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她借给我党数千两黄金,建国后,她一分钱也没有要账

在抗战期间,虽然国共合作,但是我党的活动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国统区的活动,经费紧缺,处处受限,开展工作非常困难。

但是,有一位女中豪杰,却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我党,就是被邓颖超誉为“红色老板娘”的周宗琼。

建国前,她借给我党数千两黄金,建国后,她一分钱也没有要账

周宗琼1910年出生于重庆,从小便接受了进步思想,从北平女子第一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校长,但因为给学生灌输革命思想,被国民党盯住,不得不离开教育事业。

后来,周宗琼嫁给了重庆天成厂职员任宗德,自己也进厂工作。天成厂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周宗琼和丈夫没有领到赔偿金,便带着厂里的一部分设备,入股到了合川酒精厂。

凭着周宗琼极有天赋的经商头脑,合川酒精厂越办越好,利润也越来越高。

在这期间,日本对重庆进行了大轰炸,满目疮痍,住房十分紧张,周宗琼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就借着建设酒精厂办事处的机会,盖了两层小楼房,准备往外出租,房子还没有建好,就有多家公司和个人希望承租。

这天,周宗琼的朋友周予来找她,说共产党的《新华日报》要办起来,苦于没有办公地点,希望她能将一楼租给《新华日报》。周宗琼当即同意,从此,她开始为党工作。

建国前,她借给我党数千两黄金,建国后,她一分钱也没有要账

当时,《新华日报》经营困难,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周宗琼开了一家酒精厂,为《新华日报》提供资金。在周宗琼的经营下,酒精厂实现了千万元的收益,而这些钱的80%,都被周宗琼用来支持《新华日报》的出版和发行。

在这期间,周宗琼多次提出入党申请,但组织都没有批准,周恩来亲自给她写信说:“现在党在重庆的活动十分困难,你以党外人士工作更有利于斗争,更能发挥特殊作用。”

周宗琼深明大义,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没有入党,继续以党外人士的身份搞经营,被邓颖超誉为“红色老板娘”。

当时,南方局联系党外人士没有固定地点,周宗琼便以建酒精厂办事处的名义,在老家韦家院坝的大院里修建了一栋房子,成为周恩来与李公朴、沙千里等著名人士的聚会场所,也成为周恩来为革命人士作报告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第一次见到周宗琼时,长久地握住她的手表示感谢,这时,周宗琼4岁的小女儿跑了出来,周恩来问她叫什么,她回答说,叫任时来,周恩来风趣地说,你母亲的名字和你的名字中,有我名字的两个字。受此启发,周宗琼后来的6个子女都随她姓周,以示对周恩来的敬仰。

建国前,她借给我党数千两黄金,建国后,她一分钱也没有要账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国统区实施白色恐怖,重庆的党员非常危险,必须立即撤离。可是,没有经费组织撤离,关键时刻,周宗琼将手中的货物降价处理,换来数百万资金,帮助40多名党员安全撤离重庆。

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我党在上海的工作机关全部暴露,需要立即转移,同样苦于没有资金,处境越来越危险。周恩来再次请周宗琼筹集资金,周宗琼二话不说,当即决定卖掉一个面粉厂,又换来上千万资金,帮助上海机关数十人成功撤离。

建国后,周宗琼被安排在水利部工作,1956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周宗琼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晚年时,有记者采访她,问她当年为革命提供了多少资金,周宗琼笑着说:“有人说我们党欠我周宗琼几千两黄金。我离休后还真的估算过,还真是有的,但我决不跟党算账,要算就算是我周宗琼交的党费吧。”

1996年,周宗琼与世长辞,享年86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