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霸王别姬》中精彩对白

电影《霸王别姬》1993年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是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主演。影片一经上演,便获得了无数好评和荣誉。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是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同时也是中国影片首次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此外还获得了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1994年张国荣凭借此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现今电影上映已经27年了,但是该影片在豆瓣依然是9.6高分。

影片述说了两个京剧名角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他们在不同时代背景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境遇,从而展示了影片的深刻内涵,诠释了传统文化的内蕴,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大段叙事过程中穿插了京剧片段,用戏剧的象征意义深刻地解读了影片的内涵。

《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01、影片采用了台下叙事与影戏相结合的叙事方法,并将人物置身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逐步推出影片的深刻内涵

影片《霸王别姬》采用了特殊的叙事方法:台下叙事和影戏结合,形成了片中有戏、戏中有观众复杂叙事结构,同时影片人物、戏剧人物以及观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舞台和银幕的有机结合又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

这样的叙事结构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令观众耳目一新,戏剧在影片中俨然成为了电影语言的一种,它不断地推动剧情发展,同时通过影片和戏剧中形成的各种反差,演绎和刻画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最终引出影片的深刻内涵。

①穿插的戏剧名字和影片的名字不谋而合,但是两者蕴含的主题意义却大相径庭

影片和其穿插戏剧的名字都是:《霸王别姬》,戏剧讲述的是秦朝末期的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与虞姬告别的场景,是一段历史故事浓缩并进行艺术加工而成,其内在的主题就是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西楚霸王。

而影片中的主角程蝶衣和段小楼,他们虽然成为了名角,可是卸完妆后,在别人的眼里,他们依然是一个戏子的身份,段小楼非但成为不了英雄,最后连做人的尊严都难以保全,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无法保护。

在影片中,段小楼是人性懦弱的代表,在台上他是气宇轩昂的英雄,到了台下的他就是一个俗人,为了生活和活下去,他逐渐失去了抗争意识,以至于最后失去本心,活成一个躯壳,而另一个男主角程蝶衣虽然做出了反抗,但最终还是落得个凄惨下场,改变不了旧时代戏子的悲惨命运,他想要从一而终的事业和师兄都与他渐行渐远。

舞台上《霸王别姬》的主题是 “英雄”,而影片却一直试图在竭力消解“英雄”这个概念,这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的用意,其实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英雄,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平常百姓,在面对生活困境中,不得不无奈做出一些违背内心,违背良心的举动。

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令人物的命运更加跌宕起伏,使观众产生了同理心,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视觉感官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反映出影片的主题之一:我们都是平凡之人,成为不了英雄,谁都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逆流而上。


《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②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而穿插的戏剧不变一直是《霸王别姬》

影片讲述了三个主人公经历的四段历史时期,他们经历的都是真实发生的生活环境,而戏剧却是演绎的一个虚幻场景,整部影片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时代背景下,穿插着一成不变的戏剧,在这变与不变之中,在各种矛盾交织中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悲剧根源。

导演是用真实的生活环境来映射段小楼的真实性,虽然他是戏剧中的主角,但他一直处在清醒实在的生活中,他能够分清戏剧和真实生活,戏剧在他的眼里就是一个“活”,台上他是西楚霸王,台下便是一个普通的段小楼,他在酒足饭饱后会去逛窑子,后来还娶了菊仙,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他的内心思想以及对于外界的一些反应,都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年龄的增长,发生着各种变化。

可是影片中的程蝶衣,无论处于何种时代,他始终痴迷于戏剧中,用生命在演绎戏剧中的人物,戏曲中的虞姬就是他,他就是戏剧中的虞姬,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他把自己不自觉地融入戏曲的人物命运中,导演用不变的戏剧来映射程蝶衣的不真实感,一种戏剧人生。

文革前有段关于京戏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处世态度, 段小楼为了保全自己,昧着良心默认了质量低劣缺乏艺术价值的工农兵京戏,而一贯圆滑世故见风使舵的戏园子老板更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工农兵新戏,所有的人或是为了生存,或是在利益驱动下都站在了同一立场下,这时只有对于京剧事业执着的程蝶衣却义无反顾地站到了众人的对立方,力争京戏的重要地位。

通过两个人的处世哲学和对戏剧艺术的不一样追求,两个主角人物在时代背景的烘托下,以及两人的相互反衬之下,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变得有血有肉,令观众深陷其中。同时反映出影片主题表达的另一个核心思想: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③戏剧中的一对好搭档在现实生活中却分道扬镳

戏剧《霸王别姬》讲述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可是影片中的两个共患难的师兄弟最后却决裂了,走上了分道扬镳的道路。

其根本原因就是两人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戏剧的态度,在段小楼看来,唱戏只是一种谋生手段,他想过的是一种普通人的生活,而程蝶衣却将戏剧和人生混为一谈了,在他眼里,戏就是人生,人生如戏,所以一厢情愿地想和师兄就这样一辈子在一起,唱一辈子的戏。所以两人分道扬镳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必然结果。

戏曲中和影片中的人物命运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这种反差和反衬更突出了人物的悲剧性,同时还在暗中隐藏着一丝讽刺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观众在矛盾和反差中品尝着剧中人物的辛酸和无奈,同时影片的深刻内涵也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深入人心。

《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02、用戏文中的一句话,深刻刨析了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缘由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主人公程蝶衣的悲剧根源就是性别的错乱,程蝶衣在戏曲中承担了旦角的角色,尤其是在戏剧《霸王别姬》中成功地扮演了虞姬这个角色,随着他演技的日渐精湛,他的性别错觉也日益增加,性别问题在台上台下一直困绕着他,让他始终难以走出性别模糊的怪圈。

程蝶衣对于自己性别感到模糊,继而发生困惑的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在于戏剧对他的影响,影片是通过一句戏剧中的台词来体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身。”

影评开端,小豆子(程蝶衣)尽管被打得死去活来,他内心中仍然是一个真正的男孩,他不愿意在台词里说自已是女孩,他总是倔强地把台词:“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

。”因此被师傅毒打了几次,最后在大师兄段小楼的提点下被迫说出了:“我本是娇娥娘,又不是男儿身。”

至此,他的命运陡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的潜意识中他的性别意识变得模糊,当然在这屈服的过程中,还隐隐透露出他对于师兄的一种仰慕之情,这也许是因为他遭到师傅多次毒打都没有屈服,却在师兄面前转弯的原因吧。

《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其实从整部电影来看,戏剧成就了程蝶衣,同时也是戏剧毁掉了程蝶衣。民国初年的小豆子就是后来的程蝶衣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名角,吃尽了苦头,“要想人前风光,就得人后吃苦”一直伴随着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日军侵华时期,为了救段小楼,程蝶衣为日本军官青木大佐唱《牡丹亭》和 《贵妃醉酒》,国民党时期,程蝶衣差点被判死刑,幸好因为国民党高级军官要听他的戏,机缘巧合得以虎口脱身,最后在那段特殊时期被赶下台甚至被批斗,每一次时代的巨大变迁,不断扭曲着他人性中的坚守与美好。

影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事情叙事完整,并且把人物命运在剧情中展示出来,那么必然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而这部影片用这么一句戏文中的话来阐述程蝶衣内心对于性别概念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样不仅使得其变得更加具体化,还更加具有震撼效果。

影片中多处重复出现了这段戏文,不仅起着前后呼应的效果,这种重复一再冲击观众的内心,一再强调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同时影片的主题也得到了彰显。

《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03、戏剧中虞姬“从一而终”的人物形象,彻底改变了主人公程蝶衣的命运

影片中的程蝶衣小时候曾经逃跑过一次,因为割舍不下大师兄又跑回了剧院,他的师傅狠揍了他一顿之后,训诫他:“做人和学戏,都应当像虞姬那样从一而终。”从此虞姬的人物的这种形象便深入了程蝶衣的内心。

①对于师兄的感情从一而终

自从小豆子自愿扮演虞姬的那一时刻起,他就真正成了“虞姬” 。 程蝶衣是性情中人,他不满足于舞台上“虞姬”那短暂的感觉, 而是要求现实生活中和“霸王”(段小楼) 从一 而终”。当然不能仅仅把这种感情理解成男女之间的那种感情,从小就失去亲情的程蝶衣心目中,师兄段小楼既是保护他的兄长,同时又是给与他无限关怀和温暖的爱人。

所以,无论台上还是台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动荡,都不能改变他要与段小楼从一而终的决心。

也许程蝶衣在一般人看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戏剧和真实生活混为一谈,可是观众会通过剧情的不断铺垫和推进,逐渐认同程蝶衣对段小楼的那种感情,其实影片就是就把思考和评判的权力留给了观众,让观众在观影中得到一些感悟和思考,而不是直接将结论灌输给观众。

《霸王别姬》:用戏剧的象征意义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

②对于戏剧的热爱从一而终

程蝶衣对于戏剧痴迷是无以伦比的,所以影片中段小楼不止一次说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

从程蝶衣这个人物身上有一种与他外貌极不相称的倔强和顽强,自从程蝶衣开始在台上饰演虞姬这一角色,他意识到自已与虞姬有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完美地演绎了“虞姬”这一历史人物,并且在演绎的过程中,被戏剧中“虞姬”这一人物形象所打动,被虞姬的从一而终所感染,“从一而终”最终成为了他的一种信念和生活理念。

程蝶衣在事业方面的悲剧是他对艺术穷尽一生的痴迷追求,但却无奈地看到它在岁月的洪流中凋零衰落。悲剧不是毁灭,而是那种宁愿被毁灭也要抗争的悲情。

程蝶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人,是一个“为了艺术而生,为艺术而癫狂,为艺术而毁灭”的殉道者。程蝶衣的一生所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京剧文化的痴迷和追求,他把京戏视为生命中的光,就像飞蛾一样义无反顾地追逐和呵护着那点光亮。因为痴迷,他毫不犹豫、拼尽全力地与时代巨浪抗争,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他事业上的毁灭也就成为令人扼腕叹息,同时又令人叹服,观众从中感受到崇高的美学意蕴。

结语:

影片结尾之处,二人演罢最后一场《霸王别姬》后,程蝶衣用自己赠送给师兄的剑结束了生命,也许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完美的结局,

“灿烂的悲剧已然结束,华丽的情死只是假象” 李碧华的《霸王别姬》

所有隐隐约约浮现在时间和生活中的不甘和爱恨纠葛,此时都随着他的倒下而烟消云散了,但是曾经的美好和善良却依然打动着我们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