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京津雄,南有沪宁杭,山东的机会在哪里?

王政


山东格局是很大的,山东是以城市群作为基础,然后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来带动山东省整体发展,虽然山东在规划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是山东抛弃旧产能,创造新标准的决心和动力是非常大。

尤其是济南一年中表现更是让很多朋友惊喜,从规划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以北夸为核心,和正在施工的三桥一隧以及二期规划、地铁网2022前后网状初步形成、CBD强力打造、总部经济不断完善外。

还有山东领导集体北上、南下学习以及强力招商引资到济南,创造总部经济。在这短短一年中济南成绩是可喜可贺的。

山东是以城市群来带动山东整体发展,城市群是以后中国发展非常必要手段之一,更是山东的契机,也是山东百姓的福利。


资本寻宝


山东的地理位置是比较优越的,因为某些原因,致使山东的发展处于现在尴尬的局面,南有长三角,北有京津雄,山东被迫处于中间艰难求存。

如果山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那么人口流失将会加剧,山东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

为此,我认为山东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可在这几个方面努力。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一直是热点话题,现在已经有9个城市入选,山东南面有郑州,北面有天津、北京,而山东没有一个城市,这样的局面无疑让山东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失去优势。


在之前,济南的地位一直高于郑州,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行政地位,医疗教育资源等等,可如今,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超过济南,减弱了济南在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而这种差距还在明显加大。

无疑,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是迫在眉睫的,山东省政府已经支持青岛和济南去争创,无论是谁入选,都将为山东的未来带来一丝希望。

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山东的一大地理优势在于比邻日本和韩国这两个经济发达体。虽然过去几年中日韩关系矛盾不断升级,但在近期明显可以感觉到这种紧张的局势已经缓和,而山东省政府也一直在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


一旦中日韩自贸区落地,那么对外可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内可通过山东到达广大的内陆,甚至通过一带一路连通到欧洲。市场前景广阔,格局也是非常的宏伟,只是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困难重重,而且受政治影响会比较大,未来的发展不好推测。

积极申请自贸港

山东自贸区在今年刚刚落地,分别在济南,烟台和青岛。拥有自贸区的地区在不断增多,所以自贸区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之前了,要想拥有更多政策红利,自贸港无疑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自贸港 给予的权限:对于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存储、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

这些优惠政策将会极大的促进山东的对外贸易以及开放程度。

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加快

山东目前有一个城市群多个都市圈,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巨大潜力。



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赶前争先,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示范,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助力37°经济带领跑中国经济。山东半岛应该承担起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的历史重托,站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平台上,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由东北向西北带状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形成内陆与沿海链接的新经济支撑带,发展大交通大流通,努力成为37º经济带主引擎。

而胶东一体化在近些年来多次被提及,虽然很难形成像长三角那样的城市群,但如果做好,将会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区域经济。


醉翁之意尽在不言中


雄安新区主要功能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时要压缩北京周边工业集中布置缺陷。

  • 近年华北地区雾霾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疏解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周边城镇协调发展成为主要模式。

  • 周边环境无法承担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发展模式,天津、唐山、保定等压缩工业成为必然。

  • 中心城市辐射半径非常小,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都市圈发展期,石家庄、太原作为独立都市群发展。

  • 山东半岛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都很远,济南、青岛同样处于单核都市圈发展阶段。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还存在很大差距。

  • 首先,核心城市竞争力不强,青岛、济南吸引高科技人才能力不强;

  • 山东半岛国有企业较多,私有企业发展不充分,吸收就业人员较少;

  • 周边城市发展均衡,但相互协调能力差,城镇连绵体没有形成,各自为政。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与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黄河中游城市群在同一档次。

  • 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群,重庆、成都双核心突出,周边城镇化较弱。川渝人口达1.12亿,经济总量4.7万亿。

  • 长江中游城市同样处于多核心都市圈发展阶段,武汉都市群、长株潭都市群发展突出,周边城镇化同样较弱。地区人口1.75亿,经济总量9.1万亿。

  • 黄河中游城市群,主要是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都市群,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都市圈,周边城镇化较弱,地区人口1.34亿,经济总量6.7万亿。

  •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以济南都市群圈,青岛都市圈为核心,周边城镇化较高,地区人口1亿,经济总量7.2万亿。

  • 城市群

  • 黄河中游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不紧密,各自为中心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成一体发展。

  • 都市圈

  • 济南、青岛、郑州、西安、武汉、长沙、成都都市圈处发展阶段,重庆、南昌尚处于培育阶段。

  • 周边城镇城区人口情况

  • 重庆城区人口超千万,成都超800万,武汉超800万,郑州、长沙、西安超500万,济南、青岛超300万,南昌接近300万。

  • 山东半岛城区人口.3个超200万,3个超100万;郑州2个超200万,2个超100万;成渝周边只有4个超100万。

  • 成渝,武汉表现为核心城市强,周边弱,山东半岛则表现为核心城市弱,周边较强。

  • 城市潜力,山东前百强强于成渝。

通过上面数据看,山东需要加快济南、青岛中心城市发展。

  •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取得巨大进展,山东将成为中日韩自贸区重点地区,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

  • 在改革开发初期,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进程中,山东、江苏的平衡发展模式落后广东重点发展模式,应该吸取经验。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山东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北有京津冀政治经济中心,南有沪浙苏经济发达中心,以及胶东半岛的隔海日韩经济体,山东具有独特的经济发展优势!

今年山东启动的济南发展为首都国企大本营的战略,就是瞄准了济南地处京沪高速交通要道南北相通的地理优势提出的极具战略眼光的发展思路;

今年小清河的清理复航战略,不但能解决与东三省经济连为一体的障碍,而且极大的方便了进出口日韩货物的运输。

加之济青高速的改扩和城际经济圈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山东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用户59387986952


城市群对经济发展是有助力,山东比较均衡,没有集中的规模城市群,但也有侧重,前面几十年在外向型海运经济时代,山东把宝压到了胶东,因为胶东的青岛烟台威海有沿海和与日韩距离近的优势。现在也是胶东比胶西发达。但胶东处于地理边缘,当外向型经济衰落,空港经济,省会规模经济与信息数据经济的崛起,胶东的优势不明显了,甚至增长速度被胶西的一些城市超过。济青一线,包括淄博潍坊,依然是山东的经济重心。山东提出济南青岛双核,烟台临沂和潍坊三重点城市规划,依然是均衡发展战略。山东的出路是两核心三中心带动全省均衡发展。


钟启元


山东有一多半面积直插海中,半岛三面环海没有邻居,很难形成京津雄、珠三角、长三角这种共振式发展。

青烟威三市理论来说是很具协同发展条件的,但青岛烟台之间偏偏有山丘阻隔,三市市区难以形成真正的对接。这和三大城市群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现在珠三角长三角都在搞一体化,城市之间的互动互通非常好。青烟威一小时通勤圈建起来了,但是目前也仅存于轨道交通。像珠三角居民日常来个周末苏杭游都是司空见惯,而这在山东半岛则很难。

当然机会也不是没有,尽管不具备很好的地理条件,也没有一线城市做强援,但是青烟威的经济基础还是非常扎实的,而且海洋资源丰富,中日韩自贸区未来大概率也会落户于此,日后与成渝城市群竞争第四大城市群还是有底气的。

从平台高度来说,京津雄的定位几乎与长三角珠三角平级,所以山东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匹配度去竞争。但是如果山东也集中全力去打造济青烟,形成山东版的苏州、南京、无锡,以三个新一线级别的城市去竞争三大城市群,至少从区域人才吸引力和收支比来说还是有优势的。

总之想成为热点经济区,必须先有热点经济城市,青岛目前的影响力显然还不够强,济南更弱。所以塑造一个新一线龙头级别城市至关重要,倘若把高密、海阳等周边县级市划入青岛,并提高创业扶植力度,提高人才落户安置补贴,强化行业薪资标准,以此吸引更多人才,让青岛首先成为山东能够独当一面的经济强市,然后以点带面拉起烟台、威海、潍坊,进而对接济南城市群,如此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广纳投资,将发展重心多向高科技产业倾斜,那么山东未来仍然可期。


城市发展报告


京津雄也好,宁沪杭也罢,这两个城市群就目前来说,除了深穗港之外没有其他城市群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些城市群有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大;二是人口密度大;三是经济科技发达;四是文化教育先进。当然还有其他资源优势不再一一枚举,敬请各位朋友补充。而放眼山东省,目前经济总量最大的市是青岛市,然后有济南市、烟台市、潍坊市等,经济能力较强的还有淄博市、威海市、东营市等。以上几个城市是目前山东发展较好甚至可以说最好的地区,基本上都集中在胶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但是总得来讲除去青岛和济南综合实力较强之外,其他城市或多或少还是欠缺一些,综合实力有待加强!即使是青岛市与济南市,目前也无法同以上两个城市群中的任何一个主要城市抗衡!当然,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山东的发展也不例外。如果将来可能的话,也只能在以上经济、科技等较为发达的地区之间形成,尤其是济青一线。本文纯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那啥那谁6253372735


山东有京津冀和长三角交汇点


波波七216052556


山东半岛由于地理优势可以自成一派。而且山东的经济也很好,又是沿海大省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燕郊小整儿


山东的机会“在山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