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普京一死,车臣必反”,这是为什么?

御蜂者


其实很简单,车臣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死结性质的问题。

车臣连续造反的经历让俄罗斯当政者以及俄罗斯人民心里始终有个疙瘩,更别说车臣反政府武装在俄罗斯曾经搞过两次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最终导致了大量的平民伤亡。这个心结,俄罗斯人心里是解不开的。同样车臣人对于俄罗斯人曾经的镇压和民族虐待也是不会忘记的,所以说俄罗斯和车臣间是有死结的。

现在的平稳恰巧就是强人普京一手镇压,再加上车臣的小卡德洛夫认清现实,没有继续跟俄罗斯死磕。

更为重要的是,普京是整个俄罗斯的强人,而小卡德洛夫则是整个车臣的强人。如果没有了普京,俄罗斯中能压服小卡德洛夫的就没有人了,车臣的造反小强的隐藏属性会不会爆发可能就由不得小卡德洛夫了。

如果车臣人又想起闹独立了,小卡德洛夫不会对自己的相亲下死手的,而俄罗斯中央政府不一定能坐得住,肯定会严令镇压,小卡德洛夫左右为难。

再者这个地球上还有美国这个搅屎棍,一直在等着搞垮俄罗斯,那对没有普京的俄罗斯来说车臣问题就是其身上的一道不曾愈合的伤口,美国肯定会从此处着手撕开俄罗斯身上的这一道伤口,如果中情局的人出现在了小卡德洛夫的办公室,而又“恰巧”被莫斯科知道的话,就算小卡的德洛夫有一百张嘴也解释不清了。

第三个就是最难猜测的了,那就是小卡德洛夫到底为什么要死命的效忠普京,因为父亲的关系而感激普京?或者是为了车臣的人民?还是在中国古代已经一次又一次的演绎过得一种可能——卧薪尝胆,用自己的年轻熬走普京,然后暴露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最终来一次惊世大翻盘?

谁又能说得准呢?

虽说以上都是可能,但只要有了可能那就不再是一定了,没有普京的俄罗斯与车臣小卡德洛夫肯定会互相猜疑,有了猜疑就会给美国等希望俄罗斯彻底凉凉的国家们机会去分裂俄罗斯了。

然后,剩给俄罗斯与车臣的选择可能就只有战争了!


烨阳小灵君


“普京一死,车臣必反”?这句话看起来夸张,其实透露出一个必然结果,那就是车臣对于俄罗斯早晚都要反的,因为民族仇恨已经太深了。这是源于历史俄罗斯对车臣民族的压迫,特别是斯大林时期,一度让车臣民族处于灭绝的边缘,只要一有机会,车臣就会独立反抗俄罗斯的。



其实普京能够成为俄罗斯总统都和车臣有必然的联系,车臣在苏联解体后就宣布脱离俄罗斯联邦独立,结果是被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政府派兵平叛,但出现几次重大失误,俄罗斯一度吃了败仗,严重打击了俄罗斯民族信心。

而1999年普京临危受命,接受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出任俄罗斯政府总理,指挥带领俄罗斯军队平叛车臣分裂势力。普京一改叶利钦作风,对于西方国家舆论说不,对于车臣武装分子绝不妥协,坚决消灭,最后俄罗斯赢得车臣战争的胜利。普京因此获得叶利钦的绝对信任,更获让俄罗斯民族从拾信心,在第二年(2000年)顺利接棒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到现已经掌握俄罗斯大权近20年了。



虽然车臣基本叛乱被普京镇压下去,但车臣问题依然棘手,那就是被打散的车臣武装变身恐怖分子,近二十年来给俄罗斯制造数十起恐怖袭击事件;如2002年莫斯科剧院恐怖袭击事件、2004年震惊世界的别斯兰人质事件等。

其中2004年5月9日,车臣恐怖分子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一个体育场制造一次自杀式袭击,导致24人死亡,死者包括普京的支持者、车臣自治共和国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也就是车臣现任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的父亲,就因为老卡德罗夫被炸死,所以普京扶植其儿子小卡德罗夫上位。



不过普京也知道,一味的镇压车臣人,始终都是个俄罗斯大隐患,也解决根本问题,俄罗斯民族需要和车臣人和解,多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对车臣也投入很多钱,建设不少基础设施,给了车臣人更好的福利和开放政策,效果还是有的,不过还需要时间的考验,现在车臣小规模的武装冲突还是时有发生,不过已经很少了。

所以说“普京一死,车臣必反”话虽有些道理,毕竟车臣在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政府之下表现的非常老实,车臣现任总统小卡德罗夫简直就是普京的超级粉丝,当然有也有人戏称他为“俄罗斯版的安禄山”。



但这句话很空,认为俄罗斯除了普京就没有人了似的,其实俄罗斯历来不缺少强权人物,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相信普京退休后,俄罗斯新一代强人又该上台了,车臣人虽然很难缠,但对于强大的“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来说还是很弱小的。


大正看世界


原因有两点:

一、车臣的最终目的不是独立,而是侵略或吞并俄罗斯。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普京谈到车臣时候的言论就可以看出来。2000年,为了让民众知道“普京是谁”,助力普京当选总统,克里姆林宫策划了一次对普京的专访。

专访中,当谈到车臣问题的时候,普京说“独立不是车臣的界限。车臣必将成为进攻俄罗斯的碉堡,攫取更多的领土,更有可能吞下塔吉克斯坦。然后整个高加索地区都会效仿,这是全球性的灾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车臣野心勃勃,打着独立的旗号,却意图侵略俄罗斯,甚至霸占整个高加索地区的领导权。这一点跟美国有点相似,美国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世界警察旗号,试图侵占世界霸权。

17世纪开始,沙俄就开始与车臣交锋,刚开始车臣惨败。后来以牺牲几十万大军的代价,征服了车臣,并对车程执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车臣表面是是被征服了,可内心依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打不死的程咬金”,经常发生反抗。

1875年,沙俄再一次对车臣进行大规模清缴,这一战让车臣死伤大半,车臣这才消停了一段时间。

不过等希特勒发动的二战席卷苏联的时候,车臣见有机可乘,又对苏联进行了报复。二战结束,苏联反过来又找车臣算账,以叛国罪将车臣感到了中亚荒漠,车臣损失人口40%以上。

1991年,苏联解体,车臣宣布独立,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

1994年,叶利钦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果惨败。

1999年,普京上台,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果获胜。

所以,俄罗斯和车臣的纠葛历史表明,二者之间的战争不会随着杜达耶夫、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的死亡而终结。

中国有句话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人性的本质。如果时机成熟,他们还会奋起反抗,进行疯狂的报复。

那么,普京在位的时候,车臣为什么不反呢,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


二、普京是是车臣武装份子眼中的“狠角色”和“克星”,此时反抗,输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赢的可能性。

车臣审时度势,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为的是有一天能够卷土重来。

普京任总理的时候,即1999年,为了彻底打击车臣的侵略欲望,他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空军出动战机达1700架次,消灭了2000多名匪徒、250多个活动点和150个训练基地,并直捣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并在2000年对其夺取了控制权。

后来又先后击毙了车臣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利用秘密行动将巴萨耶夫一下子炸上了天。

车臣也屡次发动恐怖袭击来进行疯狂报复。

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蒙面武装歹徒闯入位于莫斯科东南部的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了正在听音乐会的观众和大楼工作人员840多人,90名人质丧生,发动了著名的“莫斯科工人文化宫人质事件”。

2004年9月1日,车臣武装分子在别斯兰中学劫持上千名师生与警察对峙3天,制造了俄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事件,共330人死亡,其中186人是儿童。这就是著名的“别斯兰人质事件。”

除此之外,还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事件。结果怎么样?普京不仅拒绝跟他们谈判,反而进行疯狂的打击。

他说“如果在飞机上遇到他们(车臣恐怖份子),就把他们歼灭在飞机上;如果在厕所里遇到他们,就将他们溺死在马桶里。”“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普京的言行足以表明他对车臣恐怖份子的强硬态度。

虽然,目前车臣共和国有小卡德罗夫掌权,但小卡德罗夫也绝不是俯首称臣的主儿。虽然他提倡一夫一妻制,但他娶了两个老婆,生了6个孩子,估计还打算继续生育以试图壮大车臣人口。

同时,他还组建了8000人的精锐部队,拥有大量的财产。

小卡德罗夫的这些做法让人不难猜测,他有养精蓄锐的可能。

虽然小卡德罗夫说过,他对普京充满个人崇拜。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对俄罗斯效忠,普京一死,俄罗斯换个总统,结果会怎样?这就不好说了。

综上所述,种种迹象表明,“普京一死,车臣必反”还是有可能的,至于可能性多大,还得看后续俄罗斯和车臣的发展态势。

关注 ,获取普京更多的故事。


杰阅轩


那倒未必,普京现在已经执政俄罗斯快二十年,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象征,车臣战争是普京平定的,小卡德罗夫的确怕他,但是他真正害怕的却是普京手中的权利,其实普京一旦卸任必定也会妥善安排好车臣问题,让继任者可以继续掌控车臣。



小卡德罗夫也不知道是真情还是假意,他多次公开表示自己绝对会对普京忠诚,如果普京的继任者缺少普京的魄力或者对小卡德罗夫过于信任,让小卡德罗夫有了反击的机会,他这种异常衷心的表象之下,是否暗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是不是在蛰伏待机?就像王宝强在唐人街探案中说过的-房间整洁无异味,不是伪娘就是gay。一个人如此殷勤的表达自己的敬畏之心,就像生怕普京不知道似的,任谁不觉得他有问题?



当年苏联刚刚解体,车臣就按捺不住要独立,两次车臣战争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阵亡5917人,受伤两万多人,同时还有数千名平民的伤亡,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的卡德罗夫父子对普京表现出来异常的“乖巧”。



后来老卡德罗夫被炸身亡,小卡德罗夫上位,然后就对普京时不时的表一下衷心,如果普京退休或者身亡,俄罗斯国内发展稳定的话,卡德罗夫也未必敢动,但是如果俄罗斯出了问题,实力衰弱,无暇顾及车臣时,怕他还真的会反,哪怕是普京还在任上。


琅琊利剑


自从苏联解体后,车臣被归纳到俄罗斯领土之中,成为38个省份之一。后来车臣闹起独立,俄罗斯就派兵镇压,结果被对方用“恐怖袭击”手段逼得俄罗斯妥协,并成功独立出来。普京上任后,就以强势行动,一举将车臣降伏重新归入了俄罗斯版图。因此就有人认为普京是车臣的克星,只要他一死那么蠢蠢欲动的车臣就必然会反,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况跟俄罗斯与车臣的历史恩怨有关。双方都是战斗民族的后代,互相不服气,经常发生摩擦,战争使得车臣人的伤亡惨重,这些仇都记在了俄罗斯身上。当年苏联一解体,车臣根本就不想加入俄罗斯联邦,结果被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派军队前去镇压。车臣本身是个小国家,占有国土面积大概在1.73万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约为120万,大概跟我国的一个中等城市差不多,为此在战争方面俄罗斯有着巨大优势,但是车臣人十分强悍,始终跟对方抗争到底,不愿投降。战争持续过程中,车臣为了胜利,就派武装分子潜入俄罗斯境内实施各种袭击,还绑架了好几个人努力制造国际舆论,此时俄罗斯人民深感内外压力,最终催促政府答应跟车臣和谈,而谈判结果是车臣维持他们的独立。

1999年普京获得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提携,成为副总理。据说普京新官上任三把火,非常的强悍,他很快就组织十几万部队进攻车臣,使得本来逐渐平静的双方再次开战。听说普京为了鼓舞士气,还亲自开着战斗机飞到车臣上空示威,并且下令军队采取强硬战争手段,凡是遇到车臣武装分子一律格杀勿论,不服从者同样处决。后来车臣人抵挡不住普京的强势,最终服软,所以车臣人民愿意投降大部分是因为害怕普京的强硬作风。2000年,普京被正式任为俄罗斯总统,并且一直担任至近(2019年)。

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车臣不断发起近10多次的恐怖袭击,想通过此手段报复俄罗斯,以达到独立目的。诸如2002年莫斯科大剧院被袭事件,2004年震惊全球的别斯兰人质事件,还有2004年5元9号,一群车臣武装分子,在自己的首都格罗兹尼体育广场发起一次自杀式袭击,其目标是车臣总统以及一些支持普京的官员。

袭击结果有25人被当场炸死,车臣自治共和国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这次恐怖袭击中壮烈牺牲。事后,车臣迅速陷入混乱,但是依然被普京镇压着,很快普京就提携艾哈迈德·卡德罗夫的儿子当上了车臣总统,使得该儿子痛恨车臣武装分子,并且大力支持普京。

后来,车臣武装分子还是偶尔发起袭击,所得普京逐渐明白,一直以强硬方法镇压车臣人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就采用怀柔政策,通过和解方式去同化车臣人,并且每年都给车臣这个“中等城市”投入巨资发展建设以及各种利民基础设施,还给车臣人开出更多的福利跟特权。这些做法确实起到一定良好效果,让车臣人在普京的领导下显得比较老实。

特别是车臣现任总统,是普京亲自扶植,所以非常积极的让车臣融入俄罗斯这个大家族。不得不说从征服车臣到镇压再到和解,这一系列事情中普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有一天普京离世,那么有可能使得车臣的“福利”不复存在,独立想法再次复燃,因此就有人说“普京一死,车臣必反”。


猫眼观史


车臣战争是普京上台的成名之战,此战一举奠定了普京在俄罗斯联邦的地位和威信,同时也解决了车臣问题。车臣目前是俄罗斯境内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是普京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平定的。
(普京与卡德罗夫)

目前,俄罗斯在车臣设置了自治政府,并任命卡德罗夫为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的总统。卡德罗夫是普京的拥护者,也是普京安插在车臣地区的代言人。在普京面前,卡德罗夫温顺得像一只绵羊。卡德罗夫拥有一支近万人的私人武装,也就是车臣卫队。仗着这支军队,卡德罗夫成了车臣的“土皇帝”。

不过有人却认为,如果有一天普京一死,卡德罗夫必然会率领车臣武装叛乱,再次引发车臣战争。这样想未免也太天真了。

第一、车臣战争的由来

我们知道俄罗斯为了平定车臣地区,曾先后发动了两次车臣战争。1991年苏联解体后,车臣地区拒绝加入俄罗斯联邦,并走上了“独立建国”的道路。第一次车臣战争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发动的,但由于出兵仓促、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兵败如山,不仅未能拿下车臣,还反遭到车臣武装的重创。

据俄罗斯人自己的统计,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阵亡近4000人,伤者18000人,还有近2000人失踪,装甲车、直升机装备损失惨重,此外还导致了超过10万平民死亡。总之,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狼狈来形容。


1999年至2000年初,叶利钦下台以后,年轻的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其实当时俄罗斯内部并不好看普京这个年轻的领导人,但普京以雷厉风行的风格取得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解决了叶利钦遗留下来的车臣问题,从而在俄罗斯内部奠定了绝对的威信。2001年1月22日,俄罗斯新总统普京宣布车臣战争已经结束,并留下2万余人镇守车臣,协助当地反恐。

第二、普京死后,车臣会不会反?

由于车臣叛军所遗留下的残余势力在车臣形成了众多的恐怖份子。所以在当年的车臣战争结束后,普京又在车臣进行了多年的反恐作战,誓言肃清车臣残余份子,并扶持了卡德罗夫父子上台执政,这才稳住了车臣的局面。

同时,为了防止以卡德罗夫父子为首的车臣地方势力坐大,俄罗斯联邦也限制了卡德罗夫手下的车臣卫队的规模和装备。车臣总统卡德罗夫手下虽然有一支近万人的武装部队,但缺乏有杀伤力的重武器和装甲部队,仅能起到维护地方治安的作用。


鉴于之前两次车臣战争和车臣反恐的惨痛教训,俄罗斯中央一直监视着车臣的一举一动。在强大的俄罗斯联邦中央军面前,卡德罗夫的车臣卫队根本不堪一击。即便是普京死后,车臣再次叛乱,也很难对抗装备精锐的俄罗斯中央军。因此在普京死后,车臣起来造反的可能性并不大。


世界人文通史


“普京一死,车臣必反”?这句话看起来夸张,其实透露出一个必然结果,那就是车臣对于俄罗斯早晚都要反的,因为民族仇恨已经太深了。这是源于历史俄罗斯对车臣民族的压迫,特别是斯大林时期,一度让车臣民族处于灭绝的边缘,只要一有机会,车臣就会独立反抗俄罗斯的。

  有人称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不过还有人说比俄罗斯人更强悍的民族是车臣人,上面这种说法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的领土面积只有1.73万平方公里,其人口总量也只有120多万,但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它却在上个世纪90年代跟俄罗斯联邦政府斗争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最后一直到普京成为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统之后才彻底结束了俄罗斯联邦政府和车臣共和国之间的战争。

  现代文明是没有任何办法抑制穆斯林人口的爆炸性扩张。俄罗斯国力强盛,穆斯林扩张会缓慢的。国力衰落,穆斯林扩张会更快。动用武力阻止,那是违背现代文明的准则。斯拉夫人唯一自救,就是拼命生育,维持人口的优势。就像尼日利亚基督教徒为了保持与穆斯林人口的平衡,与穆斯林拼命比赛生育。不到三十年人口翻了一番,全国快两亿人了。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车臣问题一直是让俄罗斯头疼的问题。其不单单是与俄罗斯这么杠,在沙俄,苏联时期,车臣就与中央政府拉拉扯扯闹独立,镇压再独立,独立再镇压。

究其原因,车臣人基本信奉伊斯兰教,且与土耳其相邻,无论是从地缘上还是从宗教上,其都认为自己不是属于俄罗斯联邦的。从沙俄政府时起,就开始对其殖民,将其纳入了俄罗斯版图。

但是车臣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地处黑海和里海的中间,是中东石油通往俄罗斯的管道必经之地。可谓是咽喉之地,而且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无论是沙俄,苏联还是俄罗斯时期,都不可能放弃这块领土,性格刚烈,民族感强的俄罗斯人更不可能答应。

两次车臣战争不谓不惨烈。两次车臣战争,俄军共战死5000余人,伤数万人。第二次车臣战争树立起了普京的硬汉现象。刚上任时就乘坐苏27视察车臣,他的那句名言就是在这时候说的:“哪里有叛徒就在哪里消灭,如果在厕所发现叛徒,就把他溺毙在茅坑里。”

虽然车臣战争结束,但其影响还远未消除,零散的车臣武装分子依然在制造着恐怖袭击,车臣民族问题已经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所以说,这句话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高校集结号


小卡德罗夫如同普京的亲儿子,在车臣获得了足够的利益,他没有反的理由,而且凭车臣如今的实力,也没有反叛的资本。


俄罗斯是“战斗的民族”,对待敌对者手段极其毒辣。车臣被俄罗斯纳入版图后,有过几次反叛,但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8世纪中期车臣发动过起义,抗俄分子被沙皇屠杀殆尽,以致十月革命有独立机会,心有余悸的车臣人都甘愿放弃,继续当个“顺民”。

二战初期苏联被德国打得丢盔弃甲,车臣人与德国人“勾结”谋求独立。当苏联稳住局势,斯大林进行“大清算”,并强行逼迫车臣人离开家园,全体迁移到中亚或西伯利亚。

苏联解体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车臣再次进行反叛,导致了两次车臣战争。而这两次战争让车臣男性直接减少了30%,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男少女多,车臣被迫开始一夫多妻制。


都说车臣人“英勇”,但我觉得同俄罗斯族人比起来,相差太远。经过两次战争的大减员,车臣人再也承受不起大的伤亡。

而且面对俄罗斯族人的“霹雳手段”,估计大部分车臣人暂时也没有勇气再反叛。

至于小卡德罗夫更不可能反叛,首先车臣已是卡德罗夫家族的天下。而且普京及联邦政府默许了他比自治的权力。

小卡德罗夫经常自行其是,做一些违背俄罗斯法律的事,但普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如今车臣已经等同于他的独立王国,反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其次,小卡德罗夫的父亲本来是叛军首领,被俄罗斯招安后做了车臣的总统,这一步等于与叛乱分子划清了界限。


而且老卡德罗夫遇袭身亡后,为了替父报仇,小卡德罗夫屠杀了不少车臣分裂分子,即使他有反叛之心,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另外,小卡德罗夫是两次车臣战争的亲历者,他见识过俄罗斯人的手段。就目前俄军的实力不知道比二十年前强了多少倍。

凭他手下的几千人武装与俄罗斯斗,无异于以卵击石。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去送死,除非小卡德罗夫的脑袋被门挤了。

小卡德罗夫频频向普京表忠心,貌似亲如父子,其实只是为了保住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他真正惧怕的是俄罗斯强大的军力。

因此不管普京的继任者是谁,对车臣局势都不会有什么影响。说俗一点,对小卡德罗夫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个“爹”而已。



花木童说史


我们常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那么车臣人就是“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民族”,目前在高加索地区的车臣人,无论是在文化、宗教信仰、语言等各方面都与东正教为主题的俄罗斯族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普京一死,车程必反”的论点倒是颇有几分站的住脚,但是这件事会不会发生,主要看以下几点:

双方文化不同,伊斯兰教很难被东正教同化;

据一次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而在高加索地区的车程人,绝大多数都是穆斯林,也就是伊斯兰教,这就与以东正教为主体的俄罗斯族无法融合,在宗教信仰不同的影响下,更加加深了本就国家认同度不高的车臣人对俄国人身份的不认同,而且我们都会发现伊斯兰教这个宗教,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以及感染力的宗教,其宗教教义对人的影响之深,让人一旦信仰之后很难再改信其他宗教,并且伊斯兰教教徒往往都是信仰大于国家认同感,这就导致车臣是很难融合于俄罗斯主体民族当中;

车臣共和国是沙皇通过近六十年的血腥吞并,才强行将车臣纳入俄罗斯版图;

我们都直到近代无论是沙皇时期的俄国,还是自二战结束后的苏联,对于当时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人,采取的都是高压统治,甚至一度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高层将车臣人流放至西伯利亚导致近14万人伤亡,这就更加加剧了当时车臣人对俄罗斯的离心力,而为了拥有属于完全独立的国家,车臣人前赴后继尝试了好多次,最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俄国的军事压力之下不得不归顺于俄国版图,但是这不意味着车臣就放弃了自己的独立之路,在这个1.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仅120万人左右的车臣人,两次车臣战争却付出了将近2万人的伤亡代价,可谓是真的“一寸山河一寸血”;

强人普京能够暂时压住车臣局势,但俄罗斯如何加强车臣人的国家认同感才是首要人物,否则后期还会发生车臣分裂战争;

在苏联解体以后,叶利钦的“休克疗法”经济全面失败,为了稳住局势,他开始物色下一代领导人“普京”,而当时的经济下行导致的整个社会动荡,也加剧了分裂势力的增长,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车臣问题,当时普京上台以后便采取了军队镇压的策略,虽然行之有效并且暂时将分裂势力打压下去,但是车程人终究是俄罗斯的一个定时炸弹,如今在俄罗斯经济条件尚好,普京这个强人还在位的情况下,车臣问题暂时没有爆发出来,如果俄罗斯想要解决这颗定时炸弹,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车臣人的国家认同感,而非单纯的武力压制,否则未来一旦俄罗斯主体发生动荡,车臣必定成为压垮俄罗斯的第一根稻草;

因此,车臣会不会再发生第三次分裂战争,那就要看普京之后的领导人是否能够镇得住车臣,并且俄罗斯军事力量是否足够强大,能够击退一切分裂势力、境外反动力量,如果以上不能做到,那么即使普京活着,只要其不再是俄罗斯领导人,那么车臣也会想尽办法独立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