝了,周勃得以二度为相。但是还是要但是一下,应了孔夫子那句话,要“文质彬彬”,才能“然后君子”。没有了陈平的“文”,只剩下周勃一个人的“质”,哪怕有个更为厉害的儿子周亚夫,周勃二次为相,也还是惊险重重。

看来,一个人要做到“文质彬彬”,诚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