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中国玉器,经过漫长的玉石共存的孕育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便彻底与石器分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开启了中国玉文化的先河。自然生成的美石,加以人工的切磋琢磨,又被赋予了信仰、道德、习俗等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成为了华夏文明独有的载体,绵延万年而不衰,“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同时又是中西文化间最古老的分水岭”(杨伯达语)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中国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七德”、“十一德”,是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最完美展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形容美玉从不吝惜赞美之词,甚至将其赋予了“神”性。可以想见,古代玉工们在对待这种可沟通天地、暗合至理的灵物时,是何等的小心翼翼甚至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琢玉是可以直接与神灵对话甚至触碰神灵的伟大巫祝!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中国玉器的造型、纹饰必然是与当时最高端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联系,它所表现的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是其所处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美学思想最具象化的体现。对历代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工艺技法、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尝试对玉器的造型与纹饰艺术风格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并以此为线索触摸其时代政治、文化乃至社会风俗时尚的脉动,意义非凡。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古代玉器所携带的信息量,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实物细节,在已有的器型学、图纹学的基础上,确定该器物所归属的时间位置。目前所见有关玉器的书籍,多以彩色照片为主,纸质出版物所限,玉器造型、纹饰的细节重点无法得到完美还原,对从器形、纹饰方面进行古玉断代、鉴定、辨伪来说,古玉实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董事长李维翰(唐风)老师玉雕出身,其30年来所藏古代玉器,囊括了从远古、高古、中古、近古各个时期的实物,虽数量不多,但可信性强。业内人士多有目睹,非专业人士难得一见。江苏玉敬堂旗下的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辟出专柜,以历史时期与文化内容为坐标,每月展出一个主题。本月的展出主题是“玉簪”,42枚形态各异可以上手的玉簪实物,欢迎前来品味鉴赏。(下一展出主题:辽金玉器)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江苏玉敬堂/淮海地区古玉研究鉴赏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